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期间收入16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吻合口漏相关原因,并予以合理处理措施,制定出预防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开展非手术治疗,术后存在吻合口瘘,配合禁食、持续胃肠道减压、肠外静脉营养以及抗炎及对症处理后,会逐步减少引流量,约2~3周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一旦发生尽早开展合理措施展开治疗,同时,做好术前防范干预成为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重要措施,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吻合口漏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右半结肠癌并梗阻的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运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为40例右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恢复良好,术后7-14天出院。结论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运用于右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吻合牢靠、恢复快、吻合口瘘发生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安全确切,值得将它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肠梗阻 吻合环吻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压力吻合夹(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WebofKnowledge和CBM数据库,纳入所有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Ni-TiCAC与外科吻合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i-TiCAC组在手术时间[MD=–8.30,95%CI(–15.58,–1.02),P=0.03]、进食时间[MD=–0.37,95%CI(–0.70,–0.03),P=0.03]、排便时间[MD=–1.13,95%CI(–1.67,–0.59),P〈0.0001]、排气时间[MD=–0.30,95%CI(–0.55,–0.06),P=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1.35,–0.74),P〈0.00001]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科吻合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吻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4,95%CI(–3.91,0.22),P=0.08]。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Ni-TiCAC在消化道吻合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压力吻合夹 外科吻合器 吻合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吻合 食管胃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胰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胰肠套入式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在术后胰瘘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胰瘘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5例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术中亚甲蓝检查来测试吻合口的完整性,回顾性分析术中及术后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205例患者中10例(4.9%)出现术中吻合口漏,予以缝线加强,均未出现术后吻合口漏。205例中有3例(1.5%)未发现术中吻合口漏的患者出现了术后吻合口漏。术中亚甲蓝检查是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评估吻合口完整性的重要方法,能减少术后吻合技术缺陷相关的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圆形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实验与临床可行性。方法Beagle's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63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C、D两组,C组89例,D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稀钡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手术后12条Beagle's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cm,(7.26±0.12)c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cm和(1.20±0.09)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55,P=0.804)。1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2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方法可行。

  • 标签: 胃切除术 胃肠道重建 外科缝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使用吻合器行一期切除吻合的患者62例,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无一例死亡及吻合口漏发生。结论使用吻合器行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切除其手术过程简单、快速,可有效提高吻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 吻合器 一期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中颈部食管胃常规管状机械吻合与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182例,其中颈部吻合时采取常规管状机械吻合85例,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97例,统计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管状机械吻合相比,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0(0/97)对4.7%(4/85)]、肺部感染率[3.1%(3/97)对11.8%(10/85)]、术后胃食管反流[7.2%(7/97)对17.6%(15/85)]、吻合口狭窄[3.1%(3/97)对10.6%(9/85)]、颈部切口感染率[1.0%(1/97)对7.1%(6/85)]、手术吻合时间[(14.69±2.65)min对(20.25±4.31)min]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炎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行颈部吻合时,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法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肺部感染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颈部吻合的理想吻合方式。

  • 标签: 管状吻合器 嵌套式吻合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吻合器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吻合器组使用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术,对照组使用手工侧侧吻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器组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吻合器组患者手术耗时为15~30min,平均手术耗时(25.0±7.3)min;对照组患者吻合一次成功,手术耗时为37~49min,平均手术耗时为(45.0±10.4)min。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患者手术时无一例吻合肠瘘发生,术后无一例吻合口出血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吻合肠瘘4例(12.9%),术后吻合口出血5例(16.1%),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行侧侧吻合在重度梗阻性结肠癌手术中具有手术耗时短、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并提高重度梗阻性结肠癌住院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整体医疗工作,从而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国产直线切割吻合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管囊肿患者48例均分为A(n=24,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B(n=24,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较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 标签: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 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安全性  
  • 简介:双套管冲洗引流使3/4的吻合口漏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愈合,吻合口漏发生时间平均术后7d(3~14d),发生吻合口漏8例(4.76%)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口漏 吻合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1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1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瘘口护理等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瘘口愈合。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发现、正确治疗和护理是治愈吻合口瘘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 术后吻合口瘘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