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中上段癌手术中应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对照组行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机械吻合法比手工吻合法,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中上段癌 机械吻合 手工吻合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肠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以及部分胰腺疾病手术治疗后的胆道重建,然而胆肠吻合口在愈合过程中,涉及多种炎性因子及不同的调节通路,最终不可避免会有瘢痕生成。过度的瘢痕反应将造成吻合口瘢痕狭窄,必须予以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胆肠吻合口瘢痕性狭窄的主要方法是介入治疗,严重患者则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整体而言,对于胆肠吻合口瘢痕的治疗相对滞后,有很多潜在的早期治疗方案值得关注。本文旨在对胆肠吻合术及吻合口瘢痕相关形成机制、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瘢痕。

  • 标签: 外科吻合口 瘢痕 治疗结果 胆肠吻合术 发病机制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口支架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东莞东华医院普通外科于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对收治的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中放置吻合口支架以预防术后吻合口漏(放置支架组),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并与同一手术组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对59例施行同样手术、但术中未放置吻合口支架(未放支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Wexner肛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手术时间及术后Wexner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术后1个月以上的近期随访,未放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16.9%(10/59),放置支架组未出现吻合口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中放置肠道支架可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肠道支架 吻合口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放置吻合口支架与单纯手工缝合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漏的影响,探索吻合口支架对降低结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行大鼠结肠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间断缝合的同时放置支架,即支架组;对照组单纯行间断缝合,即手工缝合组。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吻合口漏、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手工缝合组,支架组吻合腹腔粘连程度评分较低(5.94±1.69 vs. 9.19±2.52,t=4.181;P=0.008);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缝合组(12.5% vs. 56.25%,χ2=6.788;P=0.023);支架组总生存率高于手工缝合组(87.5% vs. 43.75%,χ2=5.850;P=0.016)。结论相对于手工缝合,吻合口支架可以减少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 吻合口支架 手工缝合 吻合口漏 腹腔粘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横结肠瘘非常罕见,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漏诊和误诊,典型三联征包括腹泻、体重减轻、粪性呕吐或粪性嗳气,确诊方式主要依据消化道造影和胃肠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需在营养状况改善的前提下尽早行手术治疗。本例患者通过行上消化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该疾病,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一期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现将本中心对该疾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 胃肠吻合术 肠瘘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李氏吻合与器械吻合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胸心外科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食管胃吻合方式分为李氏吻合组(38例)和器械吻合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时间、颈部吻合口直径、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等指标。结果李氏吻合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经口进食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器械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手术完成时间、颈部吻合口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李氏吻合应用于微创食管癌手术在促进早期经口进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优于器械吻合,且适用于微创食管癌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模式。

  • 标签: 李氏吻合 器械吻合 食管癌 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中T形吻合与圆形吻合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食管癌切除食管胃T形吻合与圆形吻合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1日,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共纳入98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T形吻合组551例,圆形吻合组4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圆形吻合组,T形吻合组的吻合口瘘[OR(95%CI)=0.48(0.27~0.87),P=0.015],吻合口狭窄[OR(95%CI)=0.14(0.08~0.23),P<0.001]及胃食管反流[OR(95%CI)=0.54(0.35~0.84),P=0.006]的发生风险较低。结论食管癌手术使用T形吻合方式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吻合 T形吻合 圆形吻合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既往肠切除对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吻合术后30d内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肠切除吻合术的9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无既往肠切除组(45例)和既往肠切除组(47例),分析既往肠切除与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92例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共11例(12%)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其中无既往肠切除组2例,既往肠切除组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22,P=0.03)。既往肠切除组与无既往肠切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OR值为5.092(95% CI:1.035~25.048)。既往1次肠切除(24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3%,既往>1次肠切除(23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6%。既往肠切除次数增多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增高相关(r=0.995)。结论既往肠切除是克罗恩病患者肠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Crohn病 吻合口瘘 吻合术,外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胃-食管预制机器人胸内手工分层吻合(PRILA)的技术特点。方法术前活检确诊为食管癌并愿意接受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的患者为本研究纳入对象。胃食管吻合前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以胸骨角为标志在体外完成管状胃的预制;吻合前采用冷造口的方法在胃前壁造口;采取保护性胃包裹及传动法拖曳管状胃进入胸腔的方式;采用腔内阻断的方法夹闭食管近端,以减少吻合时食管端出血。术后每半年随访一次以追踪患者转归。结果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12名食管癌患者采用PRILA术式顺利完成了肿瘤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均未发生中转开胸。所有患者取得R0切除,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9天,出院时所有患者可耐受半流质饮食,术后随访1年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胃-食管PRILA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中安全可行。该术式通过对食管及管状胃的预处理,为术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术野,保证了手术的流畅性和分层吻合的精确性。该方法为胸外科医师应对胃-食管胸内吻合的挑战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标签: 食管癌 机器人手术 胸内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吻合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53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7~83岁。115例患者中,51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并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设为改良Overlap组;64例患者使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设为传统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辅助切口长度分别为(234.0±11.0)min,(29.4±2.1)min、(53±14)mL、(42±13)枚、(2.0±0.3)cm、(5.1±0.4)cm;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1.0±11.0)min、(29.2±2.2)min、(50±13)mL、(40±10)枚、(2.2±0.4)cm、(8.2±0.4)cm。两组患者辅助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8,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8,0.460,0.990,1.127,-1.926,P>0.05)。(2)术后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9、2例,(2.9±1.0)d,(4.8±2.2)d,(11.7±2.8)d;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7、6例,(3.9±1.4)d,(6.5±2.5)d,(13.0±3.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17,t=-4.344,-3.888,-2.261,P<0.05)。(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分别为1例、1例、0;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经鼻胃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处理后痊愈,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认。吻合口出血经积极止血处理后好转。吻合口狭窄经抗炎、消肿等对症处理后好转。(4)随访情况:115例患者中,109例获得随访。51例改良Overlap组患者中,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0~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64例传统辅助组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0~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0个月。改良Overlap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辅助组1例患者肿瘤复发肝转移,并带瘤生存,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随访患者无死亡。结论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比较,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采用改良Overlap吻合,患者切口小、术后恢复好。

  • 标签: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圆形吻合器 直线切割闭合器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AL)是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术期管理的经验积累,尤其是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AL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不过仍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为棘手问题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或预测AL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可提早干预,避免或减轻AL带来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关于预测AL的方法并未有严格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术后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本文旨在对降钙素原(PCT)在预测AL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食管肿瘤 吻合口瘘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外及良恶性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炎性胆管狭窄、需要切除病变后重建胆管引流、医源性胆管损伤等肝门部胆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胆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的常用术式,对于肝胆外科医生而言,无论是手术方式的选择、缝合方式的选择、缝合材料的选择乃至支架管是否放入都需要术者进行慎重考虑,因为任何一个选择的差别或不恰当都会导致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胆肠吻合相关技术的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有一部分观点也已形成了统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有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 标签: 胆管肠吻合术,肝 术式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胰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胰肠套入式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在术后胰瘘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胰瘘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中颈部食管胃常规管状机械吻合与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三切口手术的患者182例,其中颈部吻合时采取常规管状机械吻合85例,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97例,统计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管状机械吻合相比,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0(0/97)对4.7%(4/85)]、肺部感染率[3.1%(3/97)对11.8%(10/85)]、术后胃食管反流[7.2%(7/97)对17.6%(15/85)]、吻合口狭窄[3.1%(3/97)对10.6%(9/85)]、颈部切口感染率[1.0%(1/97)对7.1%(6/85)]、手术吻合时间[(14.69±2.65)min对(20.25±4.31)min]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吻合口炎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行颈部吻合时,管状吻合器辅助嵌套吻合法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肺部感染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食管癌手术中食管胃颈部吻合的理想吻合方式。

  • 标签: 管状吻合器 嵌套式吻合 食管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