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改良的周围神经外膜吻合方法以使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方法在清创修整神经断端时,推剥神经外膜于远近端,使断端的神经束露出,并各将其切除2mm左右,使断端的神经束回缩至外膜内,使断伤的神经束间留有微小间室进行吻合。结果应用神经改进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86例,103条神经,均经1年以上随访,优34例,良45例,可5例,差2例。临床优良率达到91,86%。结论短缩神经束,创造一个自然的神经再生内环境室,利用趋化再生原理进行修复神经,是对以往研究神经再生的一个改进,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临床应用可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神经再生 微环境 周围神经 损伤 神经外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 的延续护理方法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 1日至 2016年 5月 31日于我院收治的 9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 A组和 B组患者各 48例, B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与常规延续护理服务; A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与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术后 2 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改善状况及患者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 ) A组 48例患者在经过微信式护理延续服务治疗后,患者机体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浆总蛋白、空腹血糖等检查指标与 B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 经过 T 检验 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0.05) 。( 2 ) A组患者在 接受食管癌手术及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后,A组患者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康复率明显高于 B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康复率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 。( 3 ) A组患者在 接受食管癌手术及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后,对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服务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微信式延续护理方式具有方便、灵活快捷的特点,随时能进行指导和沟通,患者进行高满意度评价,在营养状况方面食管癌术后患者得到良好的改善,明显地避免或减少对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健康自护知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吻合口狭窄 延续护理 方法探索
  • 简介:目的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在胃肠吻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CAC或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行胃肠吻合的4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吻合器的不同分为CAC组(227例)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出血情况、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CAC的排出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CAC组胃肠吻合时间为(8.3±2.5)min,短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8.7±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CAC组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32,3.11,P〉0.05)。CAC组患者均无术中吻合口出血,而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3.23%(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P〈0.05)。CAC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8%(2/227),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的1.08%(2/1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CAC组与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7)、11.01%(25/227)和2.15%(4/186)、21.50%(4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49,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CAC组患者的吻合夹均于术后12—26d排出体外。结论应用CAC完成胃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胃肠疾病 胃肠吻合 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 管状金属钉式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颈部吻合 消化道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食管中上段癌手术中应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对照组行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机械吻合法比手工吻合法,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中上段癌 机械吻合 手工吻合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不同吻合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10例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器械吻合(68例)和手工吻合器(142例)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时间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以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工吻合组发生3例吻合口漏,器械吻合组未发生,手术可能与器械吻合组样本量相对较小有关。结论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时使用器械吻合效果满意,可以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有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手工吻合在经济学上占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胃食管吻合 器械吻合 手工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鼻腔黏膜错位吻合黏连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护理 效果与使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在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 12 个月内收治的 萎缩性鼻炎 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将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 50 例,专科观察联合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和实验组( 50 例,专科观察联合全程优质护理手段)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专科观察联全程优质护理手段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活满意度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 在 鼻腔黏膜错位吻合黏连治疗萎缩性鼻炎 过程当中,采用 专科观察联全程优质护理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鼻腔黏膜错位吻合黏连治疗 萎缩性鼻炎 专科观察联合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口溃疡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4年3月13例吻合口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吻合口溃疡经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其中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为切口感染,1例为腹腔脓肿,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吻合口溃疡发病原因多与首次胃切除术的术式选择或操作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为再次外科手术,预防的关键在于规范施行初次手术。

  • 标签: 吻合口溃疡 再次手术治疗 操作不当 痊愈 首次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病人,采用将2根引流管分别放在吻合口上、下方,以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和骶前引流物为指标,对吻合口漏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同时与33例吻合口漏患者采用单纯扩肛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双管引流病人吻合口漏的愈合时间为(10.3±2.3)天,比单纯扩肛病人的(14.6±5.1)天明显缩短(P<0.01)。结论吻合口上下引流法可明显缩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愈合时间。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漏 引流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71例,其中腹膜返折下癌63例。结果采取术前认真准备、保证吻合口无张力、保证吻合口良好的血液供应、熟练使用吻合器械、合理放置引流、术前扩肛、术后营养支持等措施预防吻合口瘘。全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3/71)。结论双吻合吻合用于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直肠癌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吻合口瘘
  • 简介:100多年来,尽管胃肠道手术的吻合方法有很大改进,但吻合效果仍不十分理想.现综合介绍胃肠道吻合的发展历程,以探讨其发展趋势.

  • 标签: 胃肠道吻合 胃肠道手术 吻合方法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 食管胃吻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高危性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3例具有肠道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分为两组。改良组(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9例;对照组(带蒂大网膜未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4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肠道重建均使用同一家公司吻合吻合,肠道肿瘤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改良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3/69),其中小肠吻合口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8/64),其中十二指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吻合口瘘2例、小肠结肠吻合口瘘2例、结肠吻合口瘘3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L(χ2=5.483,P〈0.05)。改良组3例吻合El瘘患者最高体温〈38.2℃,平均WBC计数为8.4×10^9/L;体格检查无明显腹膜炎播散表现;吻合口区域腹腔引流管有少量浑浊样引流物,无明显肠内液引流物;腹部和盆腔cT检查示局部炎性包裹,吻合口周围少量的液气混杂密度影。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5℃、平均WBC计数为14.4×10^9/L;体格检查具有明显的按压痛、反跳痛表现;腹腔引流管有肠内容物流出。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7例患者二次手术行清创引流,同时1例行空肠造瘘,3例行回肠造瘘;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消失;二次术后2个月后拔除空肠造瘘管,4个月后行回肠造瘘还纳术。1例患者因全身炎症反应、MODS死亡。�

  • 标签: 吻合口瘘 带蒂大网膜 腹膜炎
  • 简介:在手术治疗肠梗阻时,肠吻合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因肠梗阻时肠管大多存在水肿、梗阻肠管远近端肠管粗细不一,传统的手工吻合不但费时,而且缝线易对肠壁造成切割伤。笔者使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对39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 肠吻合术 肠梗阻 手术治疗 手工吻合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肛门吻合器环形切除痔上黏膜(PPH)治疗重度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行PPH治疗的22例重度痔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7min,术后下腹不适6例,尿潴留12例,肛门轻微疼痛7例,出血1例,术后平均住院3.2d,随访1~30月,无大便失禁、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PPH具有疗程短、痛苦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优点.

  • 标签: 直肠结肠切除术 重建性 外科缝合器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前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与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包皮手术的不同方法对比:普通手术与吻合器手术效果。方法:通过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的66例病人的临床观察,证实了其诊断,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手术),观察组(吻合器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包皮切除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疼痛轻,安全可靠等优点。

  • 标签: 包皮手术 不同方法 普通手术 吻合器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切除术中吻合吻合与手法缝合的疗效。方法1998—2005年收治91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梗阻组(观察组)41例,无梗阻组(对照组)50例,术中肠道灌洗后各组均分别进行吻合吻合和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漏。观察组:吻合吻合出现2例切口感染,手法缝合出现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吻合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手法缝合出现2例吻合口狭窄,3例切口感染。结论手法缝合与吻合吻合均安全可靠,但前者更经济实惠,易被广大普通患者所接受。

  • 标签: 术中灌洗 吻合口漏 手法缝合 吻合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