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黏膜剥离治疗胃肠道黏膜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收录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的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共计66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开展黏膜剥离实施阶段开展围期护理的使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SF-36各项指标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大(P<0.05)。结论:胃肠道黏膜肿瘤行内黏膜剥离干预阶段,开展围期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更好提升手术干预效果,提升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 手术干预阶段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异位脾种植是指由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可发生于盆腔、胸腔和腹腔等部位。本文介绍1例胃镜下发现胃底肿物8个月余,行内黏膜剥离治疗后诊断为胃底异位脾脏患者的诊治情况。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异位 自体种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因早期胃癌具有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特点,黏膜剥离(ESD)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020年日本胃肠学会发布的《早期胃癌黏膜剥离黏膜切除指南(第二版)》依据组织学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许多早期胃癌同时存在分化和未分化成分,为混合型早期胃癌。目前,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预后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型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黏膜剥离(ESD)是治疗胃黏膜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ESD操作中视野有限,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且存在手术时间长,以及易并发中穿孔、出血等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疗效,从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辅助牵引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ESD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临床常用的ESD辅助牵引方法在胃部病变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辅助牵引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黏膜剥离(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异位胰腺 儿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采用粘膜剥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和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4%(47/50),且并发症发生几率8%(4/50),手术平均时间(42.17±3.19)min,和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粘膜剥离,效果显著,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直肠癌)是什么?临床上没有这个概念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治疗中使用黏膜剥离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黏膜切除,研究组应用黏膜剥离,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小肠脂肪瘤的标准方式,近年来有少量治疗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采用黏膜剥离(ESD)治疗回肠脂肪瘤1例,疗效满意,提示ESD可作为回肠脂肪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肠内窥镜 回肠肿瘤 脂肪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来源于肌层、超声(EUS)诊断GIST的20例患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肌层GIST,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共计20例来源于肌层的GIST,其中12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窦,3例位于胃体,4例位于直肠。病变直径0.5—3.2(平均1.6)cm。19例(95.0%)患者的病变全部完整剥离,1例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治疗。ESD手术时间60-150(平均87.5)min。全组未出现ESD术后出血。3例(15.0%)ESD治疗中发生穿孔,应用金属夹成功闭合裂孔,均未中转开腹手术修补。术后随访期2—12个月,19例病变完整剥离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ESD治疗小的、来源于肌层的GIST安全、有效,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外科手术 胃肠道间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食管癌治疗中使用黏膜剥离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黏膜切除,研究组应用黏膜剥离,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生存率比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食管浅表肿瘤黏膜剥离(ESD)困难(手术时间≥90 min、非治愈性切除、穿孔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而行ESD治疗的452位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体形态,病灶长径、周径、手术时期、术前病理、术后病理、手术时间以及穿孔并发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影响ESD手术时间、非治愈性切除及穿孔的因素,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ESD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52例患者平均年龄(66.47±7.59)岁,平均手术时间(72.7±32.9)min,术后病理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瘤变212例,鳞状细胞癌240例,治愈性切除率375/452(83.1%),发生穿孔并发症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灶大体形态、病灶长径、病灶周径、病变部位、者经验与ESD手术困难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呈Ⅱa+Ⅱc/Ⅱc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89,P=0.003)、非治愈性切除(OR=2.238,P=0.009)及穿孔并发症(OR=1.928,P=0.042)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长径>2 cm是手术时间≥90 min(OR=5.91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为1/3~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733,P=0.019)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5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OR=4.17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位于食管上段(OR=2.609,P=0.016)、及者经验(OR=1.897,P=0.045)是手术时间≥9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变形态呈Ⅱa+Ⅱc/Ⅱc、病灶长径>2 cm、病灶周径>1/3周、病变位于食管上段及者经验是造成食管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治愈性切除
  • 简介:切除治疗胃肠道早期肿瘤正日益被接受并开展应用,包括传统的黏膜切除(EMR)和近年开展的黏膜剥离(ESD)。EMR对于15mm以上的病灶较难做到一次切除,而整块切除标本对病理学评估至关重要,ESD正是应这一要求开展起来的新技术。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SD并不受其大小的限制,对部分早期胃肠道肿瘤,其可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但ESD需要相当高的操作技术,术前需要多种方法对病灶进行谨慎、全面的评估,包括范围、浸润深度等,中、术后还可能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远高于EMR。ESD的指征、操作技巧、病理评估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由于ESD在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很多优点,值得有条件医院的医师予以重视并开展这一技术。

  • 标签: 胃肠道 肿瘤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剥离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消化道黏膜剥离患者8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41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1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消化道黏膜剥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消化道内镜 黏膜剥离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黏膜剥离(ESD)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70例,均被确诊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为达到研究目的,将根据70例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并于对照组实施常规黏膜切除(EMR),观察组中则实施E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ESD对肿瘤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EMR(P<0.05);同时ESD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ESD治疗有更高的疗效、更低的复发率,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黏膜剥离患者应用全程舒适护理模式,观察其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内黏膜剥离治疗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按照患者发病时间及就诊顺序抽取90名患者,并在平行对比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手段,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舒适护理,观察差异化护理模式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依从度为:93.3%;对照组患者依从度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内镜剥离术 全程舒适护理 并发症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黏膜剥离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的病患,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病人进行内黏膜剥离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实验组治疗效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参照组的手术情况远远差于实验组手术状况,两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胃癌 常规手术 内镜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治疗效果 手术情况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内黏膜剥离患者实施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黏膜剥离的患者,筛选其中60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护理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室护理配合。通过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一般组,护理组中各项指标均更优(P<0.05);相较于一般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内黏膜剥离患者实施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内镜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内黏膜剥离患者实施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黏膜剥离的患者,筛选其中60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护理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室护理配合。通过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一般组,护理组中各项指标均更优(P

  • 标签: 内镜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