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黏膜切除(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和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对于早期胃癌治疗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行EMR,另外80例行ESD。比较EMR组与ESD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手术时间、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结果EMR组的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低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局部复发率高于E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的手术时间较ESD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与EMR相比,ESD具有更好的切除效果,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治疗早期胃癌的较好选择。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黏膜切除(EMR)与黏膜剥离(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0.05。结论两种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离在食管肿瘤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给予超声检查后发现为食管肿瘤相关病症患者2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实施超声检查方式以便明确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性质等指标,并给予黏膜剥离展开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选取的23例患者在给予黏膜剥离展开治疗后,其中21例患者获得完整性剥离,其余2例治疗后体内仍旧残存肿瘤,同时其病理结果显示为低度恶性肿瘤迹象,随后对其实施外科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病灶直径在1.4~5.9cm之间,平均为(3.4±0.3)cm,外科手术时间在半小时至三小时之间,平均约为一小时。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21例获得完整性剥离的食管肿瘤患者均未出现病症复发情形。2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瘤变、早期鳞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囊肿对应病例数分别为15例、5例、1例、2例。结论黏膜剥离是一种临床治疗结果显著的微创治疗手段,对食管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结果,能够实现患者病灶的完整性剥离,术后创伤较小,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切除手术EMR,内经黏膜剥离手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变的病情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入院治疗的86例患者,采用黏膜切除手术43例、黏膜剥离手术43例两种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的癌变。对比两组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统计EMR、ESD在手术中整块切除、未完全切除的复发率和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基础信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MR、ESD的合计完全切除、未完全切除率差异具有合理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EMR、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癌前病变问题中,采用EMR切除治疗效率高,可以有效的抑制后续的并发症发生。ESD手术的创伤小,切除准确。

  • 标签: 内下镜黏膜切除 内经黏膜下剥离 上消化道癌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接诊的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黏膜切除)、研究组(30例,黏膜剥离),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整块切除率、纵向边缘阴性率、横向边缘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剥离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灶切除效果的提高,其预后良好,值得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粘膜剥离护理配合。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行内粘膜剥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最为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较低,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粘膜剥离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研究对象64例本院收治的广基结直肠息肉瘤体直径大于2c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2)、对照组(n=32),给予实验组患者黏膜剥离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肛门直肠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直肠恢复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排便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剥离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广基结直肠息肉 腹腔镜 胃肠功能 肛门直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病变患者112例,其中食管病变27例、结肠病变32例、胃部病变53例,均行内黏膜剥离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肠病变患者2例和胃部病变患者5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者经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3.8%。消化道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4±16.7)min。消化道病变患者的病变直径为(2.9±0.8)cm。消化道病变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黏膜剥离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有效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 黏膜 剥离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黏膜剥离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3日至2018年7月23日期间我院早期胃癌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内黏膜剥离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85±5.15)min、中出血量(128.64±15.86)ml、生存时间(39.85±5.69)个月、并发症(4.00%)、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黏膜剥离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手术 胃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中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200例消化道早期癌住院患者在内下行ESD手术的中配合及护理,ESD在胃镜予病变的息肉四周黏膜注射甘油果糖250ml+肾上腺素1mg+靛胭脂2.5ml。抬举后给于电刀剥离,粘膜剥离后创面用氩气或止血钳电凝止血。结果188例患者全部治疗有效。2例并发症、10例穿孔但经尼龙套扎闭合创面后预后均良好。结论ESD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护士在术前、中、术后给予患者周密的指导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前 术中的准备和配合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60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黏膜剥离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剥离(ESD)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80例黏膜剥离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记录不同治疗式患者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总体出血发生率为20%,不同部位出血发生率为16.67%~21.05%,其中食管出血发生率最高。研究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情况、72h后再出血发生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剥离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并发消化道出血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患者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36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基于消化引导下行黏膜剥离,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干预组18例和综合干预组1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操作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操作的患者,并发症的产生例数较少,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结论在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行黏膜剥离术后,应重视在术前、中和术后的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包括术前巡视和心理疏导、中配合和术后并发症预防,为患者预后效率的提升做好铺垫。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黏膜剥离术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护理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护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20.0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内黏膜剥离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在结直肠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腺瘤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118例,试验组患者8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黏膜切除(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试验组患者采用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完全切除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ESD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EMR组,完全切除率高于EMR组,复发率低于EMR组,P<0.05。结论在消化下行ESD对直径大于2cm的结直肠腺瘤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行内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内镜中心所行30例结肠LST患者,均行ES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病灶大小约20-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复发。结论ESD治疗结肠LST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结肠LST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黏膜剥离中应用玻璃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注射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6例。参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注射玻璃酸钠,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53例(94.64%)显著高于参照组46例(82.1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例(3.57%)显著低于参照组9例(16.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黏膜剥离患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不仅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玻璃酸钠 内镜黏膜剥离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