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黏膜剥离一般是指应用胃肠对病症进行剥离,虽然有着操作复杂的特点,但是治疗效果相对较优,同时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器官,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黏膜剥离治疗胃肠道黏膜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收录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的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共计66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开展黏膜剥离实施阶段开展围期护理的使用价值。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SF-36各项指标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大(P<0.05)。结论:胃肠道黏膜肿瘤行内黏膜剥离干预阶段,开展围期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更好提升手术干预效果,提升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 手术干预阶段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因早期胃癌具有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特点,黏膜剥离(ESD)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020年日本胃肠学会发布的《早期胃癌黏膜剥离黏膜切除指南(第二版)》依据组织学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许多早期胃癌同时存在分化和未分化成分,为混合型早期胃癌。目前,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预后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混合型早期胃癌E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型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黏膜剥离(ESD)是治疗胃黏膜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ESD操作中视野有限,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且存在手术时间长,以及易并发中穿孔、出血等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疗效,从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辅助牵引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ESD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临床常用的ESD辅助牵引方法在胃部病变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辅助牵引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黏膜剥离(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 标签: 异位胰腺 儿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黏膜剥离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的60例早期胃癌的病患,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病人进行内黏膜剥离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实验组治疗效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参照组的手术情况远远差于实验组手术状况,两组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胃癌 常规手术 内镜黏膜剥离术 并发症 治疗效果 手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内黏膜剥离患者实施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黏膜剥离的患者,筛选其中60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护理组,每组均为30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室护理配合。通过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一般组,护理组中各项指标均更优(P

  • 标签: 内镜室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下咽部ESD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的41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手术完成率、手术用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用时49.1 min(10~110 min)。54处病变实施整块切除,整块切除率为98.2%(54/55),其中41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阴性,R0切除率为74.5%(41/55)。55处病变切除过程中均存在创面少量渗血,予热活检钳电凝成功止血。无一例发生穿孔,有2例(4.3%)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于急诊止血成功。术后复查,1例(2.2%)出现食管入口狭窄,经多次水囊扩张后解除梗阻。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1例发现下咽部同部位黏膜病变再次行ESD治疗。随访至2020年10月,未再见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早期下咽癌及其癌前病变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咽肿瘤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黏膜剥离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内黏膜剥离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8.95±3.26)min]、首次进食时间[(1.15±0.18)d]、住院时间[(5.75±1.06)d]均短于对照组[(82.56±4.18)min、(3.45±0.58)d、(8.11±1.0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接受黏膜剥离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优化手术指标,又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上消化道肿瘤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化黏膜剥离,运用于早期胃癌诊断治疗中,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价值。方法:面对本院60例早期胃癌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2021.07-2022.02设置为研究样本采纳时间,数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施行常规诊断治疗;实验组纳入30例患者,施行消化黏膜剥离,统计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消化黏膜剥离实施后,组间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优化价值,相比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研究数据改善趋势更明显,(P

  • 标签: 早期胃癌 诊断治疗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联合电话回访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问卷调查时间从2019-05-01开始,截至2020-07-31。整理分析患者复查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患者复查的原因,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复查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13例患者的调查问卷,其中331例(80.1%)复查依从性好,82例(19.9%)复查依从性差。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构成(χ2=4.68,P=0.034)、病变性质构成(χ2=10.10,P=0.002)、文化程度构成(χ2=4.00,P=0.049)、可支配收入构成(χ2=7.00,P=0.009)、工作状况构成(χ2=11.29,P=0.004)、医疗保险种类构成(χ2=13.59,P=0.001)影响患者复查依从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种类的医疗保险黏膜病变患者比黏膜病变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低(P<0.001,OR=0.383,95%CI:0.227~0.644);在相同的病变性质,城镇医疗保险患者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达到依从性好的可能性更高(P<0.001,OR=2.938,95%CI:1.696~5.090)。结论ESD术后患者复查的依从性与病变性质、医疗保险种类和对疾病认知密切相关。黏膜病变患者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更有可能依从性不佳,应多加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疾病认知教育,对提高复查依从性非常必要。

  • 标签: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复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3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比2组临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住院及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3.08%(2/65)、1.54%(1/65)低于参照组12.31%(8/65)、10.77%(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性及整块切除率、病灶残留率、复发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胃癌患者采取ESD治疗,可减少手术相关指标用时,病灶切除率、残留率及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效果相当,但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外科手术 病灶切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这次研究中主要是采用对比实验探究整体细节优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黏膜剥离的效果,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一月份到十二月份为研究时间段,筛选66例于我院接受消化内科黏膜剥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应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实验组(33例,整体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实际应用效果,对比各项护理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对比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进行统计,最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消化内科黏膜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效果不好,但是采用整体细节优化护理可以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最大化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该护理方案。

  • 标签: 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整体细节优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中针对消化内科黏膜剥离患者,采用对照实验探究细节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黏膜剥离的效果,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为研究时间段,筛选66例于我院接受消化内科黏膜剥离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应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观察组(33例,细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实际应用效果,对比各项护理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对比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进行统计,最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发现,消化内科黏膜剥离术后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效果不好,但是采用细节护理可以大幅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最大化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该护理方案。

  • 标签: 消化内科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应用黏膜剥离(ESD)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浸润深度将30例、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分组讨论,M组(抽取15例,黏膜层浸润)与SM组(抽取15例,黏膜下层浸润),均行ESD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相较SM组,M组ESD手术中出血量较少,切除病灶直径较低,手术时间较短,肿瘤治愈性切除率较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M组ESD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较SM组更低(P<0.05)。结论: ESD治疗M层浸润深度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疾病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不同浸润深度 早期胃癌 治疗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消化黏膜剥离患者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围期指导,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升预后疗效。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了70例消化黏膜剥离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分组以盲抽的方式选择患者,运用快速康复理念(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对围期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用时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于消化黏膜剥离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稳定生活质量,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中按照黏膜切除黏膜剥离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遵照对比手术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66例为对象,随机进行计算机排序1至66,任意抽选其中的33例,在治疗中按照黏膜切除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治疗时则以黏膜剥离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完全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黏膜剥离(EsD)或者腹腔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行腹腔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EsD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失血量等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整块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2组相比差异小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70%、10.81%,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行EsD手术或腹腔手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当,然而ESD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胃癌 早期 EsD 腹腔镜手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橡皮圈腔牵拉法用于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min,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橡皮圈腔牵拉法辅助ESD,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牵拉 直肠病变
  • 简介:摘要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RN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回顾2012年12月—2021年1月就诊于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一科,肿瘤最大径≤15 mm,行ESD治疗,经病理证实为RNET且临床资料完整的71例患者(男43例、女28例),年龄(46.66±10.15)岁,分析流行病学、表现、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理结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与病理的一致性以及预后等。患者中69例病变为单发,2例病变为多发(2个);病变位于直肠中下段70个(70/73,95.89%),上段3个(3/73,4.11%);肿瘤最大径(8.54±3.12)mm。肿瘤均整块切除,无并发症,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7.67%(64/73),8例肿瘤紧邻垂直切缘,1例见脉管内瘤栓。EUS评价全部病灶均未累及固有肌层,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随访(4.52±3.85)年(1~9年),患者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可见ESD治疗最大径≤15 mm的RNET安全、有效;对于术前充分评估无转移迹象的G1级肿瘤,即使切除标本中肿瘤紧邻切缘或有一定程度的脉管浸润,也可考虑密切随访。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直肠 腔内超声检查 病理学,临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