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并评价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结合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的循征导管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6.98±1.51)d,尿路感染发生率42.00%,观察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为(3.45±1.14)d,尿路感染发生率17.0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 标签: 导管护理 导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中长导管对急诊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5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开展超声引导中长导管(MC)置入技术分为MC组(n=278)和对照组(n=251),MC组应用超声引导置入MC作为早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序贯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作为CVC拔除后的静脉序贯治疗方法。统计CVC、MC、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CVC使用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的CVC留置时间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CV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CRBSI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C组CV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 d vs. 13 d,P=0.000),CVC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83% vs. 80.4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困难静脉、ICU住院时间延长、置管部位和未开展超声引导MC置入均是CVC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MC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1‰ vs. 3.802‰,P=0.038),两组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结论开展超声引导置入MC可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CVC使用率,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利用 感染控制/方法 超声检查/利用 危重患者医疗/方法 血管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长导管 CVC使用率 CVC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管专项管理组在住院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3月—2019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应用常规导管管理措施,2019年9月—2020年2月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比较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前48例患者和导管专项管理组实施后48例患者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2019年9月—2020年2月实施后有导管脱落风险评估(97.92%)、告知住院患者导管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置管注意事项(93.75%)、导管固定牢固、标示清晰(85.42%)质量相比2019年3月—2019年8月实施前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实施前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19.23%下降到6.82%,P

  • 标签: 导管护理质量管理 导管专项管理组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0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导管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CIS、DCIS-MI与IDC间的超声特征差异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07例,依据病理诊断分为DCIS、DCIS-MI和IDC三组。对比超声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除存在微小钙化外,其他超声影像特征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乳腺癌原癌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CIS、DCIS-MI与IDC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依此诊断和鉴别。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文秘人员是为领导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在机关信息宣传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如何为领导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改革发展的进展情况,已成为文秘人员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部分文秘人员的现状令人堪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结合在基层走访乡镇、街道了解到的实际情况,

  • 标签: 文秘人员 信息宣传 独特作用 动脑 稿子 勤写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中心静脉置管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各种近期或远期不良结局。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新生儿CLABSI发生率未呈线性增长。脐静脉导管(UVC)留置超过1~2周时,新生儿CLABSI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在UVC留置7~10 d内换置PICC,可能会降低CLABSI发生密度,但尚未得到循证支持。本文对新生儿CLABSI与导管留置时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合理地计划留置时间,更有效地预防CLABSI。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留置时间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2例接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疗效。结果92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小时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分流,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简单、安全、有效,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疗法。

  • 标签: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血液透析患者236例,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19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暂时性留置导管,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中应用面罩联合鼻导管吸氧和单纯鼻导管吸氧的效果分析。方法:以2020.01~2021.01的80例人员,按照1:1的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共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选用面罩联合鼻导管吸氧法,对照组选用单纯鼻导管吸氧法。结果:检查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中观察组的SpO2及检查后的MAP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拔除气管导管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55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雾化面罩吸氧治疗),剩余患者分为乙组(给予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结果:乙组的临床指标与临床结局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 危重症 拔除气管导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换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catheters,TCC)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对两种换管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使用TCC作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因故不能使用原TCC须行TCC更换,共更换TCC24例次,其中常规原位换管组10例,改良原位换管组14例;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征,术后感染发生例数。结果原位换管二组24例均成功,常规组术中见1例心律失常,两组未见空气栓塞、血气胸及血肿形成并发症,改良原位换管组出血量,手术用时小于常规原位换管组。结论改良的原位更换TCC操作简单、安全、可避免新的血管损伤,延长TCC的使用,同时出血少,手术用时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原位换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ICU危重患者,并对患者实施留置导管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留置导管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针对ICU留置导管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留置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