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5年内收治的21例输尿管双J导管取管困难病人资料,总结取管困难原因及处理方法.认为出现双J导管取管困难与双J导管的产品质量、置管技术、留置时间及术后复诊制度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输尿管 引流 双J导管 膀胱镜下取管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引流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未改良深静脉导管,实验组为改良后的深静脉导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改良前后的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应用常见问题。结果 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有2例引流中出现导管堵塞、渗漏、脱落等问题,发生率为6.67%。结论 改良后的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可减少引流过程中不良反应,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深静脉导管 胸腔积液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乳腺导管内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肿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15例,表现为囊性实性包块的2例,表现为低回声实性暗区的1例;18例乳腺导管内肿瘤超声诊断为良性的92%。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疗效,评估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和吲哚美辛进行治疗。结果布洛芬组的有效率为89.1%,吲哚美辛组有效率90.6%,两组关闭动脉导管的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副反应方面布洛芬组明显少于吲哚美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洛芬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方法安全、效果好、副反应少,是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可靠选择,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 吲哚美辛 关闭动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微信平台提高PICC导管维护的依从性。方法所有PICC置管患者扫描我科室微信号,可以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醒PICC导管患者维护。结果提高了PICC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利用微信平台提高了患者PICC导管的维护依从性。

  • 标签: 微信平台 PICC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导管感染的控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针对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收的静脉留置导管患者7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本组患者患有31例发生感染,导致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操作者知识欠缺、无菌观念不强、留置导管部位不当、留置导管时间过长、留置管类型等。结论目前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还较高,临床操作者应增强无菌操作观念,并选择合适的留置导管部位,并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患者免疫力。

  • 标签: 静脉导管 感染 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 PICC 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76 例 PICC 导管患者被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8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评估两组相关指标 。 结果:观察组 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 < 0.05 ),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感染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05 ), PICC 置管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 PICC 导管感染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感染痊愈时间, PICC 置管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PICC 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硬膜外麻醉失败率、提高麻醉效果的硬膜外导管置管方法。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腹及下肢硬膜外麻醉仰卧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正向头端置入组(A组),侧下置入组(B组)(每组100例),两组病人置管成功后,均给予相同的试验剂量和追加药量,对比观察追加用药30分钟后的阻滞效果。结果A组95%的患者阻滞完善,明显高于B组(83%,P<0.01),B组单侧阻滞的发生率(12%)明显高于A组(1%,P<0.01)。结论在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的过程中确保导管的弧度、穿刺针的斜口与椎管的长轴保持在平行一致的方向,是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减少单侧阻滞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导管置入 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施工技术,该海上升压站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目前国内最重、福建省首座海上 220千伏等级、海陆一体化集成度最高的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施工通常可采用先沉桩后安装导管架或先放导管架后沉桩工艺,本项目采用先沉桩后安装导管架工艺,在导管架制作加工的同时进行基础钢管桩施工,有效的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 标签: 海上风电场 海上升压站 导管架基础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影像诊断,以提高诊断确诊率。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甲组采用X线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乙组采用MRI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两组检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甲、乙两种方法对于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断,疾病检出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X线和MRI检查方法对于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进行影像诊断时一种有效诊断方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所以还要根据其他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后才能对病情进行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瘤变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导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子宫动脉海藻酸钠注射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至24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子宫体积变化、贫血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月经恢复和临床疼痛改善状况。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栓塞术,其中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97.67%;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35%~55%,子宫体积缩小40%~50%;月经恢复正常患者41例,比例为95.35%;患者贫血症状和临床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的优势,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 栓塞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硬膜外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产妇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从术前、术中、术后的麻醉配合与护理操作等方面总结。结果100例硬膜外镇痛转剖宫产产妇围产期给予合理的产程观察与全程舒适化护理措施,所有产妇硬膜外导管均未出现打折、移位、堵塞、脱出等现象,均顺利给药,麻醉效果确切,母婴平安。结论全程舒适化的护理模式可避免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硬膜外导管移位等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避免产妇二次穿刺,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剖宫产 硬膜外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血栓抽吸 导管 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落实《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静疗专科的发展。方法调研40个临床科室静脉治疗患者777人,选取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成员组成调研人员,每2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采取交叉调查方式,于同一时间到指定科室同时开始调研。结果输液工具选择留置针占69.11%、钢针占19.30%;穿刺部位选择手背占49.67%、关节部位占8.36%;导管或接头内有陈旧性积血/回血占24.58%;敷料固定与维护中胶布遮盖穿刺点占46.58%、标识无签名/日期占36.55%、敷贴上书写标识占26.64%、胶布缠绕过多占17.37%、敷贴卷边、松动占16.34%、固定方法欠妥占7.46%、敷贴内有积血或渗液占5.42%;并发症中穿刺点发红占3.47%。结论静脉治疗导管维护与敷料固定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护士培训是保证静脉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 标签: 静脉治疗 导管维护 敷料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长期透析导管手术在血液透析患者操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调查160例行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的手术患者,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并发症,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成因,并制定对应的治疗策略。结果在160例手术患者中,46.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或疑难问题,影响手术进程或治疗效果,其中以局部渗血、血肿、导丝运行受阻较常见,分别占18.9%、10.0%、5.0%;除7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过敏性休克的征象被迫中止手术外,其他患者经调整穿刺部位或进针方向并彩超协助定位,最终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操作较临时性置管术复杂,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或并发症,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手术路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长期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管理和维持性透析病人的导管感染,观察强化管理和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透析病人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观察导管感染率,回顾性调查之前的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对我院血液净化室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后与之前的资料比较,透析导管感染率降低、透析质量、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透析导管感染控制的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安全。

  • 标签: 强化管理 透析 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股静脉留置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股静脉留置导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护理干预,60例患者当中只有3例患者发生了感染,并且2例局部感染患者在进行处理之后情况改善,这就说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股静脉留置导管 预防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锁骨下静脉导管穿刺术的教学方法,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骨下静脉导管穿刺术要重视从课件讲解、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并选择11名学员进行穿刺置管操作。结果11名学员7人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2人穿刺失败者可进行2~3次试穿,2人再次失败者由指导老师行对侧锁骨下静脉或及股静脉置管。有一例发生左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结论锁骨下静脉导管穿刺术是常见临床置管操作,需要重视课件讲解、实际操作的讲解,以提高临床操作成功率。

  • 标签: 锁骨下静脉导管穿刺术 教学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