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数字化X摄影婴幼儿颈椎正位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本院100例婴幼儿患者行颈椎正位,其中常规颈椎正位投照50例,改良后颈椎正位投照50例;比较婴幼儿颈椎正位不同投照1次性摄影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50.0%,改良后颈椎正位摄影1次成功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颈椎正位改进位优于常规颈椎正位,摄影成功率高,能相对满意的充分显示颈椎各椎体,能满足影像诊断。

  • 标签: 婴幼儿颈椎正位 DR摄影 摄影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 本 内分泌科 接诊并在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共计 4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导管护理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导管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专业的导管护理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适用导管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留置导管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干预 效果 发生率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导管护理干预 在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控制效果 进行研究。 方法: 将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 期间的 60 例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 导管护理 。 结果: 实验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对 留置导尿管的 患者采取 导管护理 ,可有效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并有效降低尿路感染,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本文针对该方法的关键装置电极导管的专利申请进行综述,阐述了其原理并讲解了电极导管专利申请的情况及相关分析。

  • 标签: 电极导管 专利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 血管内导管是患者进行治疗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外界建立特定的联系,主要方式是将不同的导管通过患者的外周静脉或动脉置入其血管内。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两种血管内导管就是中心静脉置管 (CVC) 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血管内导管的使用目的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进而提高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因此,现如今血管内导管已经成为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和手段中的重要方式。导管相关性血栓即为在患者血管内壁或者导管外壁上形成的血凝块。血栓一旦形成,将会使得患者的治疗增加更大的风险,也将会产生更多医疗费用,对患者的身体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血栓脱落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数据表明, CV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18% - 33 . 00% , PICC 患者发生血栓的基本概率范围在 2% - 26% 。基于此,探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便对几种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预防导管 相关血栓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ICC导管堵塞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从2018年07月-2019年07月期间在我使用PICC导管患者中随机选取32人,统计其导管阻塞情况,进而分析导管阻塞原因,相应的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2例导管轻度堵塞,2例重度堵塞,分别占比6.25%和6.25%,分析其原因发现,PICC导管堵塞发生与护理工作人员错误操作、输液药物种类及性状、患者血液粘度等因素有关,正确的封管技术、封管液的使用、加强护理巡视、定期更换透明敷贴等对策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发生。结论:在充分使用发挥PICC导管作用的同时,应当充分了解临床上PICC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才能减少PICC导管的阻塞状况的发生,从而延长导管置管后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导管堵塞,原因,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HFJV)用于肺炎患者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PLVB的肺炎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4岁,BMI 18~29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鼻咽通气导管组(N组)和口咽通气导管组(O组)。N组置入内径4.0 mm的鼻咽通气导管,O组置入内径4.0 mm的口咽通气导管,行IHFJV,I∶E 1∶3,喷射频率10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60 ml,每间歇2 min给予5次喷射:I∶E 1∶3,喷射频率2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300 ml。分别于术前20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5 min(T4)时记录SpO2。于T1、T3和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检查期间托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呛咳、气道痉挛、导管脱落或移位和体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O组T3时SpO2和PaO2升高,T3,4时A-aDO2降低,提下颌、呛咳和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口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优于鼻咽通气导管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 肺炎 通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8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置管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标准流程 导管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导管敷贴组件和普通导管敷贴对外周动脉测压导管固定及对导管受压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ICU 2019年6月至12月期间行外周动脉测压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1例采用作者发明的新型导管敷贴组件固定,对照组86例采用临床普通敷贴(无纺布或透明敷贴)固定,比较两组出现导管滑脱数量、受压处皮肤压力性损伤数量。结果 实验组发生导管滑脱危险性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导管固定受压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作者发明的新型导管敷贴组件固定外周动脉测压导管,发生导管脱出、移位及导管受压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减少。

  • 标签: 动脉测压 导管敷贴 固定 皮肤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46例,均置入PICC导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PICC导管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8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对照组和中线导管组,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中线导管组给予中线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中线导管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护理对照组;中线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29.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中线导管置管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线导管 危重症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晨 2. 通讯作者:李彩霞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2.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7-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其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备受医患青睐,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诊治方式。介入治疗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手段,建立大型杂交手术室也成为越来越多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趋势,而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物,污染物品,长期处于 X射线的照射下, DSA造影机的噪音环境中 ,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做好导管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红 王蕾 聂圣肖 陈利芬 郭彩霞 杨巧芳 李旭英 赵改婷 梅赣红 陈英 邢红 冯毕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广州 51008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3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郑州 451464,湖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长沙 41001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石家庄 050000,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南昌 33000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南宁 53002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20008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包括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输液接头、静脉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希望解读能够为临床护士规范开展静脉导管维护操作提供参考,从而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静脉导管 维护 专家共识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