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留置期间导管移位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461例肿瘤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32例出现导管移位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对伴有导管内凝血者先正位后溶栓;伴有静脉血栓者充分抗凝成功后再正位正位可采用脉冲式注入同时送管法,若失败可插入同型号导丝再正位;也可经患者同意直接插入导丝正位。结果32例中无意中发现导管移位的有20例,多于因客观因素发现者(P=0.04);肿瘤部位与导管移位有关(P=0.01);患者的发病年龄、置管肢体侧向及穿刺的静脉与导管移位无关(P>0.05)。正位成功26例(81.25%)。正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置管的静脉而无关。结论PICC置管时的导管异位和留置期间的导管移位应该同样受到重视。应定期行X线和置管静脉超声波检查。建议厂家按移位发生比例生产单包装导丝,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正位成功率。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导管移位 正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全颈椎正位摄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放射科行全颈椎正位DR摄片检查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口正位方法摄片,对照组采用常规正位方法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全颈椎影像显示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能清晰显示颈1-2、颈3~7、下颌骨图像的例数(比例)分别为24例(80.0%)、30例(100%)、30例(100%);对照组能清晰显示颈1-2、颈3-7、下颌骨图像的例数(比例)分别为15例(50.0%)、27例(90.0%)、27例(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全颈椎张口正位摄片可以清晰完整的显示全颈椎和颌骨的图像,相比常规正位摄片方法,其图像显示结果更满意。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颈椎张口正位 图像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肋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采取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进行诊断。结果在胸部正位片上明确骨折的有48例,占总数的40%;在胸部正位片检测中没有明显肋骨骨折,而在透视转动体位点片中发现骨折69例,占总数的57.5%。结论胸部正位片结合透视下点片能够大大提高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率,特别采用透视下点片可对不同的体位进行检查,对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胸部正位片 透视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QCC(英语QualityControlCircle,中文译成“质量控制圈”或“品管圈”)是同一工作单元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在中国大陆,像这样由若干员工组成的质量改进或自我改进的小组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

  • 标签: 主题,活动计划,对策,目标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目的分析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住院及门诊治疗的49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等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成A、B、C、D四组,分析各组特点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3年后恢复良好率分别为:A组33.3%、B组77.7%、C组83%、D组90%。结论采取口服催涎剂和颌下腺区域按摩与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愈合相关,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颌下腺导管结石取出术后的恢复良好率。

  • 标签: 颌下腺疾病结石 手术 口腔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癌症患者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26例癌症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化疗。结果26例置管成功,顺利完成化疗。结论PICC导管为癌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确保了化疗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浅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PICC 癌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阅读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PICC临床应用,PICC导管的禁忌症,穿刺置管方法,导管置管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导管异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降解复合神经组织导管,或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是在单纯的生物性组织导管中添加可降解材料制备成复合导管,并在其中加入能够促进轴突生长的物质,诱导神经断端生长,加入的物质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雪旺氏细胞等。构建复合神经导管是目前用于修复长段外周神经缺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复合神经 组织工程 可降解材料 雪旺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及有效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对策预防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51例患者出现血液净化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血液净化导管感染的因素较多,要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要掌握感染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血液净化 导管感染 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心静脉导管中存在的感染因素,并提出一些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针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提出一些护理对策。结果研究发现,30例置管患者中,总共有5例出现感染。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者占50.0%,置管时间在3周以上感染者占50.0%,双腔导管置管感染者占25.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发生感染与股静脉穿刺置管、长时间置管及双腔置管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加强防控。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PICC防水固定套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方法,应用该套患者可有效固定PICC导管的延长端,有效防水,方便病人洗澡时佩戴;两端设有搭扣,便于固定和调节松紧度;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使用效果好,患者满意。

  • 标签: PICC 防水 固定套
  • 简介:目的:对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不全患者需要置管血液透析病例,对其置管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置管血液透析的患者无感染的发生及空气栓塞、穿刺点局部皮肤无感染。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和脱出的危险,故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 留置导管 护理
  • 作者: 张士越胡凤芹刘秋红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9-19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9期
  • 机构:张士越淤ZHANGShi-yue曰胡凤芹淤HUFeng-qin曰刘秋红于LIUQiu-hong(淤淄博柴油机总公司,淄博255000;于新汶矿业集团职工大学管理工程系,莱芜271100)(淤ZiboDieselEngineParentCompany,Zibo255000,China;于ManagementEngineeringDepartmentofXinWenMiningWorkersandStaffCollege,Laiwu271100,China)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主因右乳房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3年11月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皮损逐渐扩大,上附痂皮,无痛痒不适。既往患者于2012年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发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行曲妥珠+紫杉醇方案化疗6个周期,曲妥珠单药维持治疗,近1年来病情时有反复。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语利。

  • 标签: 乳腺癌 导管癌 浸润性 皮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患者采取颈内静脉导管术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择取2012.04-2014.04期间在我院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两组,一组16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一组16例患者应用全面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21.05%(4/19)远远低于对照组的52.63%(10/19)(P<0.05);且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颈内静脉导管术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血液净化 颈内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疗效,评估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分别采用口服布洛芬和吲哚美辛进行治疗。结果布洛芬组的有效率为89.1%,吲哚美辛组有效率90.6%,两组关闭动脉导管的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副反应方面布洛芬组明显少于吲哚美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洛芬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的方法安全、效果好、副反应少,是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可靠选择,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 吲哚美辛 关闭动脉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