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楚图南与艾思奇同是云南籍的文化学者、政治活动家,他们对抗战文艺及其作用发表过不少重要言论和指导意见,具体体现在对文艺作为抗战力量的重视、对文艺形式的运用、对鲁迅及其精神的认识等方面。两人有着文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在思维视野、理性思辨能力以及党派性上的差异,更有近现代以来云南知识分子、文化人士所特有的朴素、务实和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无愧于近现代以来云南人的优秀代表。其抗战文艺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楚图南 艾思奇 抗战文艺思想
  • 简介:抗战期间,众多香港报刊为履行其时代使命,大力宣扬抗战文化,弘扬民族意识,以求统一民众认识,为战胜强敌提供舆论支持.无论是附属于报纸的文艺副刊,还是相对独立的文艺期刊,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尤其是南来作家们身在香港,心念中国,通过文艺创作展现出自身的民族共同体想像,对传播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香港 文艺报刊 抗战 南来作家 民族共同体想像
  • 简介:王朔先生名动天下的时候,乃是20世纪80年代末。予生也晚,未能躬逢胜典。但据过来人说,那场面是很盛大的。一年之中,四部走红的电视剧,有三部的剧本都是出自他手。真可谓出尽了风头。大家都对他啧啧称羡,说他是反传统的英雄,他的文字,是有颠覆性的。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末 变迁 文艺 电视剧 反传统 颠覆性
  • 简介:不知道是谁做的调查,说眼下的年轻人,70%有两个相同的理想:一个是身无分文走一遭天涯.目的地毫无疑问,必须是西藏;另一个理想是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卖咖啡、书、手工本子、特色小吃。

  • 标签: 青年 文艺 特色小吃 年轻人 目的地 理想
  • 简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 标签: 中国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意义 世界 领土完整
  • 简介:纪念馆坐落于北京丰台区卢沟桥畔,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念馆。2014年7月7日、9月3日,国家在此隆重举行“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向抗战英烈敬献花篮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 标签: 全民族抗战 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家领导人 北京丰台区
  • 简介:1999年秋天,我从安徽小城来到东南大学求学,奔着传说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计算机系去的,当时的我甚至分不清理科和工科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我将来大概会在实验室奉献青春,幻想成为居里夫人或者吴健雄。

  • 标签: 青年 文艺 东南大学 计算机系 居里夫人 实验室
  • 简介: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就要来临了。5月31日.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在《巴啦啦小魔仙》欢快的主题歌中,庆“六一”文艺汇演正式拉开了帷幕。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诗朗诵、钹子书、歌舞表演等。

  • 标签: 文艺汇演 六一儿童节 汇演活动 节目形式 歌舞表演 主题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台儿庄大战期间,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台儿庄战役的惨烈,拍摄了一百多张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照片在美国《生活》杂志刊发,并撰文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 标签: 卡帕 日本侵略军 凡尔登 摄影记者 伊文思 黄仁霖
  • 简介:抗战全面爆发后,淞沪战场集中了七十万中国精锐军队。日寇在金山卫、全公亭登陆,打破了战场平衡,腹背受敌的中国军队匆忙撤退,未能形成有效阻击。由柳川平助率领的第十军是日寇南线的主力(含第六师团、十八师团、同琦支队、一○一师网、

  • 标签: 抗战 史料 湖州 中国军队 战场 日寇
  • 简介:1950年1月由南京文联创刊的《文艺》月刊前后办刊时间仅一年零八个月。作为党的机关文艺刊物而被停刊,可谓当时文艺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其间缘由,与这份刊物的“华东风格”有关。由“华东文人”主编的《文艺》月刊在文艺观念上大力张举“列宁的文艺原则”而暗中疏离《讲话》,在创作实践上与“庸俗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纠葛不清而违反革命文艺的叙事“成规”,在批评实践上推重艺术分析。这三重因素皆使《文艺》成为建国初年文学“延安化”/“一体化”过程中的另类“构想”。

  • 标签: 《文艺》 华东文人 列宁主义
  • 简介: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依托的后期延安文艺批评,改变了此前较为"自由"的风气,不断加强"政治性",并通过对延安文艺界其他"异质性话语"的整肃与清场,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监督性的文艺批评体系,直到1949年后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文艺批判。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后期延安 文艺批评
  • 简介: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城市政府将目光放到了城市旧城改造上。旧城改造迎合了城市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得是历史文化遗产遭遇破坏和遗失。本文在对旧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重庆市内抗战遗址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以重庆市抗战遗址公园的建造为例,对抗战遗址公园建造原则及保护模式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抗战遗址保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

  • 标签: 旧城改造 抗战遗址 文化遗产保护
  • 简介:八年艰苦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摆脱百年屈辱地位的开端。《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则是这一伟大时刻的见证,其号外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统计,《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在全国存量不超过10张,目前每张市场价值5万元左右,重庆图书馆幸运地典藏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通过这张报纸,我们仍然能看到69年前的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

  • 标签: 《新华日报》 抗战胜利 解读 重庆图书馆 外族入侵 中华民族
  • 简介:抗战时期的李辉英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家国、社会与民族担当进行写作,体现了一个满族作家可贵的中华情怀与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精神。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精神,李辉英能够深刻演绎抗战主题,真实诉说民生疾苦、透彻诠释人生至理、深情回望东北家园。这些积极的文学担当,拓宽并延伸了抗战文学的社会历史内涵与地域民族文化空间。

  • 标签: 抗战时期 满族作家 李辉英 文学担当
  • 简介: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 标签: 抗日战争 兵工内迁 重庆 武器装备
  • 简介: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翻译活动空前繁荣,该时期文学翻译作品在译者、原著国、体裁和主题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译作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的内容,而且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激情.

  • 标签: 抗战时期 桂林 文学译作 特点
  • 简介:周扬毕生都在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1983年,复出后的周扬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继而上升为批判性的政治运动。在这次风波中,周扬的身心虽然受到了重创,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却被誉为"生前短暂却又难能可贵的心灵闪光"。然而,究其一生,周扬文艺思想的维度其实是一致的:它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无产阶级新文艺和新文化并为之付诸实践的巨大热情,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周扬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

  • 标签: 周扬 “异化”问题 “有机知识分子”
  • 简介:抗战爆发后,高长虹投入了唤醒民族觉醒的自觉努力。这一时期写下的时评和杂文近百篇,在这些文章中.对战时文学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对战争状态下的专政与民主等问题提出了深思睿见。

  • 标签: 抗日战争 高长虹 杂文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