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2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姚舜 何婧 白璐璐

大连交通大学 研究生院 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程,需要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例如: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等。本文分析了当前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结合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1.序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大学必修课程,它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在社会与大学校园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它依托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它又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担任着在大学校园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角色,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平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基地。当前,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课程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较为宽泛等仍是形势与政策课所面临的困境。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完善评价机制,借以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程和其它课程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以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目标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特点。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内容多、变化快、综合性强。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形势,“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就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政策选读、情况介绍、事件描述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形势的分析、事件原因的剖析、政策的讲解、背景的分析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复杂多交的形势面前,坚定信念,站稳立场,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课程内容包含稳定性和变动性两部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特点。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使该课程具有显著的变动性。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程体系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是否承认课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是否确定其相对稳定的内容。只强调课程的变动性而否认课程稳定性的观点和做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不仅课程的基本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是多变的形势,也有其相对稳定的方面。第一,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形势的发展变化同样如此。第二,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形势,确实在不断变化,但变化当中有其相对稳定的部分,只有经过局部变化的量变的不断积累并最终发生质变,才会形成整体的变化。第三,任何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国内外矛盾冲突、利益纷争、力量对比的综合反映。


3.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3.1理论意义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应有之义。其主要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伟大实践进程中;统一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推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亲和力与政治性,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


3.2现实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既要推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思想政治教师高度注重,积极推动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与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一门课程,内容更新快、涉及的领域广、政治立场强,具有变动性、实践性、零散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紧跟时代要求,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紧抓问题脉络,为学生分析、梳理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准确的事实依据和发展脉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4.《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4.1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虽然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其学习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但在形势与政策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课堂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将基本政治理论、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等相关教学内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配合和服从。长时间的理论知识输送和极少的课堂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由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挖掘学生学习潜质,不断提髙其学习能力。


4.2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双向互动


在形势与政策课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单向互动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很难靠灌输引起学生兴趣,只有结合当代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才能达到启发性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


一是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其积极性、参与性,改传统灌输为双向互动;二是综合运用第二课堂,拓展微宣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将基本政治理论、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等融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多加思考;三是通过组建理论社团、兴趣小组等,强化学生理论学习研究深度,提升其自主研究能力。


4.3完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时俱进,让课堂教学智慧化、智能化,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宣讲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理论性而言效果较好,而线上教学可以更好地融合课程的即时性、敏锐性和丰富性特点。教师可采用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开展预习、交流互动、作业等教学安排,将课堂内容丰富性和学生参与度考虑其中,同时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利用好超星、尔雅、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互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内网等多媒体平台, 充分填充学生碎片化时间,帮助他们学习思政知识, 提高政治素养。


4.4加强综合考核,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与导向作用。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的不规范性和片面性,使学生认为它无关紧要。应加强综合考核,完善评价机制。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人重点课程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标准,将综合考核和过程考核相融合,不仅要以提交论文、报告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最新理论成果的掌握水平, 还要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出勤、互动表现等情况, 计人每学期的过程考核中,不让考核流于形式,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M].人民日报,2004-lO-1 5.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 OL]. 央视网,http://news.cctv.com/ special/gxszhy/


[3]罗筱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


[4]金艳.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