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远端胆管及胰管结石等少见病的认识,了解其最佳治疗手段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方法:回顾我科近期收治的一例远端胆管合并胰管结石的女性患者,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的资料,并查阅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术前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远端胆管合并胰管结石。完善术前准备后行PPPD手术治疗,术后随访9月,未见癌肿复发。结论:临床工作中,远端胆管及胰管结石均不常见,要注重早期症状及相关检查,确定治疗方法,早期争取手术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远端胆管癌,胰管结石,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胆管是一种侵袭力高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现Fascin与MMP-9在胆管中异常表达,而Fascin和MMP-9的高表达又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本文就Fascin、MMP-9在胆管中的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胆管肿瘤 FASCIN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简介:摘要:系统梳理了微小RNA在胆管中的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其在胆管中的表达特征、调控机制及分子分型。微小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胆管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当前研究在方法和技术层面仍存在局限性,微小RNA的作用机制也显得复杂且尚未完全明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胆管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深化作用机制研究以及推动临床应用等,以期推动微小RNA在胆管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大突破,为胆管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微小RNA 胆管癌 表达特征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胆管细胞有效治疗的选择十分有限,本研究拟探讨晚期胆管细胞初治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收集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晚期胆管细胞初治患者,共32例,进行卡瑞利珠单抗及化疗药物的系统性治疗,以NCI-CTCAE 4.0、RECIST 1.1标准分别进行不良反应评估及治疗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接受卡瑞利珠联合方案治疗后评价CR、PR、SD、PD分别为0例、6例、18 例、8例,ORR(18.75%,6/32),DCR(87.5%,28/32),中位 PFS 为 5.5 个月,6 个月生存率为(75%,24/32)。毒性反应包括皮肤毛细血管瘤样增生改变(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以及非感染性腹泻、食欲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等,多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仅发生6例,无死亡相关病例。鉴于此,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管细胞可达到较好的疾病控制率,治疗过程安全可控。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卡瑞利珠单抗 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表现(胆管细胞)及其价值。方法 对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胆管细胞患者56例的CT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Philips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56例胆管细胞患者的CT结果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灶,病灶密度不均匀分布,轮廓不清晰。43例患者病变区有胆管扩张症状,24例患者有回缩包膜症状,10例患者有病灶不规则钙化症状。扫描增强后,病灶边缘(动脉期)呈现环形的有51例,病灶(门静脉期、平衡期)呈不规则强化状态的有21例,向心性(延迟期)呈增强状态的有48例,误诊2例。结论 细胞患者( 胆管)的CT特征是特异性较强,细胞胆管)通过扫描(动态增强)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临床诊断细胞胆管)的主要影像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表现 诊断价值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 CT和 MRI检查在内周围型胆管细胞 (IHPCC)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4月 5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 I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 CT及 MRI影像学检查,与病理穿刺检查结果相对比,判断 CT及 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 CT诊断准确率高,且 CT联合 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P<0.05。结论:采用 CT及 MRI在 IHPCC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两者联合应用,有效提升了 IHPCC诊断准确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 CT 诊断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和MRI检查在内周围型胆管细胞(IHPCC)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5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I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与病理穿刺检查结果相对比,判断CT及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准确率高,且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CT及MRI在IHPCC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两者联合应用,有效提升了IHPCC诊断准确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 CT 诊断效果 应用
  • 简介: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切除术(ALPPS)治疗胆管细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4月1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累及右三叶的胆管细胞患者施行ALPPS治疗,并对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第一阶段离断周韧带,裸化十二指肠韧带,结扎门静脉右支及短血管,标记右静脉后离断左外叶与左内叶间组织.术后第8日,切除右三叶.结果:术前残体积(左外叶)为769.28m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26.5%;第一阶段术后6d残明显增大达1157.84mL,占标准肝脏体积的37.1%,增加50%.第一阶段手术历时300min,出血200mL;第二阶段手术历时150min,出血600mL.第一阶段手术后出现胆漏,辅助(右半及第Ⅳ段肝脏)每日引出250~700mL胆汁.第二阶段手术后恢复顺利.结论:ALPPS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的胆管细胞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二步肝切除术 剩余肝脏体积 门静脉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 就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胆管细胞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选择 35 例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胆管细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 35 例行开腹切除术治疗胆管细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 P<0.05 ;观察组 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优, 且 P<0.05 。 结论 对患者采取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胆管细胞,不仅能改善手术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还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开腹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TNFR-Ⅰ)在胆管中的表达及与胆管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胆管手术标本48例,常规HE染色分组后,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和TNF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TNF-α主要在胆管细胞的胞浆中表达,阳性率为25%(12/48),其表达强度与胆管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NFR-Ⅰ主要在胞膜和胞浆中表达,阳性率为75%(36/48),其表达强度与胆管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1。TNF-α与TNFR-Ⅰ二者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和TNFR-Ⅰ在胆管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TNFR-Ⅰ。TNF-α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的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无关。TNFR-Ⅰ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但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胆管癌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影像检查胆管细胞30例,共50个病灶。观察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包括形态和边缘,密度、信号和强化特点,灶周和外改变,同时将病理改变与核磁共振影像表现相对照。结果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胆管细胞30例患者中,18例为结节型,12例为块状型。经病理检验,30例患者镜检结果,14例患者可见典型的腺癌样结构,4例患者中为中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为乳头状腺癌。结论胆管的核磁共振影像主要表现为血供少,但有极少部分肿瘤表现为血供多。胆管细胞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并与其病理基础相关。认识以上特征与病理改变,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核磁共振影像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内周围型胆管细胞临床诊断时,将MRI以及CT检查应用于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内周围型胆管细胞患者61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给予患者CT以及MRI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以及MRI均是临床上对内周围型胆管细胞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疑应用价值,虽然各自具有优缺点,但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MRI CT检查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临床诊断 利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的外壳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1-2020.9月期间入院的100名胆管结石患者,就两组患者临床外科治疗措施进行研究,基于患者病情差异对其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并进行患者胆管结石残留情况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治疗结束后结石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按照本文给出的方案进行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仅有14.1%的患者存在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不仅有较小的创伤,而且有较少的并发症,患者能够快速康复。结论 通过本文给出的胆管结石治疗措施,能尽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结石复发概率,同时患者能够快速康复,本文给出的方案有出色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并发症 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