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这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着疾病的整个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通过对结直肠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运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癌症的心理应对能力,促进康复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心理干预 促进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快速康复外科对患有结直肠的患者采取围术期的护理,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的自身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的具体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广泛实施,从而使患者的不适感觉得到有效的降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使患者越来越健康。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结直肠癌 围术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直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需要在左侧腹壁上进行永久性造口,也被称作“人工肛门”,但是因为手术治疗导致患者排便途径发生改变,因此日常应用过程需要对造口进行自我护理。延伸护理是院内护理向院外的延伸,患者出院后也能接受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延伸护理在直肠肠造口术后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延伸护理 直肠癌 肠造口 术后干预 进展
  • 简介:摘要:结直肠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疾病类型,治疗困难度较高,多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不仅费用支出较多,而且表现出较多的并发症,使得患者的心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治疗效果。在此种情况下,对结直肠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研究展开综述,希望能够促进心理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心理护理 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 要]:结直肠疾病作为临床中常见病,对患者积极治疗中,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辅助患者形成良好的意念反馈,进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升其生存质量,但有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心理护理的认知度不足,没有意识到其对患者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结直肠患者心理护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借鉴作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心理护理 必要性 规律性 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患者直肠拖出式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低位直肠患者26例直肠拖出式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肿瘤细胞残留,肛门控便功能满意。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明显提高生存质量。结论拖出式手术常常需游离括约肌间隙并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术后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直肠拖出式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肠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开腹术治疗(对照组)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局部进展期 结肠癌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对106例局部晚期直肠患者进行了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对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并对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治疗3年后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5%和65.3%。分析发现ypT期、嗜神经和血管侵犯、ypN期、不完全显微远端或环切及肿瘤芽殖与局部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发现无病生存率与组织学消退分级有相关性。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肿瘤神经侵犯和肿瘤芽殖是无病生存率的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对局部晚期直肠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可以更好的发现危险因素,对预测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新辅助放化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 预后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T及MRI在直肠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直肠患者100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CT、MRI影像诊断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MRI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分期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T而言MRI在直肠术前局部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需求做好全面性诊断,结合两种诊断方式,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MRI CT 直肠癌 术前局部分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5/111),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1),LRRC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7.8%(42/111)。全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1.9%,其中LRRC术后化疗组与未予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与32.4%(P=0.005);癌胚抗原水平<15 μg/L与≥15 μg/L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9%与24.3%(P<0.001);R0、R1和R2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8%、21.3%和8.5%(P=0.002);F0、F1和F2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2.7%、22.0%和0(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根治性(HR=2.088,95%CI:1.095~3.979,P=0.025)、术前癌胚抗原水平(HR=1.857,95%CI:1.157~2.980,P=0.010)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HR=1.826,95%CI:1.137~2.934,P=0.013)是影响LR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LRRC手术必须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评估复发肿瘤累及盆壁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性。术前较低的癌胚抗原水平、提高肿瘤手术根治性和术后辅助化疗是延长LRRC患者总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全盆腔脏器切除 多学科会诊 根治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疗效的病例观察。方法在年限为2012年-2014年之间来我院检查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而且这些患者都是局部晚期直肠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在实验组的55例患者中使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剩余的55例患者让其作为对照组从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以及病情缓解度,探讨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疗效的病例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病情都有所缓解,而在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之后,实验组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治疗护理的效果比较好,而且患者的恢复治愈情况更好,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促使患者康复还有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比较符合现代的医疗理念和其要求。结论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直肠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而且会尽快让患者康复并且缩短患者在医院的时间,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术前短程新辅助放疗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结直肠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3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本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与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特征表现。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52%,较CT检查的82.19%明显更高(P<0.05);CT扫描显示患者髋前存在不对称分布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行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反应,肿块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病灶累及盆腔、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等;MRI扫描显示,患者骶前部有叶状肿块,吻合口存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与增强扫描序列呈高信号,行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反应,病灶累及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精囊腺等,复发肿瘤间未见脂肪间隙,部分患者器官内现类似于肿瘤的信号。结论MRI在结直肠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案中具一定临床价值,可有效检测出患者复发情况,且影像学特征表现可反映出病灶的范围及其与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术 局部复发 MRI 治疗方案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对局部复发直肠(LRR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符合LRRC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及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能够完整评估排尿功能、性功能、下肢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有远处转移和有泌尿系统手术史者。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LRRC分型标准分为中央型(27例)、前向型(20例)、后向型(7例)和侧向型(8例)。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外科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总分0~35分,得分越高,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排尿功能情况;同时采用排尿功能障碍等级(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进行客观评价。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性功能,男性评价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得分越低,勃起功能障碍越严重)评分;女性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得分越低,性功能越差)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进行评定。结果62例患者手术R0切除率为88.7%(55/62)。术后出现近期外科并发症16例(25.8%),其中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Ⅲ级3例。术后3个月,保留泌尿系统的42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术后IPSS升高[(18.40±4.77)分比(12.36±4.75)分,t=-9.128,P<0.001];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术后12个月IIEF-5评分下降[9(0~19)分比14(0~25)分,Z=-5.174,P<0.001],女性患者术后12个月FSFI指数也较术前下降[2.0(2.0~18.4)比8.4(2.0~27.0),Z=-3.522,P<0.001]。术前及术后12个月根据SF-36量表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两项评分都较术前降低[生理功能:65(30~80)分比70(35~85)分,Z=-3.685,P<0.001;生理职能:25(0~75)分比50(0~50)分,Z=-4.065,P<0.001],但患者术后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3项评分则较术前提高[社会功能:56(0~89)分比44(22~78)分,Z=-3.509,P<0.001;情感职能:33(0~100)分比17(0~100)分,Z=-2.439,P=0.015;精神健康:52(24~80)分比40(36~76)分,Z=-3.395,P<0.001]。所有手术方式均对所有LRRC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有影响(均P<0.01),且不同的手术方式都会降低男性IIEF-5评分(均P<0.01),而只有全盆腔切除术/后盆腔切除术降低了女性术后的FSFI指数[2.0(2.0~18.4)比8.4(2.0~27.0),Z=-2.810,P=0.005]。结论多器官联合切除会损害LRRC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等相关生理功能和职能,但成功有效的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

  • 标签: 直肠肿瘤,局部复发 排尿功能 性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局部晚期直肠疗效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直肠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22例,对照组予以5-氟尿嘧啶化疗联合放疗,观察组予以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3.6%,观察组病情的控制率为95.45%,对照组为72.7%;不良反应观察组呕吐的发生率为29.5%,对照组为63.3%,观察组腹泻的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59.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直肠患者,予以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虽有不良反应,但患者可以忍受,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晚期直肠癌 雷替曲塞 化疗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早期低位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1例(局切组),传统经腹根治术41例(根治组)。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Wileoxon检验。结果局切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根治组3例出现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0(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局切组为6%(2/31),根治组为2%(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局切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而根治组分别为95%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9,0.144,P〉0.05)。结论早期低位直肠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可以达到与传统经腹根治术一样的预后。在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局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局部晚期直肠术后患者,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9月,从在我医院进行局部晚期直肠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32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16例单纯进行化疗,为对照组;另外16例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的方法,为研究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上,两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局部复发率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泻比较上,研究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放疗 化疗 疗效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局部晚期直肠术后患者,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情况。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9月,从在我医院进行局部晚期直肠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32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16例单纯进行化疗,为对照组;另外16例采用同步放疗与化疗的方法,为研究组。对两组疗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比较上,两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局部复发率比较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泻比较上,研究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局部晚期直肠癌 放疗 化疗 疗效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行结直肠根治术的108例结直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0.40±23.83)min、术中出血量(51.61±9.88)ml、住院时间(12.50±4.56)min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87.28±34.54)min、术中出血量(97.35±13.18)ml、住院时间(18.33±5.22)min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2.85±0.52)min、肠鸣音恢复时间(2.54±0.49)min、开始进食时间(57.04±20.67)min、胃动素指标(80.25±11.97)、胃泌素指标(233.18±40.18)与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01±0.77)min、肠鸣音恢复时间(3.65±0.54)min、开始进食时间(110.35±31.27)min、胃动素指标(60.23±9.63)、胃泌素指标(160.18±43.34)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老年结直肠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较优,且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