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arterycalcification,CAC)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的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及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清铁调素25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2例输血。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9个月,后腹腔镜组1例发生肝转移死亡,开放手术组2例出现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T1~2N0M0局限性肾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根治性肾切除术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自1991年Schuessler行第1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以来[1],随着前列腺及盆底解剖结构进一步清晰及手术技巧的改进,该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LRP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即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是如此。LRP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前列腺背侧血管复合体的处理、膀胱颈和尿道的分离与识别等。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prostatectomy 缝合技术 局限性前列腺癌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临床特点及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憩室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1例于我院接受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膀胱憩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憩室并占位;尿动力学及尿流率检查提示下尿路梗阻;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梗阻,膀胱左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见一4.0cm×3.0cm憩室,其内可见一约1.0cm×1.5cm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为尿路上皮癌(T1G1)。行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无复发再行二期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结果术后病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1G3),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双肾及输尿管也未见明显扩张积水。结论影像学、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确诊膀胱憩室癌的重要方法,3D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憩室癌(≤T2期)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膀胱憩室癌 膀胱部分切除术 3D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衰竭的大鼠模型,再分别给予大鼠不同含量的蛋白饮食喂养2个月,观察不同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检测肾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酶(eNOS)、神经型一氧化氮酶(nNOS)、诱生型一氧化氮酶(iNOS)的表达。结果给予肾衰竭模型大鼠高蛋白饮食,可导致大鼠大量蛋白尿的产生,同时降低肾组织eNOS、nNOS的表达,增强肾组织iNOS的表达。结论高蛋白饮食可导致肾衰竭模型大鼠大量蛋白尿,降低eNOS、nNOS对大鼠肾的保护作用,增加iINOS对大鼠肾的损害作用,加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 标签: 高蛋白饮食 鼠肾组织 5/6肾切除 一氧化氮合酶(NOs) 慢性肾衰竭 一氧化氮酶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药物性急性肾损伤脾阳虚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过程中经排除脱落、终止病例等,实际纳入研究病例78例,其中研究组4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立即停用肾损害的药物,卧床休息,给予低盐、低脂及优质蛋白质饮食,预防感染,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醋酸泼尼松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理中汤,2组疗程均为4周。另设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予抽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vWF检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vWF因子的变化,同时将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vWF水平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肾功能均改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Cys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而vWF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vWF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vWF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能改善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下调血清CysC水平,且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下调vWF水平。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加味附子理中汤 胱抑素C T淋巴细胞亚群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晚期膀胱肿瘤所致大出血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钢圈,对14例晚期膀胱肿瘤及4例放射性膀胱炎所造成顽固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骼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采后1-24h尿液转清,3d内血尿基本消失,随访3-36个月,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治疗晚期膀胱肿瘤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所致顽固性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髂内动脉分支 膀胱肿瘤晚期 放射性膀胱炎
  •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与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癌 代谢综合征 病理 GLEASON评分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手术入路包括经会阴、经耻骨后、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我们在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手术经验与心得,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化和调整,将其归纳为三孔六步法,本文将简要回顾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并对三孔六步法的手术步骤及技术要点进行具体介绍。

  • 标签: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 三孔法
  • 简介:作者首次报告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CB)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RC)术后2、3年无疾病生存率(DFS2、DFS3)与5年总生存率(OS5)之间的关系。德国10家泌尿外科中心协作,收集1989年至2008年欧洲8家中心UCB行RC患者2483例,前期研究中纳入研究者为pT2~4a及软组织切缘(STSM)阴性患者1738例,前期被排除者为切缘阳性或其他分期(pT0~T1、pT4b)患者745例。

  • 标签: 无病生存率 全膀胱切除 切除术后 根治性 预后指标 有效性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PKE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前列腺重量PKEP组[(60.5±3.4)g]明显多于PKRP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KEP可安全、有效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经直肠超声系统(TRUS),将这种装置与达芬奇手术装置结合,实现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中的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手术过程中,首先人工行TRUS提供清晰的前列腺图像并作为参照,在近距离治疗稳定器的辅助下调整其入直肠的角度和深度,再通过机械臂将超声装置与达芬奇机器人固定,使TRUS成像平面可以在术者的控制下跟踪达芬奇手术装置,实现TRUS的自动旋转,在术中为手术医师提供实时的超声图像引导,更好的跟踪监测术中关键性阶段和步骤。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超声实时引导 机器人辅助 超声系统 腹腔镜 直肠
  • 简介: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骨转移倾向。目前,国际和国内指南建议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全身系统性治疗,不推荐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前列腺放疗在内的局部治疗。近年依据美国SEER数据库和德国慕尼黑癌症登记的研究显示原发灶减瘤手术结合系统治疗可以使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原发灶减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过去15年前,许多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与单纯接受免疫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相比,先施行肾切除术再接受免疫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因此减瘤性肾切除术已成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但是,随着2005年诸多分子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以及临床疗效的逐步提高,这一理念正在承受挑战;在转移性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时代,人们需要重新评价肾切除术对于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意义。

  • 标签: 转移性肾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肾切除术后 辅助治疗 舒尼替尼
  • 简介:使用高危因素数目说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临床T3b/4前列腺癌患者的结果。瑞士、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比利时5国6家机构协作,回顾性分析EMPaCT资料库临床T3b/4NXM0前列腺癌行扩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切除患者资料,辅助性/挽救性治疗按各机构要求进行。按规定间隔时间随访时行PSA测定,生化检查表明治疗失败或出现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使用Cox单元和多元分析及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全组和亚组增加的不利高危因素(PSA〉20ng/ml,Gleason评分≥8)数目与临床无复发生存率、癌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否相关。结果显示1988年至2011年,8家中心外科手术治疗临床T3b/4292例,平均随访时间102.8个月(中位时间92.2,SD±73.2)。研究群体中仅是临床T3b/4的患者占61.6%,临床T3b/4+PSA〉20ng/ml者12.7%,临床T3b/4+Gleason评分≥8者19.5%,同时具有3个高危因素者6.2%。单元和多元分析发现高危因素组合与临床无复发生存率、癌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相关(全部P值〈0.01),单独临床T3b/4组10年临床无复发生存率(81.3%)明显高于+PSA〉20ng/ml(72.8%)或+Gleason评分≥8对照组(64.0%),但这些亚组间癌特异性生存率无显著差异(80.1%-84.6%),全部+高危因素的组合均与恶化的结果相关,5年临床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24.5%和59.0%。认为非常高危的前列腺癌表现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具有全部3项高危因素者其癌相关死亡风险最高。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扩大根治性 高危因素 临床 GLEASON评分 无复发生存率
  • 简介:本研究通过观察2微米激光犬前列腺切除术(two-micronlaserresectionoftheprostate,TmLRP)后前列腺部尿道创伤修复病理组织学改变,探讨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方式并评估该再上皮化方式的效果。选取15只成年健康雄性中华田园犬,分别行2微米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及部分膀胱颈黏膜切除术,于术后3天、1、2、3及4周处死动物,留取前列腺部尿道及膀胱颈标本,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创面再上皮化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CK14)、CK5、CK18,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A,CgA)、尿斑蛋白(uroplaki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II受体(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ypeIIreceptor,TGF-βRII)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创面CK14、CK5、CK18和SynmRNA表达,VanGieson染色分别检测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创面胶原纤维表达量。结果显示,前列腺部尿道由创面下残余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再分化完成再上皮化过程;创面下增殖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CK14,CK5,不表达CK18、Syn和CgA,再生上皮术后3周开始表达uroplakin。增殖的前列腺细胞和再生上皮高表达TGF-β1和TGF-βRII,表达强度与创面修复再上皮化时间密切相关。与膀胱颈创面相比,前列腺部尿道创面再上皮化完成快,创面下胶原纤维形成少。因此,源自创面下前列腺基底细胞的再上皮化方式可能是机体实现由解剖修复到功能修复的最佳修复方式。

  • 标签: 基底细胞 良性前列腺增生 再上皮化 2微米激光 创伤愈合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肿瘤复发通常出现较早,且80%是在手术后的最初2年内复发。专家们对于机器人辅助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带来的不完全组织切除及气腹是否会影响肿瘤的早期复发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九个不同研究机构总共717例进行了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尿流改道的患者,

  • 标签: 早期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尿流改道 肿瘤复发 早期复发 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