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定量的研究钩椎关节切除对颈椎全椎间盘置换(TDR)后颈椎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颈椎标本(C3-7)(年龄为63.4±6.9岁),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然后在C5/C6问隙植入金属/聚乙烯球臼型半限制型假体,然后按下面的顺序逐渐增加切除钩椎关节的范围:

  • 标签: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 钩椎关节 颈椎标本 生物力学 聚乙烯球
  • 简介:高位胸椎(T1~4)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较为棘手.尤其病变累及T2~5,手术要同时显露T1~6,且在置放内固定器时更为困难.我们将一例高位胸椎腺癌转移多节段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中的体会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 标签: 高位 椎体 脊柱稳定性 多节段 切除 胸椎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的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植骨术 短节段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Spotlight通道系统和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ediscectomy,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微创治疗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6—58岁,平均41.7岁。患者随机分入Spotlight通道系统和MED技术治疗组,2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手术切除的骨与韧带组织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0DI)进行对比分析i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Spotlight组和MED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2±11.4)min和(78.1±1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切除的骨与韧带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light通道系统是“直视下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与MED近似的临床疗效,且其由于操作灵活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更易为脊柱外科医师所掌握。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环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NF-γ、IL-4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和16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以下3组处理,RA空白对照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RACCP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μg/ml);健康空白对照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上述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与健康空白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IL-4及IFN-γ/1L-4相比,RA空白对照组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下降(P〈0.01),IFN-γ/IL-4升高(P〈0.01);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CCP组IFN-γ水平进-步升高(P〈0.05),IL-4水平进-步下降(P〈0.05),IFN-γ//IL-4进-步升高(P〈0.01)。结论CCP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Th1及Th2型细胞因子IFN-γ及IL-4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环瓜氨酸多肽 T淋巴细胞 IFN-Γ IL-4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暨脊柱外科新技术论坛”将于2013年5月3—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前三届脊柱学习班先后邀请了30余位讲课教授,包括田伟、刘忠军、袁文、郭卫、邱勇、杨述华、杨惠林、许建中、罗卓荆、徐荣明、徐林、王欢、陈其昕、徐华梓、赵凯、姜建元、李明、张伟滨、梁裕、刘祖德、肖建如、赵杰、吕飞舟、张键、姜晓幸、董健等教授(排名不分先后),和中华外科杂志杨子明、中华骨科杂志胡永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李中实3位编辑部主任教授。参加学员300余人,其中正高和副高职称60%以上。反馈表调查显示学员们对该学习班的授课质量非常满意,均反映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授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收获很大,技术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 标签: 脊柱外科 技术论坛 肿瘤切除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脊椎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Kambin等实验性通过椎间孔镜使用内窥镜器械以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不断得到发展。1997年,Yeung等提出经由椎间孔安全三角置入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直视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2003年,由Hoogland等提出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可直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 标签: 腰椎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L,B组为(93.7±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研究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L4~5)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a)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a)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节段的前屈、后伸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b)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对腰椎节段侧弯运动有显著性影响,尤其以向对侧侧屈为甚;c)当一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后,由于失去了小关节和关节囊的限制,导致腰椎活动节段轴向旋转范围增加显著。

  • 标签: 小关节切除 腰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椎扳切除术
  • 简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LDH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一定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后,其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需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和手术器械的改进,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掌握该项技术,本文就PETD在LDH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综述文献
  • 简介:作者介绍一项新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包括棘突劈裂进行椎板切开和椎间盘切除(又称之为“Marmot手术”)。这项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7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选择接受“Marmot手术”(40例),或常规椎板切除术(30例),包括/不包括椎间盘切除术。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切开术 治疗 棘突 手术技术
  • 简介:本文通过对27例ACDF患者共40个节段采用了同种异体植骨块融合,术后采用CT矢状位三维重建评估植骨块吸收的中央部分和植骨块与椎体桥结部分的骨小梁形成,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结果发现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范围为12~26个月),

  • 标签: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 同种异体 植骨块 密度增高 吸收率 骨块吸收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影像测量结合自行研制的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8月,共5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接受PETD治疗,32例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式行PETD(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激光导航器辅助穿刺行PETD(试验组)。术中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导航器结合三维影像测量辅助穿刺,能够有效减少PETD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长期俯卧产生的不适感,降低医患人员辐射暴露剂量,间接降低PETD的学习曲线。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椎板成形术(A组)和椎板切除融合术(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 标签: 颈椎 脊髓疾病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laminectomy,FL)对腰椎手术节段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行PTED或FL患者82例,并获得完整随访,测量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活动度变化情况及关节突关节间隙差、小关节角度差的变化情况,评估2种术式对脊柱运动单位的影响。结果PTED组和FL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5.9个月和24.5个月。2组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降低,PTED组的丢失量均小于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增加,FL组活动度增加大于PT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D组关节突关节间隙差和小关节角度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组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PTED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较FL小;FL对关节突关节间隙和小关节角度的影响程度较PTED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议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大多数术者是将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患者术后膝前痛常有发生。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是否保留IPFP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对髌韧带长度影响方面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髌下脂肪垫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手术视野 膝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