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6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需镇痛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需镇痛率分别为104.8±39.0min、26.1±7.4h、3.4±1.1d、6.5%,对照组分别为73.4±29.7min、36.1±7.6h、6.2±1.0h、40.6%,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5±126.3ml和227.1±182.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卵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经、经阴道超声监测。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成熟卵泡、小卵泡、卵丘等指标的准确率显著好于经超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的图像分辨率更高,更有助于准确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适于在不孕症患者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孕症 卵泡监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开组和腹腔镜组,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量以及淋巴转移数量虽高于开组,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和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开组(P<0.05),而导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中住院时间与开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开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宫颈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对照组36例治疗术式为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36例治疗术式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手术情况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如手术耗时、恢复肠功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观察组为1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床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运用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入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床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0例产妇抑郁、焦虑等常见产前症状明显降低,临床满意度为96%;对照组产妇经过护理后,还有部分产妇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临床有效率为82%。可见,观察组产妇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同时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床旁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 产科护理 质量体系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床干预护理对初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床干预护理。观察两组出院前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达到优秀的比率为58.8%,而对照组优秀率为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床干预护理,能大大提高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与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干预护理 初产妇 新生儿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ICU脑卒中患者床盲插螺旋形鼻肠管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自2015年12月-2016年6月入住ICU的重症卒中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经验式的床置管,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床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床盲插鼻肠管的成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循证护理 ICU脑卒中患者 盲插鼻肠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血糖监测记录单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收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血糖监测后将结果记录于病例的记录单上,试验组则将血糖监测结果分别记录于病例记录单和床血糖记录单两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及出院后3个月规范血糖监测及记录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及达标率等方面比较。结果试验组在住院期间血糖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出院后规范血糖监测及记录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血糖监测记录单能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床盲插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老年科80岁以上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反复发生呛咳、误吸,对其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床盲插鼻肠管,可减少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吞咽障碍 床旁盲插 鼻肠管 误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帕金森患者的吞咽筛查和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床吞咽功能筛查与康复护理应用于帕金森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5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患者进行床吞咽功能筛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根据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观察床吞咽功能筛查的结果和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1)床吞咽功能筛查结果20分(没有吞咽困难)0例,占比为0。15~19分(轻度吞咽困难)15例,占比为30%,其中观察组8例,占比为16%,对照组7例,占比为14%。10~14分(中度吞咽困难)20例,占比为40%,其中观察组12例,占比为24%,对照组8例,占比为16%。0~9分(重度吞咽困难)15例,占比为30%,其中观察组5例,占比为10%,对照组10例,占比为20%。(2)与对照组(60%)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床吞咽功能障碍筛查对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床旁吞咽功能筛查 康复护理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肝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32例胰左半肝切除病人手术后的护理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果我科32例左半肝切除术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病情的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 标签: 左半肝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卵巢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之间收治的20例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椎管内麻醉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对照组患者中,麻醉诱导时间为2~9min,平均时间(5.02±2.33)min,术后头痛2例,腰痛1例,并发症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中,麻醉诱导时间为3~10min,平均时间(5.67±2.21)min,术后咳嗽2例,声音嘶哑2例,并发症率为40.00%。结论椎管内麻醉适用于手术切口在脐以下且肿瘤不大的患者,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且肿瘤巨大的患者。

  • 标签: 卵巢肿瘤 椎管内麻醉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采取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治疗,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41例,采取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对照组为19.51%,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甲状腺单侧结节患者采取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术式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 峡部 结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运用低温等离子刀对比传统剥离切除方法的优势。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了我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兰大二院进修期间,带教老师组行扁桃体切除术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组,传统剥离切除方法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分组实施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患者疼痛指标。结果实施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的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5.96±2.23)ml,手术时间为(15.46±4.16)min,术后患者疼痛感评分为(3.25±1.14)分,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感、出血量均高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较传统剥离术更高效、安全。其手术时间短、粘膜损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不适感、疼痛感相对轻,术后出血及感染机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扁桃体 低温等离子刀 切除 剥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瘤化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患者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原发性的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诊断判断方法进行研究,对比超声法和病理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原发甲状腺淋巴瘤诊断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对患者的病灶处进行扫描,并将患者的病灶进行组织免疫切片的制备。观察所选患者在两种方法下的检测结果和表现的特征。结果在这37例的患者中发现,有15例双侧叶均受累,12例单侧受累,10例峡部受累;超声表现为11例呈单纯弥漫型改变,14例呈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背景下合并多发低回声结节型改变,9例呈肿块型改变,3例呈甲状腺双侧叶多发低回声结节。37例PTL中有23例(62.16%)伴周围颈部区域淋巴肿大。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PT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超声影像特点。应该综合的应用这些检测手法,以便使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

  • 标签: 甲状腺淋巴瘤 超声诊断 病理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院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通过胸腔镜下肺组织活检确诊为PLAM,给予吸氧、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口服西罗莫司等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病情稳定,活动耐力增强。结论PLAM发病十分罕见,临床医师工作中遇到生育期女性出现反复咳嗽、气胸以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PLAM可能,及时行胸部HRCT,若HRCT表现为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囊泡状类圆形影时应进一步行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通过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急救护理,掌握导管室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及相关因素。

  • 标签: 桡动脉 VVRS 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交接652例中共有37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同时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感染科床交接631例中共有159例缺陷例数(该阶段为未实施品管圈活动阶段);对比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交接班缺陷率的影响。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交接班缺陷率得到显著的降低,活动实施前缺陷率为58.55%,实施后缺陷率为25.19%,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护士床交接班缺陷率具有降低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理治疗,确保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采用均经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13.0±5.5)分,术后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23.0±5.5)分,术前与术后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0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为无瘤生存,生存率为90%。结论总而言之,对大肠癌患者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大肠癌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