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主动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主动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的血压、心率均有下降,情绪较稳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此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儿接受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78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康复。结论临床医师应给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系膜淋巴炎患者予以足够的重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主动夹层的围术期护理内容。方法随机抽取20例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7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归纳患者围术期护理内容。结果2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无显著并发症出现,并顺利分娩出胎儿。结论对妊娠合并主动夹层患者予以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患有主动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这种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有何帮助。方法选择52例患有主动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本文的实验研究,这部分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治疗时间都处于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之间,称术后接受一般护理的26例患者为实验研究的一般组,其他的26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这部分患者称为研究的优质组。经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加上不同方式的护理,所有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身体的疼痛都有所好转,但是优质组恢复的更好,且生理功能也比一般组患者强。结论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实施一般护理不如实施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好,患者在优质的护理中能够更快恢复健康,这种护理方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 标签: 优质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外科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主动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出血形成血栓的病患给予护理,分析护理体会。方法主动夹层动脉瘤病患使用髂外动脉带膜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进行治疗之后,给予病患微创腔内治疗。结果本项研究中将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名主动夹层动脉瘤病患,病患的股动脉血栓皆是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病患需要实施二次手术,手术中使用股动脉切开造影、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病患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全面、科学的护理,经过治疗与护理病患皆已康复出院。结论于主动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出血形成血栓的病患而言,需要给予全面、精心的护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观察能力、操作技能都会对病患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推进病患的恢复进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 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8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46例,随机数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腹腔脓肿、肺部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较小,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开腹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在进行取栓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来我院接受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对其中的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采用一般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A组,对另外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包括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B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畅的程度和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取栓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显示B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比A组高,症状缓解的情况也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在进行取栓手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淋巴增值性疾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器官移植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数年后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认识。结果本例以发现右上肺结节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该患为肾移植后,故考虑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Post-transplantlymphoproliferativedisorder),予以R-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淋巴肿大及肺部占位性结节消失,更加支持该诊断。结论PTLD淋巴外病变为首发表现,常容易误诊1,临床上应对此类表现不典型的疾病提高重视,避免误诊。

  • 标签: 肾移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疝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疝患者40例,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40例外疝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8.9±2.0天,所有患者均治愈。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97.5%。结论对外疝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做好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外疝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来我院普外科采用开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0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结论开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可恢复,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常用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开腹手术 老年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对照组36例治疗术式为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36例治疗术式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手术情况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如手术耗时、恢复肠功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观察组为1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原发性的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诊断判断方法进行研究,对比超声法和病理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原发甲状腺淋巴瘤诊断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对患者的病灶处进行扫描,并将患者的病灶进行组织免疫切片的制备。观察所选患者在两种方法下的检测结果和表现的特征。结果在这37例的患者中发现,有15例双侧叶均受累,12例单侧受累,10例峡部受累;超声表现为11例呈单纯弥漫型改变,14例呈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背景下合并多发低回声结节型改变,9例呈肿块型改变,3例呈甲状腺双侧叶多发低回声结节。37例PTL中有23例(62.16%)伴周围颈部区域淋巴肿大。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PT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超声影像特点。应该综合的应用这些检测手法,以便使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

  • 标签: 甲状腺淋巴瘤 超声诊断 病理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预后效果,为肢体淋巴水肿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n=80),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加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对比两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肢体周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水肿周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预后效果显著,具有结合应用优势。

  • 标签: 肢体淋巴水肿 微波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46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组,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进行手术,开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0%)显著低于开组(21.74%)(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手术相比,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预后较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开手术组(开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每组各18例,对比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开手术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均较长,同时术中出血量也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开手术组发症发生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低位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内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都是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近100年来研究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缓慢,始于儿童时期,通常在中年或晚些时候临床上表现出来,患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比例。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尚未完全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由各种危险因素在适当的遗传背景上造成的。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修饰性脂蛋白、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和吸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确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以针对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予以手术治疗,本文将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针对胃肠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肠息肉患者,入选的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入院手术时间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间的优质护理,针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更低为3.3%,对照组则为13.3%。如表情所示。其次,在护理满意度调查上,观察组的总满意得分为(94.9±2.6)分,对照组则为(83.4±1.9)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对于实施高频电凝切除术的胃肠息肉患者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内窥镜 高频电凝切除术 胃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开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是100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囊肿病患,划分成两组,即腹腔镜组(研究组)以及开手术组(参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更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予以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治疗效率。

  • 标签: 卵巢囊肿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动脉压迫器对经皮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患者减少局部穿刺点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到2018年10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当中选取77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对这77例患者术后实施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分析这77例患者的局部穿刺点的并发症和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当中,在77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在不适反应方面,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11.69%。结论采用动脉压迫器对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压迫干预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不适发生率和局部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压迫器 局部穿刺点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