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21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物理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着眼点,应以培养创造型学生为教育目标.物理教学要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必需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即不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素质发展奠定必需的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基础.……

  • 标签: 创造能力 学生创造 实际问题
  • 简介:社会需要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针对专业课比重相对减少的情况,通过采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科学研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等教学措施,使学生熟悉实际问题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标签: 实践教学 实际问题 教学改革 教学措施
  • 简介: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谚语最清楚不过地说明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上的贤相还是作为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影响呢?这一方面当然与作者运用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的典型形象有关;另一方面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反映着一个民族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心的向背.即人们总是向往美好,厌弃丑恶,崇尚勇敢,鄙视怯懦;称赞聪明,摒弃愚味…….历史上的诸葛亮,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长期担任蜀汉的丞相,“……善无微而不赏,怨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亲临前线的军事统帅,诸葛亮的本领主要表现在指挥战争上.他知识广博,天文地理气象无所不晓,能精确掌握敌我友各方面的力量对比,而且奇谋方略层出不穷.有时制造假象,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有时将计就计,让敌人在实施其计划时落入陷井.他的战术也不拘一格,或伏击、或偷袭、或火攻、或水淹、或佯装败退、或声东

  • 标签: 诸葛亮 智慧化 典型形象 民族心理 循名责实 文学艺术
  • 简介: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很容易地认识清楚,因此,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经过科学抽象建立理想模型.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的研究方法就是理想方法.理想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 标签: 物理 学习辅导 解题思路 初中 理想化方法 直线运动
  • 简介:校园政治文化,无论就其心里寄载主体,还是就其行为主体而言,都构成政治文化的一个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部分,所谓校园政治文化,指的是以学校校园为地域环境,(以大中学校比较而言,根据对政治的敏感反应和智性分析、参与的可能性大小,则又主要指大学校园这一地域环境),以学生为政治行为的主体(亦以大学生为主),而对政治期望的理性表达、政治行为的参与、政治状态的评

  • 标签: 政治理想 政治状态 大中学校 政治行为 智性 思想教育
  • 简介:在角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角的有关概念,角的度量及计算,余角和补角以及方向角等。在实际问题中,涉及与角有关的计算较多,下面分类举例。

  • 标签: 实际问题
  • 简介:张生是《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称道。本文认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满理想。这不仅是出于戏剧创作本身的需要,更多地是出于作者自身的意愿,即借张生这一形象。抒发一己之情志。

  • 标签: 《西厢记》 张生 理想文人
  • 简介:一、利用实际问题加强对“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考查例1图1中a为某型号电热毯的电路图,将电热丝接在u=156sin120πtV的电源上,电热毯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P的作用使输入的正弦交流电仅有半个周期能够通过,即电压变为图b所示波形,从而进入保温状态,则此时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

  • 标签: 交变电 变电流 实际问题
  • 简介:日前,涪陵区区长黄仁焱、分管建设的副区长蒋大贤、分管档案工作的副区长鞠飞携区房管局副局长王维宁、质检站副站长李光辉等4人会诊涪陵区档案馆建筑质量,确诊其存在安全隐患。要求该馆迅速采取库房加固和减轻荷载的办法减轻楼房压力,并在浙江对口资源资金20万元、科委信息立项资金5万元到位的基础上,审定划拨30万元专款,

  • 标签: 副区长 档案工作 建筑质量 区档案馆 安全隐患 涪陵区
  • 简介: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儿说:“我们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将成为一个模式,以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函数要体会函数的思想,能够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以一次函数的模型为例,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最佳方案.

  • 标签: 数学模型 一次函数 中考 数学 函数 解法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应用题,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经济意识,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数学建模,对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最优化问题,比如旅游费用问题、利润产出最大问题、物价的上涨与下跌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加以解决。1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1)暑假将至,学校要组织“特长生”去北京旅游,由校长带队。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其余学生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价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哪一家旅行社更优惠?[分析] 本题谁的条件更优惠取决于学生数,所以可以看成是学生数与旅行社收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解:设学生数为x(人),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元),乙旅行社收费为y乙(元),则:(1)y甲=120x+240,y乙=(x+1)×240×60%=144x+144。(2)设y甲=y乙,则120x+240=144x+144,x=4。y甲>y乙,则120x+240>144x+...

  • 标签: 数学教学 函数模型 实际问题
  • 简介: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涉及相交线中的对顶角、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问题。我们学习了相交线的有关知识后,就可以用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请看几例。

  • 标签: 相交线 对顶角 初一 数学 应用问题 例题解析
  • 简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是希望把事情尽快地做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生产中怎样使耗费的时间尽可能少,使原材料尽可能省、产量尽可能高、运费尽可能低等。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最优方案,这在数学中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统筹规划”。在这里,我们将“统筹规划”中一些会使用到天平的简单问题介绍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学习之后,逐步养成遇事爱动脑筋,做事合理安排的好习惯。

  • 标签: 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 天平 统筹规划 生产实践 事半功倍
  • 简介:极限思想提供了从变量的无限变化中研究其变化趋势的数学方法,使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成为可能,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在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1如右图,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

  • 标签: 极限思想 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方法 例析 生产实践 认识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