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客观事物的类别和语言的定名是密切相关的。在语言里人们对其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给予一个称谓,实际上就是把它纳入其一个“类”的概念中。这就使得比喻有可能成为“引类取喻,形容摹写”这一修辞手法。

  • 标签: 比喻 隐语 认识过程 客观事物 修辞手法 “类”
  • 简介:文本和它的读者处于互动的关系中:文本尽力使读者与自身一致,迫使读者使用它的符号系统;读者也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可以说文本包含了它自身理想的读者形象,而读者也有自身理想的文本。有一个关于著名的数学家切比雪夫(P.L.Chebyshev)的故事:当他就剪裁布料的数学问题举行讲座时,一群观众不期而至;他们中有裁缝、服装商人和时髦的年轻女性。但是。数学家的开场白就把他们送走了。他说:“为简单起见,让我们假设人的身体是球状的。”只有对此话不以为怪的数学家们留下来继续听讲。文本选择了它自身的读者,创造了与自己形象一致或相似的读者。

  • 标签: 文本选择 读者 运动过程 作者 数学家 符号系统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类文字的符号学本质。类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其特征乃是与文字之间的特殊关联: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乃是基于造词理论的汉字符号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后者在使用了由索绪尔开发出来的符号学原理的同时,也试图扬弃其过于结构主义的僵死要素。

  • 标签: 词汇学 造词 汉字符号学 类文字
  • 简介:<正>“救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何对它进行分析,曾引起过一些同志的注意。五十年代开始,就有文章谈到这个问题。有些同志把它同“养病”、“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作为同类的现象,认为它们不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甚至说它们是“违反逻辑”的。但由于这些词语已“约定俗成”,“积非成是”,也就只好作为一种个别的例外现象处理。事情真是这样吗?本文对“养病”、“恢复疲劳”、

  • 标签: 救火 恢复疲劳 五十年代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构词 不符合
  • 简介: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完备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在《诗学》中称赞德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整一性,同时性,悲剧性的特点。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乱伦方面。在悲剧感受方面,《俄狄浦斯王》带给观众的悲剧感受是“怜悯”与“恐惧”同时发生的。审美体验上来看《俄狄浦斯王》具有崇高美。

  • 标签: 情节安排 悲剧性 悲剧感受崇高美
  • 简介:汉语句法结构常呈现与语义对应失称的现象,造成了许多所谓“伪定语”的句式(伪领属如“他静他的坐,我示我的威”,伪名量如“三次北京与两次上海都住得很舒服”与“上了七年的访,示了三年的威”等),为形义对应理论造成困难,并引起其他附带的问题。文章采用词义分解理论与动词核心移位的假定,说明这些现象都是动名结构下的动词核心,移入上面的无声轻动词位置所造成的结果。“伪定语”只是一个假象,并没有造成形义对应的困难。依此分析,定语在语义上并不修饰紧跟其后的名词短语所指称的个体,而是修饰跟该个体有关的事件(event)。针对以前的分析,我们提出四大优点与三项独立证据来支持本文的理论,并澄清若干疑点。最后文章指出,这种所谓“伪定语”的句式的产生可以视为现代汉语高度解析性的一个副产品。

  • 标签: 伪定语 形义失称 词义分解 核心移位 语法解析性
  • 简介:摘要意象以及意、象关系是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因素。古典诗歌的意象和谐圆融,并常常追求“象中之意”,现代诗歌的意象常常具有智性化色彩,更看重意象的暗示与隐喻色彩,追求“意中之象”。

  • 标签: 意象 象中之意 意中之象
  • 简介:<正>汉语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语义场和语法场,不能随意组合。但是文学语言又最忌讳陈陈相因、众喙一辞,而崇尚新鲜和独特。高明者常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地改变词语的习惯组合方式,构成表面不和谐的语义超常,借以表达作者的意蕴,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使读者在对这超常形式的咀嚼中,细细地体味其深层的含义,获得如苏东坡所说的“反常合道,奇趣横生”的美的效果。请看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中的例子。

  • 标签: 新潮小说 《围城》 文学作品语言 修饰语错位 形容词 为动
  • 简介:摘要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甚巨,社会不稳定,宗教信仰动摇,西方文化优越感减弱。在此背景下,许多西方学者、作家及诗人开始拓宽视域,东方寻求灵感。华莱士史蒂文斯便是其中一员,他被中国文化所吸引,不断探索着如何以诗歌艺术形式给混乱的现实生活以秩序。本文旨在探寻解读史蒂文斯的诗学理念与道家美学的契合相通之处,并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史蒂文斯的诗学理念和其诗歌中深刻的哲学思辨。

  • 标签: 道家美学 华莱士史蒂文斯 &ldquo 物自性&rdquo &ldquo 常&rdquo 意象并置
  • 简介:摘要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 标签: 初中 语文 教学 学生能力 多角度 入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想象是所有符号过程的基础,没有想象,符号无以形成。本文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出发,对两种不同的想象进行辨析论证,以讨论想象的整全定义。本文试图指出,即使是在梅洛-庞蒂所提出的“空间透视”中,物象的呈现也必须通过和意识相连接的想象才能完成,而并非身体感知能够单独完成。而想象的再语境化,因着发送者意图、接收者、渠道和概念域的不同,生产出不同的意义。

  • 标签: 想象 符号过程 再语境化
  • 简介:<正>一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人类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信息打着交道,利用着信息,对信息的需求就好比对空气和水的需求一样。

  • 标签: 收集信息 词典编纂 信息科学 不确定性 读者对象 事物
  • 简介:<正>“美轮美奂”是个有悠久历史的词语,其描述的对象最初是可视的屋宇建筑。意谓屋宇雕饰华丽、色彩鲜明。这可以《礼记·檀弓下》的“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为代表。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都是这种用法。即便是到了现当代,也还有这种用例。如:1.地经图去绝地机,美奂美轮多颂词。(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2.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的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的厅堂屋宇尽成焦土。(金庸《倚天屠龙记·群雄归心约三章》)这两例“美轮美奂”(或“美奂美轮”)与古代用例无质的区别,即仍是用来形容屋宇的雕饰之美的,这是词语意义稳定性的反映。下面的例子则或

  • 标签: 移就 词义演变 古琴 移指 词语意义 用例
  • 简介: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法构式有其自身的语用及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本文的研究表明,语法构式还可以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改变构式中某一词项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产生绝无仅有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确保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创新成为可能,这充分表明语法构式在语言运用上的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基因性质的作用。

  • 标签: 语法构式 创新表达 特殊语境 动补结构 基因
  • 简介:摘要互动合作,是现今为止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杀手锏,是进行赛课、公开课评比的一个必备要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使得“互动合作”变味了,变得更形式化了。前人对“互动合作”失真的原因探究了太多.在本文中,笔者重点探究在实际操作中“互动合作”的时间把控问题。

  • 标签:
  • 简介:文章主要以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中所收的现代汉语介词为本,描写分析了介词的句法分布特点,运用韵律句法学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介词合法分布与其音节数目之间的关系,认为核心重音原则在介词的长度和分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现代汉语中的饰V’介词和饰VP介词,揭示了韵律与句法的交互作用。

  • 标签: 韵律 介词 分布 长度
  • 简介:荀子《正名》折射出原初语言认知意识——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结果,语言是认知的工具和手段,或者说,语言成为“认知的窗口”。

  • 标签: 苟子 《正名》 语言认知
  • 简介:“山寨”一词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流行语之一。它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由民间IT力量发展起来的产业现象,即我们俗称的“山寨手机”。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靠价格低廉、功能强大、外观时尚吸引了大量买家。不仅如此,“山寨”一词还迅速渗透进了文化领域,山寨产品到山寨明星,山寨红楼梦,山寨鸟巢,山寨百家讲坛,进而到2008年底的山寨春晚。一时间,以“山寨”冠名的各种事物充塞了人们的视听。“山寨文化”一词也不胫而走,成为连主流媒体都加以关注的普遍的社会现象。

  • 标签: 符号学 山寨文化 文化产业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