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性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的出生比现代性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性与现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性与现代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正>一、传统儒学与东南亚的经济腾飞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经济正处于不景气的困境,而地处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却显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是与传统儒学的复兴有关,正是由于传统儒学的复兴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腾飞。也有人说,东南亚的经济腾飞完全是由于改变了原有的那种保守僵化的社会模式,积极参与现代商品经济的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与传统儒学根本毫无关联。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恐怕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 标签: 传统儒学 发展商品经济 东南亚 经济腾飞 宗教 儒学的复兴
  • 简介:现代的关键是人的现代,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那样,“我国现代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①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一般较注意智力开发,而忽视人才资源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即人格资源的开发问题。...

  • 标签: 人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现代人格 人格类型 自由人格 社会现代化
  • 简介:本文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国经济先发达地区也应该成为三个文明率先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就区域文化现代的时代背景和战略目标作出了较深入的理论探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区域现代的四个战略重点和深化文化体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等七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文化现代化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一体化 区域文化 文化体制 江苏
  • 简介:<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一股“热”.人们当然不是为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在实现现代的进程中借助儒家文化,在国内外一部分学者中颇有赞成者,而且这些赞成者还举出亚洲(东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成功的例证.所谓“亚洲价值”便是这些国家成功地运用儒家思想于现代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本文作者不支持后一种看法.但也不认为,儒家文化能够解决现代的一切问题.究竟儒家文化在那些方面能够为现代所利用,这要做具体分析,包括分析已经在现代进程中获得了较大成绩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因此,本文把观察的视野从中国转向东亚国家的亚洲价值、儒家文化与现代.

  • 标签: 亚洲价值观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以不同于启蒙理性的新思路,分析了现代性中的传统、现代的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中挖掘现代性资源的重要性。他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在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可能有的意义。他的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的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以造成儒学复兴的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的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的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的实践性。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
  • 简介:<正>孔子是一位千古难得的品德崇高、学问渊博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在中国称他为圣人。就思想教化传播久远而论,世界上还没有一位能同他比美的,但是他自己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孔学不是宗教,孔子的成就,不是来自上帝而是他承袭前代文化,加以整理吸收,删诗、书、订,礼、乐,作易传,写春秋,再加上自己对社会的灵敏的体验,刻苦努力总结提高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局限,孔子的思想当然也不是句句是真理,有许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但是在孔子思想中还有许多对今天现代生活、精神文明有吸收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事实上,近十年来,孔子的学术已

  • 标签: 孔子思想 近十年 精神文明 致词 教育家 现代社会
  • 简介:冯契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理论为方法,理论为德性”。本文拟以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和科学方法论革命为背景,从冯契对中国近代逻辑思想革命的总结和超越的角度,对冯契先生“理论为方法”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文章认为,金岳霖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在现在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而冯契的逻辑思想研究,既吸收了近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已被普遍接受并已中国化了的西方逻辑和科学精神结果,又对中国古代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挖掘、发挥和继承。冯契对辩证逻辑的杰出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外逻辑思想相结合而提出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构想——按照“类、故、理”三组范畴来安排逻辑范畴体系。

  • 标签: 冯契 逻辑思想 逻辑范畴 辩证逻辑 西方逻辑 超越
  • 简介:《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 标签: 《周易》 人格理论 卦爻辞 道德型 努力奋斗 行为方式
  • 简介:在学术史意义上检讨现代思想研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心得:'文革'时代的理论框架是'两条路线斗争史',继续革命成为历史叙事的元话语;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则发生了向发展主义、经济中心主义的转换.前者可以说是政治史取向的革命思想史范式,后者可以说是社会史倾向的现代思想史范式.

  • 标签: 革命理论 政治问题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思想 社会经济
  • 简介:庄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杰出的哲学家。庄子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处于社会最黑暗时期,当时百家争呜,处士横议,面对百家争呜的局面,庄子从道家立场出发,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对各家异说持消极认可态度;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处于国家统一的前夜,有条件对百家争呜进行理论总结...

  • 标签: 庄子 荀子 整体思维 思维境界 认识活动 思维活动
  • 简介:“智能动力观”是黄明理在《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南京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大历史观》)一书中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几年来,黄明理通过理论讨论、讲学等多种形式反复提及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动力观”,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标签: 动力观 唯物史观 大历史观 智能 黄楠森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类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同时,国家也正发生后现代转向.实际上,国家的后现代转向不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设想,而是已经来临的事实.国家的后现代转向表现为两个基本趋势:其一是国家的某些职能让位给非国家组织,即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社会,产生于社会的国家正在回归社会;其二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让渡给超国家机构,超国家机构及其活动--跨国政治与跨国行政正在发展.人类必须认清国家后现代转向的事实,以便科学确定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国家 国家社会化 超国家机构 跨国行政
  • 简介:<正>当晚明衰世,刘宗周一生在政治上并无大的作为,但在学术上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的全部学说,以“诚意”为根基而以“慎独”为宗旨。本文论述其心学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各理论间之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意念内涵的界说在总体上,宗周之学是当阳明末学流于种种弊端之后而在学理上对其提出的某种匡救。他评论当时学界说:“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用智者之过也。夫阳明之良知,本以救晚近之支离,姑借

  • 标签: 刘宗周 心体 体用关系 慎独 本体 经验世界
  • 简介: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一些见解的深刻性、客观性和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就其的缺陷而言,除了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根本的局限性以外,尚有两个较重大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 标签: 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历史观 哲学方法论
  • 简介:<正>一、管仲的业绩与理论组合的模式管仲相齐,正逢春秋初期。那时,王室衰落,形成了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形成了列国兼并,诸侯争霸的格局。管仲的改革事业,就是在这时完成的。管仲的政治经济改革是成功的。从内政看,齐国执行重本禁末,富国强兵的政策,只用

  • 标签: 宏观经济政策 管仲学派 马克思恩格斯 管子 诸侯 轻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