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南朝是道教仪式音乐史上极重要时期,其仪式音乐略可分南北两支,北方天师道承东汉旧仪并吸收灵宝仪而发展。南方以灵宝派为大宗,承东晋灵宝传统,兼收天师道、方仙道及佛教之仪而发展,到陆修静总其大成后形成规范模式并绵延后世。时见主要仪式有天师道的上章,灵宝派的投简、度亡、传授诸仪,且为后世沿用,尤以授度仪程序最严整、音乐最丰富、结构最规范,成为南朝宋道教仪式音乐的经典。

  • 标签: 南朝 道教仪式 陆修静 授度仪
  • 简介:中华古国,肇端虞夏。商周秦汉,继武发皇。此后三教并兴,人文彪炳。释教校练空有,儒门协和政教。道教远承巫成,根植民间,宜此风土,适我民情,故能历经劫难,累世不替。上起朝廷,下及百姓,举凡大醮享祭典礼,婚丧宴集习俗,多受道教浸润。二泉映月,仙乐民情互通;太极拳术,养神练形并举。清静无为,民困缓解以复纾;南华逍遥,文采汪洋而恣肆。

  • 标签: 《中国道教风貌》 宗教信仰 文物景观 文化精神
  • 简介: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 标签: 人文地理 道教 道教地理学 古代科技 地理学
  • 简介:<正>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的信中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中国旅游文化也是至深至巨的。清理这一份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旅游文化建设,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旅游文化 研究提纲 道教的影响 道教徒 张三丰 白玉蟾
  • 简介:道教对艺术审美领域有着很深的影响。道教思想,既指导着艺术创作,也对艺术美的评价标准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截取魏晋、唐、元、明几个时代片段,领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与道教思想融汇而来的美学品格。再现道教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有魅力。

  • 标签: 道教 审美心理 美学品格
  • 简介:丹砂在古代又称为丹,“炼丹术”一词中“丹”的最初含意,据陈国符说就是丹砂。丹砂名称的出现甚早,大约问世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已有用丹砂合鱣鱼血治疗皮肤病“白疟”的记载。《管子·地数篇》有“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之语。《山海经》则多称之为“丹臢”或“丹粟”。《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臢,善丹也。”秦汉之际,丹砂主产于巴地,陶弘

  • 标签: 道教 炼丹药物 “丹砂” 灵魂观 神仙信仰
  • 简介:在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道教名山,名巍宝山。巍宝山在两汉时称巍山,取峰峦高耸,冠于群山之意。相传诸葛武侯曾以铁钉断其麓而造此山,巍山从此闻名。清初,每在夏秋之交,山中常有红光相荡,虽霖雨不灭,当地土著民族称之为龙戏珠,从此,巍山又以龙戏珠之意,称巍宝山。巍宝山由前山、后山和主峰组成,峰峦起伏,绵亘数十里。主峰陡峭入云,海拔2509米,和北面的大理点苍山遥望。山中气候温和,古树苍天,风光优美。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传》载:“汉,孟优,蒙化(今巍山)人,居巍宝山,土帅孟获兄也。素怀道念,常

  • 标签: 巍宝山 道教名山 云南通志 孟优 峰峦起伏 蒙化
  • 简介:泉州是多种宗教荟萃之地,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誉称。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泉州的传播有悠久历史,并且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唐宋时泉州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外来宗教也伴随先民移居海内外,并且把传统的信仰、习俗传播到他乡异国;因而泉州又成为道教文化重要传播地之一,这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内涵。

  • 标签: 道教文化 世界宗教 外来宗教 为道 泉州 信仰
  • 简介:道教在敦煌崇佛的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敦煌遗书中道教典籍的斋醮、符、论道、社会经济等文书及道教文学作品作了有益的考述。

  • 标签: 敦煌 遗书 道教
  • 简介:道教是中国惟一本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道教自创立以来,不仅为下层广大民众所信奉,而且曾一度为上层统治者所器重,其势力遍及中华大地,并流传于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 标签: 道教 越南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风俗习惯
  • 简介:清初顾祖禹称:“《道书》以君山为第一福地。”而历代文献对君山在道教中福地的排名则有多种说法。探究君山道教文化的深厚渊源,岳阳关于吕仙的丰富史料,吕洞宾在岳阳留下的诗词、传说与遗迹等方面,明末清初将君山列为道教“第一福地”,主要是吕仙影响日益扩大的结果。

  • 标签: 君山 第一福地 探究
  • 简介: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一)道教的定义问题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借鉴佛教的组

  • 标签: 道教史 民间宗教 早期道教 宫观道教 神仙思想 茅山派
  • 简介:道教是中国唯一由本土生长孕育起来的宗教。道教从哲学、文化艺术、炼养功法、医学美学等方面都为中华宝贵精神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不朽贡献,也极大地影响了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形式,难怪鲁迅先生称“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道教 保护与传承 文化艺术 精神文明 医学美学
  • 简介: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荟萃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艾丹·索撒尔在《城市理论与中国城市》中说,中国具有“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未曾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而中国古代道教的城市观,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城市观 道教 文化传统 古代城市 人类文明 精神文明
  • 简介: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功过格及祈祷,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在三教融合问题上,了凡的基本论点是“三教一心”。

  • 标签: 袁了凡 道教 养生思想 日常修持 三教一心
  • 简介:东汉末年,贫富分化加剧,人灾天祸频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东汉政府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使民心游离于对政权的拥护而去寻求其他释放能量的途径。而由于张陵、张衡、张角、张鲁等人有着较高的宗教素质、丰富的教义来源、雄厚的群众基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使民心归附于对教主的崇拜而使得道教得以创立和发展。总结和反思道教的产生的过程,对于今天的宗教管理和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道教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