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身处末世,遭际坎(壈)固然是李商隐诗歌悲剧性形成的原因,但其真正底蕴却是诗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理性精神,同时也根源于诗人宗教解脱的失效,使其无法回避地直面现实苦难而产生生存的虚无、悲凉感,所以其诗作的悲情抒写具有纵深性和广延性.

  • 标签: 悲剧意识 诗歌 李商隐 诗人 悲凉 苦难
  • 简介:一、阮大铖诗歌受到的历史冷遇在古代诗歌史上,阮大铖以其创作实绩表明,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堪称有明一代一流的诗人。但是,他诗歌的命运却是凄凉悲哀的。由于他政治上'始由首鼠魏珰东林之间,卒为东林所斥,而名列逆案。继乃乘南都福王之立,阿附权相,汲引佥壬,芟锄正士。南都复亡,后复降清室,终于走死,遂为士论所不齿,遗民所腐心,其能文之名,因之亦泯,终满清二百八十年之际,除《燕子笺》、《春灯迷》两传奇外,殆无人能举《咏怀堂诗》之名者矣。其

  • 标签: 阮大铖 诗歌创作 南都 创作实绩 诗歌史 燕子笺
  • 简介: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希腊神灵伦理缺位现象产生于操希腊语的游牧印欧人征服土著农业民族之后,是多种异质宗教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在融合过程中,被征服者信奉的神灵被剔除、降格或吸纳。同时作为宗教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被征服者所信奉的神灵被征服者强加以诸多伦理缺陷,嫉妒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 标签: 神妒观念 宗教文化冲突与融合 伦理缺位
  • 简介:汉代的一部分诗歌,产生于汉王朝与匈奴的碰撞交融过程之中。它们或表现诗人在战争失败后的痛苦,或表现作者在战争胜利后的喜悦。这部分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反映了匈奴的风物民俗和文化特征。

  • 标签: 匈奴 汉代 诗歌
  • 简介: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生命力勃发,充满着纯真、朴实、活泼的灵动元气。培育语文灵性.能涵育孩子们的天赋异禀,使之生长、发展,催生学生走上学习人生的快车道。用诗歌美学浇灌其语文灵性,是笔者几年来摸索到的一个有效策略。

  • 标签: 诗歌美学 灵性 语文 学生个体 创造性发展 小学阶段
  • 简介:沈德潜的诗歌审美理想以“中正和平”为总体要求,主张温柔敦厚的诗教。沈德潜身处中国传统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已充分展开的清代中叶,他强调兼取诸家诗学,于对立的诗论里求以儒家诗学为主导,兼容审美派的某些见解的“中和”主张,体现了道德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和谐统一的诗歌审美理想。

  • 标签: 沈德潜 诗歌 诗学 审美理想
  • 简介:一罗兆甡,字鹿游,清遵义县人。生于明朝末年,卒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六十余岁。其父罗以忠,原为明朝进士,曾官永平知府,清兵入关后,随南明永明王到贵州,后隐居遵义县南龙坪。其时陈启相(字枚庵)也隐居当地掌台上,罗兆牲因从其学。罗兆甡无书不读,学问淹博,所作文、词、诗俱佳。郑珍在《播雅》中称他“为文雄峭,不规矩前人,词亦入苏辛之室”,并誉为“遵义诗人之冠冕”。诗原有《明日悔》、《覆瓿》、《北上》、《问石》诸集,可惜大都散佚,惟《播雅》中录存其诗百首,可资鉴赏研究。

  • 标签: 郑珍 枚庵 鹿游 清兵入关 永明 乐府民歌
  • 简介: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诗歌卷帙浩瀚,诗坛上涌现出的著名文人不胜枚举。然而,翻开现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关清诗的论述,所占比重甚微。作为清诗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诗歌更是备受冷落。以帝王、宗室至布衣、闺秀,清代满族诗人可谓名家辈出。

  • 标签: 诗歌 清诗 诗坛 悲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诗人
  • 简介: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和著名诗人,曾在甲午中日战后领导台湾义军奋力抗击日本的武装侵占,失败后忍痛内渡。先后在祖籍镇平(今蕉岭)和潮汕一带居住和活动,晚年居于广州,从事政治、教育和文学创作等,是近代岭南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不曾间断诗歌的创作,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岭云海日楼诗钞》是他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诗集,收诗共1800多首。囊括了他从台湾内渡后直到去世之前的全部诗歌作品。这部诗集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是近代中国“诗界革命”的一块丰碑,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诗歌作品 丘逢甲 岭南 《岭云海日楼诗钞》 近代中国 情怀
  • 简介:清咸丰九年(1859)和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曾两攻克嘉应州城(今梅州),十万大军纵横嘉应;1865年,十万太平军还在嘉应和当时潮州所属之丰顺全军覆灭,太平天国(除北部合于捻军都外)在梅州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这些惊天动地的悲壮的历史,《嘉应平寇纪略》和光绪《嘉应州志》等曾予以记载。遗憾的是,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 标签: 梅州市 诗歌 太平天国 嘉应州 清朝 封建制度
  • 简介: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与史学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了该中心三位教授的文章,对古希腊史学的普世观念、早期罗马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世纪历史分期理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讨论。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公元前四至二世纪古希腊哲学斯多葛学派与史学家埃浮

  • 标签: 历史理论 希腊史学 中世纪 古代 西方 史学史研究
  • 简介:近代诗人罗瘿公(惇曧)的诗、词均有重要文献价值及一定艺术价值,然由其友人于1928年整理出版的诗歌遗集《瘿庵诗集》《外集》所收不全。今根据民国报刊及《鞠部丛谭》,辑得诗26首、词5首。

  • 标签: 罗瘿公 诗词 辑补
  • 简介:在中国新诗运动发展过程中,总绕不开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来自广东梅县的李金发。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大胆实践西方的象征主义诗歌,其朦胧诡异、晦涩怪诞、闪烁迷离的意象,给当时的文艺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憾。生前身后,他的诗作总是被各种争议包围。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今天,这位来自客家山区的奇才,以其出众的才华和鲜明的诗风,征服了读者,在中国文坛树起了自己的丰碑。

  • 标签: 中国新诗 李金发 象征派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象征主义诗歌 运动发展
  • 简介:1847年,在众多正直官吏的鼎力推举下,道光皇帝再次起用沦谪西北的林则徐,任命他为云贵总督。林则徐即从西安“束装就道,经由川蜀,备历险艰”P464于是年六月抵达昆明,开始了他3年西南军政长官的宦途。

  • 标签: 林则徐 诗歌创作 持节 道光皇帝
  • 简介: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一字苣畹,晚号南涧,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先后知广东恩平、潮阳县。乾隆四十二年,擢广西桂林府同知,未及一年卒于官,终年49岁。李文藻为著名文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著有《南涧文集》《岭南诗集》等。

  • 标签: 诗歌创作 李文 广西 金石学家 文学家 藏书家
  • 简介:北宋文人集会盛行,集会诗数量巨大。在集会创作中,诗人具有强烈的逞才争胜意识和谐谑取乐心理。集会创作的竞技动机推动宋代唱和诗歌艺术提高;在娱乐动机驱使下,集会诗歌采用杂言、杂体等多种体武,运用幽默、讽刺、滑稽等多样手法,发展了诙谐幽默的美学风格。集会诗的较艺与谐戏促使文人群体交流感情、切磋诗艺,对宋诗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文人集会 诗歌艺术 竞技动机 谐谑 北宋 性质
  • 简介:<正>一穆木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系统引入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作者之一。在《什么是象征主义》一文中,穆木天这样概括象征主义诗学的基本特征:象征主义诗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交响”的追求。象征主义的诗人们以为在自然的诸样相和人的心灵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存在着极复杂的交响的。声、色,薰香,形影,和人的心灵状态之间,是存在着极微妙的类似的。象征主义的先驱者波德莱尔在“交响”(Correspondances)中歌唱道:

  • 标签: 象征主义 契合论 波德莱尔 中国现代诗歌 穆木天 梁宗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