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拥有众多城邦和部落的古代希腊人来讲,宗教认同是其民族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泛希腊崇拜又构成其宗教认同的最有效的成分。本文的任务在于阐释泛希腊圣所、节日特别是运动会等泛希腊崇拜体制的形成、运作及其在古代希腊民族认同机制中的功能,以期为民族认同的研究领域提供某些实证性参考资料。

  • 标签: 希腊人 民族认同 泛希腊崇拜 泛希腊圣所 泛希腊运动会
  • 简介:悟性思维是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当这种"悟"的内涵落实到诗学范畴里就意味着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表达的是"悟"在世俗生活中的功用功能。文章从悟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悟性思维对古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悟性思维对古代诗歌创作理论的影响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并在"影响"一域中对诗悟关系、诗文创作过程中的悟修关系、诗论悟性思维本体概念的提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悟性思维 古代诗歌 影响
  • 简介:自古以来,青海这片土地被赋予了一种文化的意义和象征,因此在历代咏青诗歌中“青海”成为一个意象符号,是一个区域的代表和符号,也是进行国家祭祀,实施国家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符号。

  • 标签: “青海” 区域符号 政治符号
  • 简介:陈孚(1259~1309),字刚中,号笏斋,天台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上《大一统赋》,署上蔡书院山长。二十九年,为翰林围史院编修官,代理礼部郎中,作为副使随户部尚书梁曾出使安南(今越南)。使还,除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历任建德路(今浙江建德)、衢州(今属浙江)、台州路(今浙江临海)治中。成宗大德七年(1303)以疾归。武宗至大二年(1309)卒,年五十一。有《陈刚中诗集》。

  • 标签: 诗歌创作 安南 出使 广西 诗人 元代
  • 简介:《不久以前不久以后》是一首灵动本真的小诗,刘昕校长用她激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精巧的设计打开了一颗颗童心。孩子们在品悟文字的同时感受到时光的流淌、生命的律动,甚至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诸多思考和启迪。

  • 标签: 教学评析 诗歌 品读 语文教学 校长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