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研究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同类型复性关节移位复位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轻度复性关节移位患者26例,男性5例,女性21例,年龄(20.8±5.8)岁。使用再定位垫治疗3~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关节弹响、开口型和关节疼痛程度的变化,通过MRI比较治疗前后关节位置、-髁角度及髁突骨量的变化。治疗前后的-髁角度进行配对t检验,关节位置的变化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其他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经再定位垫治疗后关节弹响、开口型异常、关节疼痛症状和关节移位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5/36)、14/18、7/9和95%(36/38)。MRI图像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的关节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关节位置依次是关节移位[48%(25/52)]、关节位置正常[27%(14/52)]和外侧移位[17%(9/52)];治疗后关节位置是关节位置正常[75%(39/52)]和关节移位[17%(9/52)],关节内侧移位者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变。再定位垫治疗后-髁角度(3.94°±10.12°)显著小于治疗(36.09°±19.02°)(t=9.23,P<0.001)。治疗后46%(12/26)的患者出现髁突新骨生成,髁突高度有所恢复。结论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复性关节移位外侧移位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符合适应证的大部分患者-髁关系恢复正常。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再定位垫 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性关节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0例关节复性移位伴牙齿磨耗的患者治疗、中、后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结果通过咬合重建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好转,关节弹响消失,MRI显示关节位置正常,牙齿形态和功能有改善。结论咬合重建缓解颞下颌关节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髁关系,并且经过咬合重建,使永久性修复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解除不适症状。

  • 标签: 关节盘移位咬合重建修复
  • 简介:目的:对复性颞下颌关节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复性关节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复性关节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形变是复性关节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关节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4例经关节封闭、针刺疗法合并针灸等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的诊治情况,4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通过报道分析以期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为临床医生关于治疗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提供更多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报道 4例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患者。结论:关节封闭、针刺疗法合并针灸等治疗对于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可以起到良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 标签: 关节封闭 针刺放血 针灸 关节盘前脱位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全可调铪架与平均值耠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复性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复性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全可调拾架及平均值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铪,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铪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铪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全可调验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值铪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袷(8±0.73)次,全可调袷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耠(4±0.67)次,两组在调铪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可调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铪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袷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 标签: 全可调铪架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200ml乳酸钠林格液对56例不可复性关节移位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在治疗的同时配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将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指数、下颌双侧向运动度、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位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移位患者的张口度,能有效地减缓疼痛,能有效改善下颌健侧侧向运动度,关节上腔灌洗术所需器械价廉易得,操作简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上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repositioning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复性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with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移位关节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同时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splint,SS)的比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
  • 简介:摘要:多年以来,在我国口腔医学界一直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仅仅在我国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都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无数人民口腔健康的一个高发疾病。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中,关节不可复性移位无疑是一个十分普遍且高发的疾病表现。对此,笔者将在本篇文章中,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从而归纳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改善意见和提高建议,推动我国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研究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移位(ANDR)应用关节上腔灌洗与粘弹补充联合治疗所获取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ANDR治疗的患者中选择55例为观察组,施以关节上腔灌洗与粘弹补充联合治疗,并选取55例同期应用关节上腔扩张术治疗ANDR的患者为参照组。将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最大开口度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最大开口度明显改善,且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将差异利用统计学分析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NDR应用关节上腔灌洗与粘弹补充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加患者的最大开口度,疼痛症状得以有效缓解。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 关节上腔灌洗 粘弹补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不可复性关节移位患者采用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下颌运动度较术前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三个月增加明显,疼痛也有明显缓解(P<0.05)。结论关节上腔灌洗加粘弹补充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移位能有效的减缓疼痛,增加开口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关节上腔灌洗术 粘弹补充治疗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上腔灌洗术+稳定牙合垫治疗颞下颌不可复性关节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治疗结束后戴入稳定合垫,观察治疗前后痛值及张口度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张口度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伴有明显疼痛的亦有显著缓解。结论关节上腔灌洗术+稳定合垫能有效改善不可复性关节移位患者的张口度及缓解疼痛,且维持时间较长。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上腔灌洗术 牙合垫 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复位性关节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复位性关节移位患者5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弹响次数(0.12±0.01)次、治疗有效率96.08%、满意度96.08%。结论采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治疗颞下颌关节复位性关节移位,可有效缓解患者弹响等症状,有效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 颞下颌关节可复位性关节盘移位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移位复性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wR)和不可复性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侧关节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偏侧咀嚼ADD患者的同侧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偏侧咀嚼与关节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移位侧别相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中、后部运动的复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复性。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膈肌=0.89、ICC中膈肌=0.95、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复性。膈肌、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复性,儿童膈肌、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膈肌 超声 重症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复性关节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移位,恢复为复性关节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姿势控制联合运动训练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移手法复位后髁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移手法复位成功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比较2组患者手法复位后即刻(训练)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主动张口度,并于6个月后复查MRI评估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髁关系,观察其在位情况。结果①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27±4.75)和(2.50±4.01)分],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后即刻[分别为(14.68±4.14)分和(12.00±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经4周训练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分别为[(38.05±3.51)和(41.55±4.01)mm],明显高于组内训练[分别为(34.32±1.99)分和(35.41±2.13)分](P<0.05);且训练后治疗组的最大主动张口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6个月后复查MRI显示,治疗组正常-髁关系为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运动训练相比,姿势控制训练联合运动训练能进一步改善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移手法复位后的功能状况并维持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姿势控制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运动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疝是指腹腔脏器从自然孔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多见脐疝、外伤性腹壁疝和腹股沟阴囊疝等,并根据疝内容物是否复,而分为复性疝和难复性疝两种。对复性疝,临床上我们采取皮外缝合法治疗猪疝16例,其中脐疝12例,腹壁疝3例,腹股沟阴囊疝1例,除2例感染死亡外,其余均一次治愈,效果理想。

  • 标签: 可复性疝 猪疝 皮外缝合法 诊断方法 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