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对机械通气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重量(DW)、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收缩力;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随时间延长进行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正压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得到优化,显著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但机械通气应用不当可导致损伤,成为撤机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重症患者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机械通气导致功能障碍的机制和保护机械通气策略。

  • 标签: 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障碍 膈肌保护性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功能障碍在重症患者中非常普遍,同时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影响。但是,吸气训练在世界各地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并不是一种标准做法。国内,ICU内吸气训练的临床研究较少,各项研究之间训练方法差异较大。因此,文章阐述了危重症相关功能障碍的定义、发病机制、评估与诊断、吸气训练的指征及训练方法,以期国内临床医务人员重视危重症相关功能障碍及规范的吸气训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 dysfunction, VIDD),是导致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增加肺部感染及全身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VIDD主要表现为肌纤维萎缩和收缩力下降,可因神经电活动刺激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及细胞因子失衡等引发,其可能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通过激活复杂的蛋白水解调控网而加速肌纤维分解代谢,介导细胞自噬或凋亡。床旁超声测量偏移量和增厚量可评估功能,辅助VIDD诊断。针对VIDD目前尚无有效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尽可能减少呼吸机支持、联合药物应用、吸气训练、神经刺激及神经移植等。

  • 标签: 膈肌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 发病机制 超声
  • 作者: 夏金根 巴文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疲劳、衰弱和收缩力下降等功能障碍。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延缓肌萎缩和增强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重量(DW)及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收缩力显著下降;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肌萎缩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ventilator-induceddiaphragm dysfunction,VIDD)患者进行早期预防管理,发挥护士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VIDD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22 年 1 月—2022年6月入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 的 60 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VIDD,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天撤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天撤机成功率,ICU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穴位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培土生金法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内江市中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自拟肺衰合计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肺衰合剂加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第一天厚度和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实验组患者厚度和移动度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厚度和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三组患者治疗第一天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实验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急反应指标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患者治疗第一天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患者pH酸碱度呈下降趋势(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aCO2指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中医培土生金法对VID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 培土生金法 呼吸机 膈肌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培土生金法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内江市中医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自拟肺衰合计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肺衰合剂加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第一天厚度和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实验组患者厚度和移动度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厚度和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三组患者治疗第一天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实验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急反应指标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患者治疗第一天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患者pH酸碱度呈下降趋势(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PaCO2指标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显著优于观察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中医培土生金法对VID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 培土生金法 呼吸机 膈肌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功能变化的原因。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2018年6月1日到2019年4月30日的机械通气患者(32例)。将入组的患者按机械通气时间分为短期机械通气组(7 d≤机械通气时间<1个月,20例)和长期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1个月,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幅度、收缩时间、收缩速、E-T指数(运动幅度×收缩时间)、呼气末厚度、厚度变化率及胫骨前厚度。对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呼气末厚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长期机械通气组患者的平均呼气末厚度[(0.13±0.04)cm]和厚度变异率(0.22±0.04)明显小于短期机械通气组[分别为(0.17±0.05)cm和0.27±0.08](均P<0.05),但两组收缩幅度、收缩时间、收缩速度、E-T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胫骨前厚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呼气末厚度有明显相关(P<0.01),但呼气末厚度与胫骨前厚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厚度及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且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营养状况不是影响厚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超声检查 呼吸,人工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属于患者抢救的时候比较重要的措施,其本身能够诱导功能障碍,因此将这一现象称为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研究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以及其发病机制的时候能够对这一疾病的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促使其指导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展,对疾病临床治疗方式的科学合理选取也具备重要影响。当前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通常体现在单位面积收缩力下降和肌萎缩等方面。在具体研究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方面有效分析,在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得出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和增加活性的方式,明确机械通气引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方式,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关内容实施综述。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病因 发病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听力损失是影响全球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残因素。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年龄相关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障碍、各认知域表现受损以及痴呆发生率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本文就年龄相关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假说、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等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无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年龄病程相匹配人群间的呼吸功能差异,探讨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相关。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10例中,选取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另选取资料匹配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分别评估3组的呼吸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对吞咽障碍组行吞咽功能检查,取其电视荧光吞咽造影(VFSS)资料,使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和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吞咽功能量化评定,分析吞咽功能与呼吸功能相关。结果三组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卒中吞咽障碍组和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间的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气量(FVC)、用力吸气量(FIVC),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与最大吸气压(MIP)(r=-0.618,P=0.001)、最大呼气压(MEP)(r=-0.410,P=0.038)、峰值呼气流速(PEF)(r=-0.443,P=0.024)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DOSS与MIP(r=0.602,P=0.000)、MEP(r=0.496,P=0.005)、PEF(r=0.553,P=0.002)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VDS与MEP(r=-0.483,P=0.012)、PEF(r=-0.494,P=0.010)间的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且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的下降具有相关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通气 呼吸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办公室颈型颈椎病人群颈椎功能障碍、疼痛与力之间的相关,为防治颈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办公室颈型颈椎病患者234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评分与力三者间的相关;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比较等长收缩最大力的差异。结果NDI评分与颈部前屈、后伸、左侧和右侧屈方向力均存在负相关(rs=-0.164、-0.169、-0.222、-0.176,P=0. 012、0.010、0.001、0.007)。与重度功能障碍患者比较,轻中度功能障碍患者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方向力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办公室人群颈部功能障碍与颈部力呈负相关,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可作为提高颈椎功能的防治手段。

  • 标签: 颈痛 肌肉骨骼系统 功能障碍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低减(IGT)与糖尿病的相关。方法通过对126例IFG和IGT患者的随访,监测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耐糖试验(OGTT)2小时血糖,了解糖尿病发病情况。结果IGT和IFG与糖尿病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IGT和IFG是非糖尿病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是糖尿病的危险标志,应作为一级预防对象。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低减 危险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M型超声观察运动与肺功能相关。方法:收集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7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 4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运动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的运动与 FEV1、 FVC、 FEV1/FVC相关明显。结论:使用 M型超声能够实时观察运动状态,能够客观、准确并且直接对呼吸运动评价,并且属于非侵入操作,可提高观察的安全,在临床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M型超声 膈肌运动 肺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功能的可行。方法选2017年3—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4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连续5 d应用超声测量患者左、右两侧前、中、后部位移和厚度。结果(1)与第1天患者右侧[前部:(11.05±3.04)mm;中部:(12.08±2.71)mm;后部:(11.51±3.33)mm]和左侧[前部:(13.63±7.52)mm;中部:(15.44±7.52)mm;后部:(14.76±6.93)mm]位移比,第3天右侧[前部(8.90±3.65)mm;中部(10.02±4.24)mm;后部(10.25±4.38)mm]和左侧[前部(9.82±1.96)mm;中部(11.60±1.13)mm;后部(11.52±1.98)mm]位移发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前、中、后部位移均于第5天恢复,且高于第1天,其中左侧中部和后部位移变化最明显。(2)与第1、2、3天比,第4天左、右两侧前、中、后部增厚率明显下降,其中左侧中部[第1天:(33.87±14.34)%;第2天:(37.26±13.91)%;第3天:(30.56±14.27)%;第4天:(15.53±5.68)%]和后部[第1天:(35.50±15.69)%;第2天:(39.84±15.32)%;第3天:(29.06±14.96)%;第4天:(13.30±5.79)%]增厚率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前、中、后部增厚率第5天较第4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第1天。结论超声评价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功能是可行的,可为预防肌萎缩和撤离机械通气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膈肌功能 机械通气 超声 重症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关。方法:OSAHS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PSG睡眠监测仪和NPT同步监测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及阴茎勃起情况,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SaO2)和阴茎血容积变化率(%)。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法分别检测NO、iNOS浓度,ECLIA法检测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5项(IIEF-5)评估男性OSAHS患者ED的发病率,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SAHS组T(2.10±2.42)、FT(9.76±2.33)、NO(72.51±11.74)、iNOS(25.32±11.57)、minSaO2(71.23±5.71)、阴茎血容积变化率(158.36±32.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AHI(45.75±11.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者E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ED患者NO(32.57±6.33)、iNOS(8.06±1.01)、阴茎血容积变化率(135.56±16.92)及IIEF-5总分(5.3±2.3)明显低于轻中度ED患者(P〈0.01)。结论:OSAHS与ED有明显的相关,NO升高、低氧血症、T降低可能是OSAHS患者导致ED的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勃起功能障碍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睡眠障碍相关。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220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其中单领域遗忘组65例,多领域遗忘组97例,非遗忘组58例,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和日间嗜睡量表(ESS)评价患者主观睡眠情况,多导睡眠监测客观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分析MCI与睡眠障碍相关。结果220例患者中PSQI平均得分为(17.1±3.9)分,相关分析得出单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觉醒指数、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56、0.324、0.351、0.412、0.361、0.327,均P<0.05);多领域遗忘组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觉醒指数、浅睡眠期、ESS评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83、0.323、0.346、0.401、0.379、0.412、0.228、0.251,均P<0.05),非遗忘组与睡眠时间、催眠药物评分、PSQI总分、快眼动睡眠障碍、浅睡眠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348、0.307、0.391、0.355、0.228,均P<0.05)。结论老年MCI类型与睡眠障碍存在相关,不同类型MCI与不同睡眠障碍因素相关不同。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