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思辨意识打造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培育思辨意识打造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朱美娟

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213161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要求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本文首先叙述思辨能力概念,其次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具体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思辨意识;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作者的思路,无法总结出文章的主旨脉络,这种情况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思考,也就是说,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学生思辨能力较弱,导致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没有独立的思维,无法理解文章寓意,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因此,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一、思辨能力概念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仅凭经验就可以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属于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某些事物的时候,不仅仅只看事物表面,而是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思辨能力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质疑和如何判断。质疑是思辨能力的起点,判断是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与判断,将二者结合,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证据、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1]。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学生能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的,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阻碍学生提升自己思辨能力。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将知识性内容灌输给学生为主,忽视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教师观念待转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学生无法灵活使用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阅读,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更无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性内容,对阅读教学重视度不足,导致学生也认为阅读部分是不重要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提高考试成绩服务的,没有注意到语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句子流于表面,不进行深入探究[2]

(三)教学内容选择无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但教师很难在教材中找到相关培养思辨能力的内容。并且,目前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学目标中,没有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做出明确的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忽略思辨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会选择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布置语文阅读课后作业时,所布置的阅读内容往往是传统的、没有新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作业,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自己进行思考,教师所留的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部分教师只专注于课本内容的教学,不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较为有限。还有部分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导致学生没有积累相关语文知识的习惯,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无法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对文章进行分析,不能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四、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要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教学是具备重要意义的,同时需要了解思辨能力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否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思辨能力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具备思辨能力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无法把握文章重点,只能机械性的完成教师所留的任务,不能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寓意;而具有思辨能力的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或情感,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鹭》这篇文章,教师不注重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只是认识六个生字并积累课文内的重点词语,能够将文章正确、有感情的朗读下来;而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师还会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示范作用,想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思辨性思维外,教师也应该经常向学生提问,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还是以《白鹭》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形象?”、“第二段到第五段是围绕那哪句话来写的?”、“‘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写白鹭的同时,提及朱鹭、白鹤、苍鹭有什么作用?”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发展思辨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创设自由思辨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要创设自由思辨环境。思辨能力是在不断与不同思想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想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需要开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辩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正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在学生表达观点时要给予鼓励,不能打断学生或批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旁辅助学生,逐渐形成自由的语言交际辩论环境。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作为例子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法。教师还可以让不同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辩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什么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除认识三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冠”之外,需要学生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使学生们在自由的思辨环境下进行思考,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

(四)转变阅读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要转变阅读方式,丰富课堂内容。部分教师较为重视语文相关考试,如: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试,导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选择的教学目标以对考试的练习为主,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面对各种考试的压力时,独立思考能力受到影响,导致思辨能力提升被制约,无法专注的进行阅读,不能思考文章深意[3]。教师想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需要转变阅读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立足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阅读材料的确定: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兴趣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练习中,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将实际生活结合到学生阅读练习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既符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过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启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最后,教师选择阅读材料时还应该注重材料内容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具有一定争议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思考,如果自己是海的女儿会怎么做,是在海底继续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像文章中的小美人鱼一样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可以举办小型“辩论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试

小学语文教师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内明确分工,进行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4]。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某一标题进行探讨或辩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倾听他人观点,从不同的观点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辩论,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选择其中一名成员表达小组内的观点,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小组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在辩论时能够了解、吸收他人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从中推断出其他人的思维逻辑,与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进行对比,通过不断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与识别能力,最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从而使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之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进行分组,让学生讨论“作者对人生都有哪些思考?”、“作者是如何体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再由学生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六)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还应该建立综合评价机制[5]。传统的评价机制较为简单,教师只需要判断学生对与错即可,只要求教师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不需要教师进行其他方面的评价。但想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教师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找出其中存在的知识性错误,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学生思路是否明确、观点是否清晰表述是否准确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从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学生及时改正。教师也可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中,需要学生能够说出自己校园生活的某个场景,此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在学生说出非赞美性答案时,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应该分析学生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同时看学生在回答时能否清晰明确的说出原因,教师应该先针对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看法进行表扬,再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由此可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不能一味否定或肯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想要使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一定成效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往往费时费力进行教学,但所取得的成果不理想,这与学生思辨能力强弱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将培养学生批思辨能力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突发问题的解决,通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思辨结构训练、丰富课堂内容、创设自由批判环境等方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小娜,陈永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J].语文建设,2022(08):16-19.

[2]董佳佳.例谈小学语文思辨阅读教学的有效举措[J].教师博览,2022(03):37-38.

[3]张芳.思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J].黑河教育,2021(12):40-41.

[4]甘绍红.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12):177-178.

[5]郭冰.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