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时代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目标设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2

素养时代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目标设定

刘生营

兰溪市岩山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养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越分认同。在此之前,社会都在重视培养具有高智商、高学历、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缺乏高素质人才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口号被社会喊出来,人们迫切需求核心素养教育纳入学生义务教学平台。国家多次出台政策,要求学生时代的素养教育融入到各个课堂中,培养拥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全面发展性人才,面向未来国家建设培养栋梁人才。初中阶段的课堂教育存在内容单一、课堂听课效率低等问题,如何将课程内容改造,使之具有科学拓展性,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加入核心素养教育后的课堂,通过再次整改设计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主的全面性课堂,利于具有个体差异的各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 拓展型课程 设定策略

1拓展性课程与目标定位

拓展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大意义。相较于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虽然不是核心课程,无法给予学生高质量的知识内容,也并非经过专业团队的核定,但是其与普通性的教育课程构成互补的关系。拓展性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在内容上多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适合学生表现自身特点的知识,因此更方便学生接受,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表现形式方面多采用应用性活动,知识范围也控制在一定水平,学生在活动中既享受到轻松自由又收获知识。

课程的进行首要就是确定目标,随后根据目标来确定课程的具体规划流程,包括课程体系的初步架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法的确定。一旦确定目标,就要进行准备工作,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成多个部分的小目标,随后将其合理进行归类,针对具有相同性质的内容进行规划,实现目标的多角度定位,推动课程的发展建设。

2基于核心素养科学课程目标设定策略

2.1创新型课程优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水平与行动能力,故可以通过创新型课程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自我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型课程理念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造,同时对于教师能力提升亦是一种推动。学生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积累基础知识后,根据创新型思维的指引,对于知识所要表现的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获得属于自己的创新,对于基础知识认识更加深刻。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也要自己进行创新,在课堂的准备工作当中,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把原有的课程计划进行改良,使得新计划更加适应时代与学生。

在素养时代下,创新型课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吸取优秀的教育素养理念,对课程内容与安排进行新的规划。学生在全新的创新型课程引导下,不仅对于创新能力有了提高,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素养能力,这对于自身的全面素质有了总体上的提升,并表现在创造的过程中。例如,教师布置一项开放性课程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展开调查并设计方案,最后报道自己的分析结果。学生在之前的课程已经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于课程任务目的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自行设计系统的调查方式。在调查的过程当中,由于之前锻炼自身的素养,能够采用科学化、人性化的调查方法,获得理想的调查结果。最终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获得理想的成绩。

2.2教学模式多样化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养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教师通过将素养教育融入到科学拓展性课程里,确立了课程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文化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榜样,并在多个角度多个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提升。在同一个课程知识内容讲解上,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素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组合,更加全面地解析课程要点。对于各个模式的优缺点教师也要注意,去除其中易干扰学生思考的瑕疵,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独自对各种学习模式进行对比,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素养教育成分的加入,学生在探究学术方面问题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塑造自身的科学素养,能够在拓展性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亲切的互动,并获得冷静及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化学开放性课堂上,教师演示化合物溶液之间的变色反应。教师根据现象询问学生原理,学生通过冷静地思考得出由于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元素发生转移,生成新的化合物,而原本的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颜色也逐渐消失,最终混合溶液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是新生成的化合物颜色。如此一来,课程的成果就体现出来,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被调动起来,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2.3课程内容灵活变化

原本根据课程目标所设定的课程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不同的差异性问题,造成原定的课程计划内容被打乱,此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学生的接受课程的不同程度,及时改变课程内容。由于按照原本的课程设计进行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与同教育组的老师交流后,对课程部分内容重新安排,既保持着学生对于课程的热情,又避免课程安排带来的负面影响。素质教育内容在课程中的灵活安排,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课程知识接收,同时会在核心的地方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教师要先将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及学生应遵守的内容进行讲述,防止学生直接进行实验造成自身伤害,既保证实验质量又提高学生素质。

结束语

在素养时代下,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目标有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在创新型、多样性还是灵活性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时候,也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质量。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良,以达到课程目标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宇航. 素养时代的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目标设定[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07-208.

[2] 祝钱. 基于初中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课程教育研究,2018(8):166-167.

[3] 苏爱娣. STEM视域下的初中科学制作类拓展课程的开发[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3):3-6.

[4] 孙芙芬,钟伟东. 拓展性实验在初中科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