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3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探析

胡蔺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摘要:本文以毛泽东诗词典故中的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故的翻译做了分析和对比。通过比较和分析,旨在发现不同译者对于典故翻译的处理方式的异同点,以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毛泽东诗词,为中国诗词典故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典故;英译
作 者: 胡蔺 (1982-),女,湖南湘潭人,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翻译研究》(编号:湘教通2019(90)号18C0705)的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作为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无论在诗词还是文学上,造诣颇深。毛泽东诗词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性很强,其中多处用到典故,在其诗歌中,毛泽东得心应手地使用典故但不为典故所束缚,从而创造了独特的诗歌意境。典故大部分与寓言和传说相关,包含了复杂的文化知识。典故的翻译如果只遵循其表面的翻译,国外读者很难理解其文化背景甚至引起曲解。如何传达典故的文化内涵让国外读者理解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进行研究,对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比,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二、典故翻译的对比分析

例1: 魏武挥鞭 (《浪淘沙. 北戴河》)

官方译本:“Wielding his whip, the Emperor Wu of Wei

许渊冲版本:“Whipping his steed, Wu of Wei took a ride”

(Note: “King Wu or the Martial King of Wei (155-220) was one of the three kings who tried to unify the empire in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In 207 he came on horse to the Rocky Hill or Mount Stone by the seaside and wrote the following poem”)

赵甄陶版本:“Here Emperor Wei Wu waved his whip”

魏武挥鞭中的魏武指的是魏武帝曹操,官方版本译为the Emperor Wu of Wei, 赵甄陶版本译为Emperor Wei Wu未免过于简单,只对魏武帝进行了翻译。许渊冲版本中采取了音译加注的方法,解释了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曹操作为一代英雄,在历史上非常有影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对比这三个版本,许渊冲版本更胜一筹。虽然许渊冲翻译更好些,但这种翻译却不能让西方读者知道魏武帝的原名“Cao Cao”,难免有遗憾之处。对于著名人物的名字类典故的翻译,音译加注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既可以让读者领略西方的典故,也可以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


例2:牛郎欲问瘟神事(《七律二首.送瘟神》)

官方译本:“Should the Cowherd ask tidings of the God of Plague”

许渊冲版本:“If the Cowherd inquired about the Plague God, say:”

(Note: “A legend said that the poor Cowherd and his wife the Weaver ascended to heaven and became two stars separated by the Milky Way. They could meet each other once a year, on the Double Seventh Day, that is,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The poet fancied to hear the Cowherd inquire about the Plague God, that is, schistosomiasis.”)

赵甄陶版本: “Had the star Cowherd asked about the God of Plague”

(Note: “Chinese legend has it that the Cowherd (Altair) and his wife, the Weaver(Vega), ascended to heaven and became two stars separated by the Milky Way. They can meet each other only once a year on the evening of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by the lunar calendar.”)

本诗中借用了古代神话传说,牛郎代表劳动人民的形象,他有受压迫的痛苦,因此他也最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当他打听瘟神作恶危害劳动人民的事,作者把地上的悲惨现实如实奉告这位天上的牛郎。由于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对血吸虫病流传的问题置若罔闻,血吸虫病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控和解决,人民依旧过着痛苦无比的生活。官方译本中翻译成“the Cowherd”未免过于简单,只是把牛郎的字面含义翻译出来,但是牛郎织女的典故却没有完全翻译出来。许渊冲版本和赵甄陶版本都采用的是意译加注的方法,国外的读者可以理解牛郎和织女的典故。这两个版本相比,赵甄陶版本的更胜一筹,意译加注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名字类典故的翻译。


例3: 收拾金瓯一片(《清平乐. 蒋桂战争》)

官方译本:“We have reclaimed part of the golden bowl

许渊冲版本:“A part of golden globe in hand”

赵甄陶版本: “Part of Cathay intact in hand”

这个典故来自梁武帝说的:“我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州牧、郡守都来降,满朝文武隆重庆贺。醒来之后,非常高兴。中书舍人朱异说:“这可能是天下就要统一,上天预先给予的征兆吧!”到了太清二年,北魏刺史侯景果真来归,金瓯这个典故比喻成疆土完整,政权巩固。这首诗词中指的是中国的国土完整。官方译本的翻译用词不妥。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读者对于“golden bowl”的理解不同,西方读者会联想到圣经中“the golden bowl is broken”,在圣经中它指的是生命终结、幻想破裂。许渊冲版本翻译成“a part of golden globe in hand”也容易引起误解,“globe”本意为地球,而翻译成“golden globe”容易让人想到金色的球,与原意想表达的“中国的国土”存在偏差。赵甄陶版本的翻译相对于前面两个版本的翻译,更胜一筹。Cathy 表示中国, intact 表示完成,中国领土的部分都完好无损,较好的呈现了原典故要表达的含义。


例4:一枕黄粱再现 (《清平乐. 蒋桂战争》)

官方译本:“Yet another Golden Millet Dream”

许渊冲版本:“They dream of reigning but in vain

赵甄陶版本:“Another dream of rule in vain”

此典故形容人生的荣华富贵像梦一样虚幻,容易破灭。词中把军阀们想要永远统治中国人民的想法比喻成黄粱美梦,最终将破灭。官方译本中将“黄粱”直译为“Golden Millet Dream”, 字面意义为黄色小米的梦,外国读者是无法理解此处指的是军阀们做的是统治中国的黄粱美梦,许渊冲版本翻译为“ dream of reigning but in vain”,形象的描述了军阀们企图占领统治地位但却是徒劳的。赵甄陶版本翻译为“Another dream of rule in vain”, 翻译表达了军阀们的另一个想要统治的梦想破灭了。后面两种翻译的方法都能够让读者明白“黄粱美梦”指的是军阀们想要统治中国的美梦,比起第一种要稍胜一筹。虽然后两种翻译更好些,但是这两种翻译却不能让读者领会到“黄粱美梦”这个典故的由来。


例5:天若有情天亦老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官方译本:“Were nature sentient, she too would pass from youth to age”

许渊冲版本:“Heaven would have grown old were it moved to emotions”

赵甄陶版本:“Could heaven feel, it, too, would think it’s getting old”

此句是借用了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原诗中表达的是一种忧伤的情绪。毛泽东诗歌中的引用把李贺诗歌中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了。表达的是如果上天有感情,也会因为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而极度愤慨。这三个版本都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在表达“天若有情”这个方面,都用到了虚拟语气。三个版本都较好的呈现了原典故要表达的含义。在引用前人的诗句的时候,毛泽东善于化用原句,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在翻译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时,直译或直译加注是比较好的方法。


三、结论

对比研究三个译本,我们发现官方译本在翻译上存在一些瑕疵,许渊冲版本和赵甄陶版本的翻译要优于官方译本。翻译名字时,对于历史上不太出名的人,翻译名字的时候可以完全采取意译的方法,对于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人,采取音译加注既可以让外国读者既领略到典故后的文化背景,也可以让典故的名字走出国门。翻译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类的典故时,直译加注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译出典故的寓意。在翻译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时,意译的方法会使翻译更加累赘,因此直译或直译加注是比较好的方法。

翻译不但要忠于原作,还要把其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在翻译中采取加注等辅助手段,才能更好的阐述典故的背景。典故的译文中应该尽量保留其文化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诗词英译小组.毛泽东诗词(汉英对照)[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2]赵甄陶.毛泽东诗词(英译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许渊冲.毛泽东诗词(英译本)[M].北京:中译出版社,1993.

[4]辜正坤.毛泽东诗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陶永祥.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李崇月,李静,李文.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的英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