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浅析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王建清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王明完小 广西 南宁 530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关注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是素质课改背景下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需要重点加强心理课程的规划,站在该阶段小学生学习需求考虑,对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加强游戏化思想观念深化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心理课程进行规划设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主要就游戏化思想在心理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意义和举措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


前言:在小学阶段全面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待心理课程所表现出的具体需求,在具体的教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加强游戏思想的深入贯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强的动力,并且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让学生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夯实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认知基础。

  1. 游戏教学融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1. 充分体现自主与趣味性

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趣味性的活动更能够让学生产生课程学习的活力。而游戏是小学生比较青睐的一种活动形式,在组织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心理教育活动的深化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心理课程进行合理规划,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动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饱满的动力具体参与到心理课程深入学习当中。

  1. 给予学生充分的满足感

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娱乐性的游戏活动更加符合他们的情感需求,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获得较强的满足感,从而让学生在心理课程相关学习活动中表现更加踊跃,推动课堂教学进度顺利落实。同时,在具体实施心理教育活动期间,教师通过游戏组织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具体的心理内涵,端正自身的思想认知,从而支撑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品格。

  1. 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趣味的游戏活动更能够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也有助于实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其在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品格和素养,助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感悟和理解。同时,以游戏为载体组织趣味的心理教育活动,对于助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学习,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也十分突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品格。因此,针对当前游戏化教学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师需要提高思想的重视度,并根据心理课程的具体实施目标,在教育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举措上进行合理的创新。

  1. 游戏教学融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 加强游戏素材开发

在组织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针对游戏素材进行合理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课程的教育资源。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文化支撑[1]。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进一步端正学生在心理课程方面的学习态度。

比如说,教师可以搜集趣味的绘本素材,能够彰显心理教育核心思想的绘本,如《我不想生气》、《让成长不烦恼》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图画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借助网络等其他载体就趣味的故事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如将比较有积极性和正能量的小故事渗透给学生,引导其在此基础上规范性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其在参与学习期间有效地内化相关的心理课程内容,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

  1. 构建直观的游戏情景

在游戏化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加强情境的创设[2]。让学生在心理课程载体支撑下获得良好学习环境,并在自主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游戏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有效发挥现代媒体的功能优势,通过情境创设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优化与创新。

比如说,在针对小学生分享心理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则可以设置一定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相互分享玩具,如一起分享自己的洋娃娃,组织娃娃聚会,让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在规范学生心理认知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素质品格。

  1. 丰富心理教育游戏活动

作为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以游戏化思想为指导,进行活动形式的多元化创新。让学生在活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心理品格的有效塑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动力。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趣味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放松心理状态,并进一步规范自身在游戏活动中的团队意识建设。

比如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分别角色扮演老鹰和小鸡,通过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同学相互配合,共同抵抗扮演老鹰的同学,进行对战游戏。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发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如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

  1. 拓展家校互动游戏载体

在全面实施授课时,教师需要在家校互动方面端正思想态度,并对具体的游戏载体进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也能够在家庭教育的干预下,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实现身心层面健康学习品质的有效建设。

比如说,教师可以设置趣味的亲子游戏[3]。组织亲子谈心的游戏活动,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将内心的真实诉求有效地反馈给家长,如针对上网时间安排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和沟通,以便家长在今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互动,根据小学生目前的心理认知表现,就具体的游戏活动和实施载体进行有效的创新,加强游戏环境和相关设施的创设。通过家校之间的有效联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实现积极性学习心理的有效建设。不仅如此,在具体实施游戏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 根据学生心理成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论:依前所述,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举措进行创新。本着激趣的原则将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深入地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心理教育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心理健康体验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也能够让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参考文献:

[1]张明蓉,赵洁琴,张小童,郭成.游戏化教学与小学生成就动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成都市某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16):78-80.

[2]李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9):64-66.

[3]沈沛.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