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解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朱学莹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使其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小学生小学阶段乃至今后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主要凸显出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1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时期的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缺乏创造性,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僵硬死板地给学生进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教学规律,小学品德教学还处在理论讲授层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2学习热情的缺乏

目前,我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去记忆和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这无疑提不起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外,小学生受到外界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家长的压力及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影响,更加重视自身的思想品德课程成绩,因此,在学生心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就变成了一种枯燥乏味,但又不得不学习的课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一些小学教师可能会使用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并不能够真正地教导学生以人为本,也不能够做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让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更多时候课程教学的重点只是话语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或怎样做事,却并不能使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去真正体会明白,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很低,所以只有懂得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学会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才可能确保让学生用心融入课堂的氛围当中去,并积极地探索课程当中的知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有更高尚的道德。一般来说小学生是不具备自制力的,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是相对有效的,如果把实践和理论能够紧密联系起来,则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向小学生讲解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也让小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会当中的复杂信息,并且必须细心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可以明辨是非,真正学会如何应对外界可能会给予的干扰,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专心学习并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那么这样就能够使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的应对之策

2.1创新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将思品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开展相关思品教学。如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身边的实际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思品课开展的意义,继而将思品课程作为他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来进行。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利用微信学习群、qq学习群、快手平台等将三者教育串联起来,将教学素材转化为生动的实际案例如动画、小品、图片展示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品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外实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频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

2.2将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品德教育活动,要注重从教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自然的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来完成道德教育的渗透工作。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承担的任务都是双重的,一方面要传递给学生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这些专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对于各学科教学工作来说,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特点,另一方面要找到道德教育进行渗透的契合点。要从学科教学的整体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设计,运用系统的观念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工作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和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各学科要发挥自身道德教育的优势,要注重渗透而不是灌输,要让各学科的道德教育渗透工作成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让整个校园和家庭在道德教育方面达成一致,为小学生营造出价值观和谐一致的道德品质成长的和谐氛围。

2.3完善教学方式

2.3.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若想使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阶段发挥重要价值,需要借助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学习赋予教育价值。其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包含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挑选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或童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现故事情境重现,在调动课堂活跃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生活中讲规矩》为例,首先,教师通过故事教学法为学生们创设故事情境,如讲述一个小偷如何意识到自身错误并勇于改正,最后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迈进的情节,通过在故事中渗透生活中讲规矩的重要性,既可以点燃课堂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学校中都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能够将故事内容与问题充分融合并积极思考,意识到规则的重要价值。最后,教师应安排同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如交通规则等,通过创建教学情境,从而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意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2.3.2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分层化教学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并不相同,其思想道德知识储备、个人道德修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思想品德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分模块的优势开展分层化的教学。例如,在学习《真正的友谊》内容时,首先,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个人成绩、思想道德知识储备、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将班级学生有效的分成几个学习层次,如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为后续的分层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为班级学生设计具有难度区分的教学内容,如基础层次的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为:懂得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十分珍贵的;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情;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等等,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在布置任务时要适当的调整难度,给予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并将这些具有难度区分的学习任务制作成画质和谐、衔接流畅、内容详实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学习对应的视频。最后,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特点的不同,给予分层化的指导,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开展高效的学习。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在辅导中要强化学生对基础内容的夯实,而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不断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3结束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正处于少年阶段。所以,要想把这些“花朵”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尤其应当形成“问题意识”,有效解决这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显现的各种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思想认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努力应对,以不断提升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维香.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5-86.

[2]俞润山.榜样引领·角色体验·换位思考—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65-66.

[3]刘凯青.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