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绽放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绽放魅力

侯凌云 江燕

江苏省 靖江市滨江学校 214500

摘要:地理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地理教学不仅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促使他们学会分辨天气状况、学会应对自然灾害,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适应现今的教学要求,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教学;初中;地理课堂

引言:在新课标的全面推行和贯彻下,初中的地理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在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开展生活化情境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地理,从地理中参悟生活,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有效拉近学生和知识点的距离,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基于课本教材展开照本宣科的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初中地理学科知识较为繁重,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进而逐渐消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提到: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地理课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性。教师将生活化情境教学引进课堂中,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的冲击,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生活化情境教学以其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情境,能够极快地抓住学生眼球,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情境教学,是对地理课教学的一种创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初中生大多具有抗拒、困惑、意志不坚定的心理特征,他们的记忆里、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个迅速发展却又不完善的阶段,他们渴望自由、兴奋,喜欢尝试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单单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兴奋度,生活化情境教学展开,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个人心理状态,去进行生活化情境设计,辅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比如,将地理书本的知识生活化,人每一天的经历都离不开地理,比如穿衣、吃食、服饰都已当地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生活化情境教学就好比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就学习到了其中的原理,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二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应用策略

1 更新教学理念,引进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

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一方面,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敢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应明确地理教学的目标,并不断加强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教学环节,提高师生课堂参与性质。同时,将其它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合适的地理生活案例,其案例可以是学生周围身边小事,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创造生活案例故事,生活案例需要具有分析性,以便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地理学科知识本就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初中阶段,教师展开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策略,体现了地理学科知识本质,培养了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地理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2 使用生活化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内容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内容具有抽象性,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可盲目展开生活化情境教学,应该对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将课本内容的重、难点利用生活化语言有效的进行描述和表达,帮助学生直观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生活化语言的运用虽然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但是教学中需要对其应用的程度及时机进行把握,生活化语言运用过多,会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展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时,应该有选择的对生活化语言进行解说,即对于内容较深、知识点教复杂的部分可以进行解说,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氛围,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对于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 联系生活情境,提出教学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生活经验,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辅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将其与地理知识形成契合,能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动力。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元素,联系地理知识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如,教师在讲解“黄河”流域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上千年来,黄河流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历程的情境视频,然后基视频内容,提出情境问题:黄河流域从古至今,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黄河流域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理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价值。

总结: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让生活化教学真正的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让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实现地理知识点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理论和实践都有明显的生活特征,教师科学合理的带领学生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中了解地理知识,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另外,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范圣强. 生活化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绽放魅力[J]. 黑河教育, 2016, 000(010):25-26.

  2. 田旭. 浇生活之水,绽放地理之花——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 小作家选刊,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