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 ”“ 融课堂 ” 云生态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 2

“停课不停学 ”“ 融课堂 ” 云生态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李梅 付晓莉 贾红青 刘宝玉 冯伟 赵素珍 陈军浩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教育部及时做出“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决策,为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按下了暂停键,全国中小学迅速开启了线上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线上与线下教育教学场景不同,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从现实空间转换到了虚拟空间,为我们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及早谋划,大胆尝试,从构建“停课不停学”工作新机制、增加教师在线教学知识技能储备、全力推进“融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快速积累经验进行辐射推广等四个方面出发,积极应对解决“绝大部分教师缺乏在线教育教学经验”、“学生注意力漂移”、“学生的认知负担”和“师生情感不同步”等诸多问题的挑战,构建“互联网+”观念和学校“融文化”课程理念相结合的“融课堂”云生态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融教育”云端开启,“融课堂”精彩上线,教育教学同时发力,确保了“停课不停学”落地落实。

5f03ca6b71345_html_abb330efc61b1dbf.gif

融课堂云生态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图

1 组织谋划,构融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新机制

1.1 统筹安排,开展“停课不停学”全员育人工作。

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领导坚守校园,时刻在线,超前谋划,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教工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一线;学校教育教学各小组在线坚持每日早晨工作提醒,傍晚工作总结。全校教职员工在线每日打卡考勤。

随着疫情发展,国家、省市给出的更加明确的“停课不停学”要求,学校充分宣传动员,及时召开会议做好工作总结,不断调整教学安排、教学策略。

1.2 责任分工,成立停课不停学专项工作指导组

1月30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完善了《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综合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组、教学指导组等5个专门小组。其中教育教学指导组由教育处、教师发展中心、教学课程中心三个部门组成,指导协助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

1.3 制定规则,规范“融课堂”教育教学工作。

特殊时期,建立完善线上和疫后教育教学工作规范非常重要。学校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纪律》、《疫后复学工作手册》、《“融课堂”班主任在线工作规范》、《“融课堂”教师在线教学规范》、《“融课堂”在线学习规范》、《“融课堂”在线评测规范》和《“融课堂”在线巡课工作方案》等9个教育教学工作措施和规范,保证了师生行为有章可循。

根据在线教育教学工作关键节点安排,学校及时向家长发放“‘融课堂’在线开课的一封信”等形式的告知书,加强家校沟通;从居家学习亲子关系和居家学习方法角度入手开设“云亲子课堂”,促进家校共情,邀请家长配合在线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在线教育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学校领导顶层设计,靠前指挥,各指导组和各处室协调联动,全校师生和家长合力打造“融课堂”在线学习共同体,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停课不停学”工作顺利开局。

2 调研培训增加融课堂在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储备

学校充分调研教师在线教学情况,学校领导、教育教学指导组线上对师生进行全方位动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提供在线教研资源,丰富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在线教育教学设计水平和信息技术融合水平。

2.1 调查分析,了解掌握教师在线教学情况。

汇总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到:

95%以上的教师认为“停课不停学”期间有必要开展在线教学;

91%的教师参加过在线教学培训,对在线教学优势有基本了解;

60.9%的教师借助外部资源备课;

仅15.6%的教师备课时长在2小时以内。

通过对教师问卷数据的分析,线上、线下场景不同产生的困难是绝大多数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决定从精选教育教学平台和加强培训教研入手,快速迭代更新,丰厚教师在线教学知识技能储备。

2.2 明确原则,精选教育教学平台学校充分考虑“免费,基于电脑,可交互,能留痕,可控制管理,功能可迭代扩展”等诸多因素,通过多方了解调研,最终选择使用了“钉钉平台”用于在线直播教学,使用“优学派平台”用于在线测评评价。

2.3 边学边教,开启在线教研培训。学校依托北师大等单位的专家在线讲座、校本资源和微信资源,进行师资培训和在线教研。

(1)在线转播叶翠微、时俊卿、武法提等专家讲座14次,涵盖线上线下融合衔接、在线学习教学设计、劳动教育等内容;

(2)依据校情,深入开展在线校本培训讲座20次,在线学习微信资源78篇,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师生教与学的实际问题。

深度学习,充分在线培训,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是对学校领导的应变能力、干部的组织能力、教师内在素养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学校的文化积淀也是一次考验、淬炼。在线教研的实践,推动了学校在线教育教学工作从“无”->“有”->“优”的升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疫情结束复学后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3 立德树人,全力推进“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教学探索实践

3.1 云端开启“融教育”德育云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保定十七中“融教育”德育云课程把爱国主义教育等八项教育内容融入教育全过程。

3.1.1探索确立三四五六教育模式

利用云端“三路径”—网络直播、网络视频、微信提示;

秉承“四原则”—思想引领、心理关爱、方法指导、鼓励评价打造硬核德育队伍;

站稳“五阵地”—周会、班会、日反馈、月月时间、家长讲堂,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遵循“六步骤”—基础调研、精心设计、科学指导、逐层落实、总结反思、循环提升,保证德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3.1.2与时俱进,拓展在线教育形式。

开展云端升旗仪式、线上主题班会、中考誓师大会等在线德育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疫情期间,“自主管理课程”深度升级,“慎独、自律、合作、分享”的十七中气质在学生“停课不停学”的居家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多种教育课程形式,打造全员育人多样态。“云班会”统一思想,引领行动;“云升旗”激励爱国之志 抒发爱国之情,“云会议” 振奋精神,引领思想;“云誓师”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云教育”师生同心,共战疫情;“云反馈”每日交流,自主管理;“云评价”评选榜样之星,激励责任担当。

“停课不停学”期间,健康生活、积极锻炼、家务劳动、广泛阅读、关注时事成了保定十七中学生每天必备的内容,坚决听党话、学时代英雄、做优秀公民、做优秀学生成为十七学子的目标追求。

3.2 着力构建“融课堂”线上+线下的课程体系

3.2.1在线调研学情:

绝大多数学生、家长认同、支持在线教学,具备在线教学条件;绝大多数学生有意愿自觉在线学习,多数学生了解在线学习的方法,习惯手写练习反馈。同时多数学生认为在线学习会影响视力。

以上学情为“融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5f03ca6b71345_html_f5ff6fb56d5c73bc.png

3.2.2设计与实施“融课堂”课程:

(1)丰富课程设置:在开设德育课程和所有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设计开展了卫生防疫、艺术、体育、阅读、综合实践防疫STEAM课程、自主学习和课间眼操、肩腰操等线上+线下课程内容;

(2)规范课时安排: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在线直播教学4课时,每节课时长30分钟,课间20分钟,同时安排线下自主学习时间。

(3)明确“融课堂”备课流程:每周召开线上教研组、备课组会议,突出课标研究、学情分析、目标设定、主问题设计、互动交流、自主学习、板书呈现和课后反思等。全体教师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线上教学流程,不断反思、研讨、改进,使在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4)创新“融课堂”云管理:

加强“融课堂”教学管理,创新“融课堂”云巡课、云日志监督管理反馈形式,构建“融课堂”评价体系。在无缝衔接的云巡课反馈过程中,责任分层,分工到人,坚持每天巡课,关注师生在线教学行为规范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并反馈;运用交互留痕的云日志评价,按照教师在线教学规范,课后教师在线填报直播教学日志5765篇,从师生课堂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自评;教育教学指导组阅读每一篇直播教学日志,为关注到学生个体的教师点赞,特别关注反映教育教学发展轨迹的教师,和他们在线笔谈、探讨在线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方法,推动在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2月3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融课堂”正式启动,当日上线教师189名,34598人观看直播。至截稿之日,观看直播高达751833人次。

“融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在特殊时期为同学们营造科学有序、健康文明、多姿多彩、和谐温馨的居家学习文化氛围。同时,还同步开启了“名师课堂”课程。线上教学为思维力生长而教,让学习真正发生。

4 快速积累,助力“融课堂”教育教学成果辐射推广。

自2月3日,“融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启动至今,钉钉直播自动录制在线课程19236节,各学科积累在线优课360节。

学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辐射推广“融课堂”教育教学成果。“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省级教育讲座3次,省内在线会议交流4次,向帮扶学校输送在线课程1068节,市级在线优课展示1次,制作发表微信公众号文章102篇,浏览量90000余人次。

疫情期间,构建实施“融课堂”云生态教育教学模式,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借鉴拓展已有实践成果,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倾力建设师生和家长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就必然会培育出学校新的教育教学增长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