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陈振中

◆陈振中山西省潞城市第一中学047500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组织、答后评价和鼓励这三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是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笔者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吃透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从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空问、泛问、随意问。

2.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兴趣性。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效果也不一样,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往往会使学生有强烈的探求欲望。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在一堂课中,有层次的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逐步引向更高的层次与更广阔的领域。例如,在讲《肖邦故园》一课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有层次地设计如下问题:在作者的笔下,肖邦故居是个怎样的地方?肖邦故园有何独特的美?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有何联系?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分别是从浅层理解到分析综合再到评价探究层层深入。只有这样由浅入深体现不同层次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认知逻辑顺序,教师才能够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文本。

二、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保障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班级的整体风貌,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和切入点。所以,教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课堂,也不能使用产生歧义的语言,面对全体,就是以每一个个体作为出发点和目标,因此必须使用中性的事例和语言。

2.提问时表述要清晰简洁。首先,问题最好是提前预设的,不是上课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学生答不出时该如何引导,如何追问,都需要预设,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上课时随意变更问题或无端增加问题,使语言变得很啰嗦,从而导致问题表述不清楚;其次,课堂上教师一次应只提出一个问题,不应该出现一系列的连续问;再次,教师应使用简洁自然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课堂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或太专业的学术语言。

3.侯答的时间要留足。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些细微的举动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同学,则可能对这一问题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细微举动。

4.叫答时要面向全体。教师在叫答时,应尽量扩大课堂参与面,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对问题做出反应,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对优等生可以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分析性的、评价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

三、答后及时评价和鼓励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补充

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及时妥善地处理,是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反映教师提问技巧、促进课堂提问中师生相互影响、保证提问有效性的重要补充。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反应和满意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能鼓励学生进一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既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耐心听学生答完,再给予评价,或许学生的思考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独创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依赖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

总之,老师的语言要有很好的亲和力,在关键时候给学生积极的欣赏和激励。无论如何,不讥讽、挖苦学生,给课堂、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造成恶劣的影响。而且这种要求应该贯穿教师教育的始终,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牛锡亭张晓艳王荣生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有效性.《中学语文教学》,2010,(9)。

[2]赵立敏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技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