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对其MRI片的征象进行分析与记录。结果50例患者共累及脊椎148个,包括累积附件5个、累及椎体19个、累积附件与椎体124个。依据椎体形态和椎体病变特点,对受累的143个椎体进行分型。其中,I型23个、II型37个、III型47个、IV型36个,全部或大部椎体信号异常伴压缩骨折。累及附件的129个脊椎中,107个有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相邻部分同时受累,101个病变椎弓根及附件其他部分外形增大。结论脊椎转移瘤可使得多脊椎遭到累及,MRI诊断法能对累及情况作出有效鉴别诊断。

  • 标签: 脊椎转移瘤 MRI 诊断鉴别 价值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拓展光谱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该方法利用一组标准样品估计源机光谱和目标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光谱,然后利用差异光谱将其他样品的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从而扩充目标机光谱的数量,建立目标机的稳定建模。使用三台不同仪器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少量的标准样品光谱可以将大量源机光谱转移为目标机光谱,建立目标机的模型进行准确预测。该方法对仪器的更新替换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多元校正 模型转移 差异光谱 拓展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干预对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淋巴瘤患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奇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化疗后的营养状态(包括营养状况及总淋巴细胞和血清白蛋白计数情况)。结果对比观察化疗后的两个周期,治疗组营养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对比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干预对淋巴瘤患者营养状态有积极疗效,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饮食干预 淋巴瘤 营养
  • 简介:目的了解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对92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与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出现水肿的时间为术后0~149个月;无诱因水肿占64.13%;其中9例患者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中,除精神健康外,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结论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护士应当给予关注并结合发病及治疗情况提供优质护理.

  • 标签: 下肢 继发性 淋巴水肿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氟达拉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治疗患者31例,治疗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有效治疗患者21例,治疗有效率为5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且治疗过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和复发例数更少,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采用氟达拉滨配合环磷酰胺进行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减少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淋巴瘤合并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提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肠梗阻的病程,减轻梗阻症状,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减轻肠梗阻不良后果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58例行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术治疗的颌颈部脂肪堆积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主诉为下颌、颈部脂肪堆积而主观同意采用吸脂手术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吸脂用注射器选择20ml容量型,选择钝头、细的套管,局部肿胀麻醉后行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术。结果患者平均吸脂量(33.8±8.2)ml,均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满意度100%。术后12例(23.1%)出现局限性的瘀斑,患者术后无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皮肤回缩良好,未出现局部地区麻木、硬结、感染、坏死、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外形自然美观。结论应用人工注射器负压吸脂治疗下颌及颈部脂肪堆积对于以达到容貌美观的美容患者具有有较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适用于较小面积的脂肪堆积部位,该术式具有定位准确、吸脂量可控、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人工注射器 负压吸脂术 颌颈部脂肪堆积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戍像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为头颈部动脉瘤的患者23例,所有病例均行n4排螺旋CTA检查,对其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并DSA检查结果作比较,以评价64排螺旋CTA在头颈部动脉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倒患者共11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2个.前交通动脉1个,后交通动脉2个,大脑前动脉1个,大脑中动脉1个,大脑后动脉1个。以手术或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64排CTA准确诊断11个动脉瘤,2个为假阳性,64排螺旋CTA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头颈部动脉瘤的具体形态、位置、流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其诊断头颈部动眯瘤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论:64排螺旋CTA在头颈部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它作为一项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手段,可作为术前常规及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血管成像 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颈部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宽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动脉斑块 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在儿童颈部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96例小儿颈部肿块,门诊行细针穿刺后进行细胞学病理诊断.结果296例病例中,成功作出诊断的有268例,约占88.2%,其中淋巴反应性增生248例,恶性淋巴瘤6例,梭形细胞肿瘤5例,唾腺来源肿瘤2例,腮裂囊肿2例,甲状舌管囊肿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颈部淋巴结核1例,血管瘤1例,钙化上皮瘤1例,33例不能肯定诊断,建议手术活检,最终有11例接受手术,均为淋巴炎,其余随访.结论FNAC在儿童颈部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具有快速、便捷、经济、安全、准确的优点,特别适合性质不明的肿块筛查.

  • 标签: 细胞学技术 方法 门诊病人 儿童
  • 简介: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 标签: 分类转移 盈余管理 政策监管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及其转移途径的CT、MRI表现,评价CT结合MRI诊断胆囊癌转移途径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并伴有转移的患者,将其CT、MRI表现总结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对胆囊癌转移途径的诊断价值。结果:胆囊癌转移途径主要分为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胆管内转移及腹腔内种植转移。CT、MRI的结合应用对其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结论:CT、MRI相结合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能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胆囊癌的扩散程度及浸润范围。

  • 标签: CT MRI 胆囊癌 转移
  • 简介:随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颁布,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现状分析,着重研究农民工的转移接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关的对策,提出了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必要性,以及对保障农民工权利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农民工 基本养老保险 转移接续
  • 简介:摘要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产业配套能力欠缺、现代物流业落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理论,从中部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展开,研究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从产业配套完善、物流建设、政府作用、环境保护和区域间合作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引导东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要做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配套,提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就业和打工人员返乡,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城镇化;东部地区释放出空间,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移,不能强迫企业去做。

  • 标签: 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西部地区 产业布局 政府引导 有序 市场经济规律
  • 简介:首先将文献元分析与调研访谈分析相结合,识别和提取了影响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20个因素;然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将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6类,即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机会、回任匹配、社会支持和知识特性;在此基础上,对6类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对不同维度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六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6类因素对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的知识转移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跨国公司 回任人员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 简介:从产业转移概念出发,对产业区域转移实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认为根据已有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中国产业转移发生情况的基本结论:①中国在整体上以及东中西部和四大板块之间只有较少的相对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中西部转入东部,资源依赖型产业从东部转入中西部。③东部地带各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较大。④东部地带各省份内部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更大。⑤不同区域尺度上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对国内产业转移实践引发的梯度理论、产业转移滞缓原因、政府参与产业转移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

  • 标签: 产业转移 实证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