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状态预测颈部淋巴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与侧颈淋巴的相关性.结果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Ⅵ区淋巴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超声和增强CT(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在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ce协作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2月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超声、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ROC曲线,得出Q^*值,进行X检验。结果共17篇(1682例)文献被纳入。超声、CECT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2、0.61和0.92、0.86。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二者Q^*值(0.7718和0.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超声与CECT诊断价值相当,但超声的特异度高于CECT。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超声检查并进行甲状腺手术的3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评估颈部淋巴有无转移、中央组淋巴有无转移、颈侧组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308例患者行淋巴清扫,7例患者未行淋巴清扫。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部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8.8%(50/129),特异度为96.1%(172/179),阳性预测值为87.7%(50/57),阴性预测值为68.5%(172/251);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31.4%(38/121),特异度为96.7%(181/187),阳性预测值为86.4%(38/44),阴性预测值为68.5%(181/264);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为80.9%(34/42),特异度为98.4%(262/266),阳性预测值为89.5%(34/38),阴性预测值为97.0%(262/270)。以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有无转移作为一项评估手段预测颈侧组有无转移,其敏感度为59.5%(25/42),特异度为92.8%(247/266)。6.4%(17/264)的术前超声检查判断中央组淋巴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转移。4.3%(8/187)的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央组淋巴转移患者中术后颈侧组淋巴转移。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评估中央组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常规的中央组淋巴清扫是必要的;术前超声检查评估颈侧组淋巴有无转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术前超声怀疑颈侧组淋巴转移的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的清扫是必要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阳性与侧区淋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数=1(A组,n=21),中央区淋巴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P=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67,95%CI1~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T3~4或中央区淋巴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侧区淋巴结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肠癌淋巴的相关临床病理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的6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x2检验来研究相关临床病理原因和大肠癌淋巴存在的联系。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大肠癌淋巴主要与患者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有关联,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这些方面,其中浸润深度是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中央区淋巴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清扫
  • 简介: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与否是判断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扫,术后易出现淋巴水肿、上肢疼痛等并发症。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在术前应用超声定位可疑的前哨淋巴进行病理活检,然后确定术中淋巴清扫范围,可以避免手术创伤过大而影响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1]。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规律。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3088个,有转移淋巴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率增高,肿瘤大于5cm,淋巴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方法在诊断宫颈癌淋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2年01月—2014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治疗的78例宫颈癌淋巴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对照组多层螺旋CT平扫的方法进行扫描,给予研究组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方法进行扫描,将CT诊断的宫颈癌患者的骼内、骼外、骼总与腹主动脉周围的转移淋巴数据,以手术后清除淋巴手术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为标准,研究组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的扫描方法诊断淋巴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骼内组30.8%,骼外组33.3%,骼总组23.1,腹主动脉周围组10.3%,总检出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7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方法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检出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医学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EC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E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EC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EC患�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总体生存率 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产生颈部VI淋巴和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234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颈部VI淋巴和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联系。结果:30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0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10.596)颈部VI淋巴肿大;28例桥本氏病,8例(28.6徇颈部VI淋巴肿大;51例甲状腺腺瘤,2例(3.9%)颈部VI淋巴肿大;11例甲状腺癌,8例(72.8%)淋巴肿大,9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例(33.3%)淋巴肿大。结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了结合临床症状外还应该加强超声颈部VI淋巴检测,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等具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超产生颈部VI淋巴结 甲状腺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喉癌与下咽癌淋巴的临床检查。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7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予以颈部彩超检查,并同术前触诊、术中淋巴探查以及病理检测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彩超检查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触诊不容易检查出来的小淋巴,通过病理证实触诊没有查出的淋巴中有转移癌。如果彩超检查结果淋巴超过1.5cm,则发生淋巴癌的机率显著增加。如果颈淋巴受到侵袭,或是突破包膜,能确诊成颈淋巴癌。结论喉癌、下咽癌患者应在术前应用彩超检查颈部淋巴,并且检查结果可作为颈部廓清治疗的有力依据,对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喉癌 下咽癌 颈淋巴结转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进行诊断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5月—2014年05月相应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完成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的检测结果诸多为最终的长径和短径比小于2,并且内部回声也非常不均匀。结论针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发生转移的患者利用彩超进行检查,最终获得了非常高的检出率,特征显著,灵敏度较高。

  • 标签: 彩超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转移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食管癌 局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的T3/T4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淋巴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入组结直肠癌的淋巴率为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1)、肿瘤大小(P=0.029)、大体类型(P=0.013)、分化程度(P=0.009)、浸润深度(P=0.002)及送检淋巴数(P=0.021)与淋巴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结直肠癌淋巴相关因素的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P=0.013,OR=2.708)、分化程度(P=0.020,OR=2.397)、大体类型(P=0.026,OR=2.330)、年龄(P=0.043,OR=2.089)。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发生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肿瘤 颈外动脉灌注 紫杉醇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常规超声、脉冲声辐射力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颈部淋巴肿大患者107例(淋巴179枚),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45.7岁。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记录颈部淋巴的边界、回声特征、长径、短径、血液信息、钙化灶有无和坏死情况等。再行ARFI技术检查,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从而获取病灶的VTQ值。结合病理结果将179枚淋巴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组,绘制患者的ROC曲线,并确定VTQ的诊断临界值。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的诊断的效果。结果经过检验,在检测的颈部淋巴中,良性组VTQ值为(2.11士0.94)m/s,恶性组(4.65土2.3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VTQ诊断界值为2.601m/s,用ROC曲线和VTQ临界值得到其诊断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结论ARFI技术在诊断颈部淋巴方面具有可行性,并有助于判断颈部淋巴的良、恶,从而为淋巴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ARFI技术 颈部淋巴结 VTQ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R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结肠癌术后蜡块标本重新切片,经HE染色并由该院病理科医生重新阅片确诊;另取6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恶性的结肠组织(视为良性结肠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ER4在结肠癌各组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HER4在Dukes分期为A期的结肠癌组织中均呈非过度表达,B期过度表达率为35.71%,C期过度表达率为75.00%,D期过度表达率为80.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有淋巴的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为75.00%,而无淋巴的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为35.48%,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0)。结论HE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明显增强,并且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病理分型等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较晚、有淋巴以及浸润溃疡型的患者HER4过度表达较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鉴别舌鳞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42例舌鳞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并比较舌鳞癌转移淋巴与非转移淋巴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测量各淋巴的长径(L)、横径(S)、T2信号强度、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者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评价上述各项指标鉴别舌鳞癌及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淋巴短径(S)、长径(L)、平均ADC值与非转移淋巴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和常规MRI术前诊断出的转移肿大淋巴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淋巴S/L、T2信号强度与非转移淋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面积分析淋巴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淋巴阳性准确度最高。结论在常规影像学基础上,定量分析测量ADC值有助于舌鳞癌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的检出。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舌鳞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指标与胃周淋巴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及病理指标预测淋巴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CT图像,测量CT图像上病变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术后评估病变的分化程度,p53、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胃周淋巴情况。按是否有胃周淋巴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在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强化差值及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异。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以上参数中预测胃周淋巴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与转移淋巴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计量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36例患者手术证实胃周淋巴,余21例未见淋巴转移患者病灶的CT体积[(33.0±25.0)cm^3]显著大于无转移患者[(33.0±25.0)cm^3vs.(6.4±4.4)cm^3,P〈0.05],但两者强化差值无显著差异。淋巴患者病变的EGFR阳性率(24/36)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9/21)(P〈0.05),但两者Ki-67和p5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仅有肿瘤体积及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的独立因素(P〈0.05),且肿瘤体积与转移淋巴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cm3为肿瘤体积对转移淋巴的最佳预测界值(灵敏度100.0%,特异度87.5%)。低分化患者的淋巴数也显著高于中分化患者(P〈0.05)。结论CT上胃癌病灶体积及组织分化程度与胃周淋巴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的预测。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癌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