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防范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的86例PICC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3例)、观察组(n=43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5.58%低(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可保证PICC置管安全,减少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干预满意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防范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PICC静脉输液患者,总计12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60例,观察组行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干预、患者6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依从性、PICC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炎、局部渗血、感染、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科护理干预 PICC 依从性 满意度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周静脉 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层级护理管理应用于白血病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PICC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白血病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感染症状评分(导管相关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症状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较高(P

  • 标签: 白血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层级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PICC(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我院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6月我院建立PICC门诊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在导管留置时间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应用PICC专科护理门诊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置管安全。

  • 标签: PICC 专科护理门诊 导管管理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肿瘤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9例设为观察组,进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优质护理,将另外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管保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PICC置管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置管保留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接头对血液疾病患者PICC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8例PICC置管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观察2组患者PICC使用情况。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回血率、针刺伤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观察组与使用肝素帽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堵管率、回血率及针刺伤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时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能使导管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且安全。

  • 标签: 血液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 正压接头 肝素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儿接受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6.67%<30.00%,χ2=5.455)以及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13±3.32)分<(45.51±3.71)分,t=7.019]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3.33%>73.33%,χ2=4.320)、护理后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76.65±5.24)分>(69.53±4.08)分,t=5.872]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0.00%>66.67%,χ2=4.81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儿的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应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儿的身心状态,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栓塞(VT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儿科血液病中心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90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予以PICC置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VTE诊断,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08例患儿中发生VTE 19例(2.09%),其中13例出现明显症状、6例为无症状性VTE;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AML患儿所有血栓均发生于上肢,而ALL患儿约一半的血栓发生在其他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372,95%CI:1.790~131.993,P<0.05);而化疗前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穿刺部位、穿刺次数、送管次数、感染、导管异位、静脉高营养治疗、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与PICC相关VTE发生无关联(均P>0.05)。化疗药物与ALL患儿PICC相关VTE发生无关联(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应用PICC是可行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可能与PICC相关VTE发生有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急性白血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2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为病例组,208例计划拔管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危险因素 护理 感染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管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乳腺肿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4例。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循证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循证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50例(92.59%)与常规组45例(83.33%)相比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循证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4例(7.41%)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22.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乳腺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接受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58例,按是否伴有相关并发症,分为甲(是,10例)和乙(否,48例)组。分析相关并发症,并综合防护对策。结果 甲组患儿中,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分娩孕、平均体重、性别、呼吸窘迫、置管时间与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关,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并发症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30例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5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15例记作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于满意度的对比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更好,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肿瘤科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食管癌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PICC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5月,此期间收治患者48例,以随机抽签法将上述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24,采取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n=24,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食管癌PICC化疗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食管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化疗患者静脉置入PICC输液效果。方法:挑选PICC静脉导管内注药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前瞻性护理,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小于对照组(14/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日常管理中,对肿瘤化疗治疗的病人进行PICC置管监护,可有效降低PICC的置管并发症,对医护人员业主评价远好于纯粹的日常管理。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肿瘤化疗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延续护理服务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用于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延续护理服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