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 PICC进行维护以保持其通畅。方法 回顾性总结为 76例置管的患者维护过程。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祥细的宣教,精心的护理,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均已达到保持通畅的目的。结论只要规范维护 PICC导管,讲宣教落实到位,并进行正确的的冲封管,就能保证导管通畅,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标签: PICC 导管 正常维护 保持畅通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及护理策略的综述,以提供现阶段该类患者PICC 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类并发症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8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置管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标准流程 导管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护理中应用静脉置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局部出血、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应用静脉置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保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期间的护理方法,结合导管堵塞的预防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23%<25.81%,χ2=4.679)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23%<25.81%,χ2=4.292)相对更低(P<0.05),而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55%>25.81%,χ2=4.29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PICC置管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堵塞的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恶性肿瘤 PICC 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施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50例)视为观察组;部分患者施行一般护理视为对照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疼痛、便秘、恶心呕吐、心理问题产生几率。对比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评分等,并结合我院自制的满意问卷询问患者的感受,总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 12%不良症状几率,对照组为 16%。观察组护理中护理的各项指标评估分值均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为 94%。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利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更能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几率,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较为突显,患者对护理认可度高。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肿瘤内科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行PICC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体组(50例,应用整体护理)、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置管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整体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0%)高于常规组(80.0%)(χ2=6.061,P<0.05),且非计划性拔管率(2.0%)低于常规组(14.0%)(χ2=4.891,P<0.05);整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常规组(24.0%)(χ2=8.306,P<0.05);整体组患者置管时间[(349.62±56.61)d]长于常规组[(289.15±71.31)d](t=4.696,P<0.05),且满意度评分[(89.54±3.61)分]高于常规组[(80.23±2.32)分](t=15.341,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PICC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较佳的干预效果,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导管脱出等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肿瘤 安全管理 时间因素
  • 简介:【 摘要 】目的 : 分析 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针对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时间段: 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8 月,择取我院收治的 60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其中,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 PICC 针对性护理,以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 结果: 在 PICC 针对性护理的运用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 P < 0.05 。 结论: 对肿瘤患者实行 PICC 针对性护理,全面改进了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置管 针对性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2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为病例组,208例计划拔管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发生感染(38.5%)、静脉血栓(30.8%)、穿刺点渗血渗液(15.4%)和导管脱落(11.5%)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9.1%、10.0%、8.1%、2.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8、9.097、1.471、5.84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感染、穿刺点渗血渗液,是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8.308、1.471,均P<0.05)。结论了解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在日常使用及维护过程中采取有效、及时的护理对策,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以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危险因素 护理 感染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病人留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采取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26 例纳入本文实验,将 126 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 P 〈 0.05 表示。 结论: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留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常见的包括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养液污染、技术较差、进针角度较大或深,封管方法不正确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的作用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在小儿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作出探究。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9年 01月到 2019年 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186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配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舒适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各 63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患儿不良反应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缓解治疗疼痛,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肿瘤 三向瓣膜式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 舒适护理
  • 作者: 杨方英 华荣誉 吴婉英 毕丹凤 吴怡 王锦毓 高利琴 梁冠冕 吴红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2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杭州 310053,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静脉治疗中心,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1 032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PICC置管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检验,采用图形校准法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史(HR=27.82,95% CI 8.17~94.88,P<0.01)和高脂血症(HR=3.01,95% CI 1.31~6.93,P=0.009)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1(95% CI 0.63~0.80),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1、2、1个月内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概率的校准曲线略偏离标准曲线,提示该模型有可能高估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结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可操作性强,可以用于预测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从而识别高危患者,为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 列线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 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用药与护理,观察组 PICC给药与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治疗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置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患一体化模式对降低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 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护患一体化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 57例,比较负面情绪、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结果:两组干预前负面情绪指标的各评分无差异, P> 0.05;研究组干预后较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研究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状态与生命活力的分值较对照组均高,研究组并发症率( 7.01%)较对照组( 21.05%)低, P< 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护患一体化模式能缓解负面情绪且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护患一体化模式 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40 例采用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采取 PICC肠营养支持治疗 ,配合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 ,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延长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使患者顺利完成肠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肠外营养支持 胃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在乳腺癌患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院外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微信教育方式延续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导管观察得分(31.42±3.58)分,导管维护依从性得分(22.47±3.18)分,导管管理信心得分(16.84±2.87)分,异常情况处理得分(15.25±3.64)分,信息获取得分(17.66±2.79)分,带管运动得分(21.68±3.44)分,带管日常活动得分(30.37±3.7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59、10.521、9.886、12.354、10.648、9.677、13.521,均P<0.01)。观察组置管必要性掌握得分(92.41±1.65)分、携管观察要点掌握得分(93.54±1.88)分、携管注意事项掌握得分(96.25±1.34)分,对照组分别为(82.76±3.13)分、(85.37±3.49)分、(84.75±4.0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21、12.512、10.884,均P<0.01)。观察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为0、静脉炎发生率为2.27%(1/44)、导管堵塞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移位发生率为4.55%(2/44)、导管破裂发生率为2.27%(1/44),均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18.18%(8/44)、25.00%(11/44)、29.55%(13/44)、15.91%(7/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5.021、6.412、6.851、4.021,均P<0.05)。结论微信用于乳腺癌患者PICC带管院外护理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掌握导管维护知识,减少院外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导管,留置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微信 健康教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