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骨导式助听器应用在老年人听力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全年在我院接受骨导式助听器干预的听力障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人数为100例,将其分为两组,为骨导式助听器组和常规干预组,分别采用骨导式助听器方法和常规干预方法,对两组老年患者干预前后智力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听力评分数据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给予干预后,与常规干预组患者进行比较,骨导式助听器组患者的听力评分更高,效果更好,数据存在组间差异(P

  • 标签: 老年人 听力障碍 骨导式助听器
  • 简介:摘要:语言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要能力,但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来说却直接影响了后期语言的形成,而且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沟通方式和普通学生不同,难以和他人进行正常沟通,随着年龄的成长与社会过少的接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卑和焦虑等负面心理。因此,针对听障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助推听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避免生活和交际不便对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探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对策。

  • 标签: 特殊教育 听障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  【摘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它和写作、阅读教学不同,难以在题海战术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一些学生在英语听力考试的一遍播放题目中难以理解其大致意思,英语听力水平总体较差。基于此,高中的英语老师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分析学生听力障碍,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高中生听力的综合水平。

  • 标签:   高中英语 听力障碍 对策探究
  • 简介: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听力障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焦点问题。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培养听力障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 标签: 听力障碍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
  • 简介:摘要关于睡眠障碍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但在儿科尤其是对0~5岁儿童睡眠障碍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为提高儿科医生对0~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认识,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0~5岁婴幼儿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发病率高,儿科医生对此方面认识较差。睡眠障碍对0~5岁患儿认知行为发育有深远影响。

  • 标签: 0~5岁儿童 睡眠障碍
  • 简介:学习障碍是一个比较新的、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从单一的采用某种干预模式到综合利用多种干预技术,在全纳中重视个别化教育的指导,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训练提出了一些以后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儿童 学习障碍 干预训练
  • 简介: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利用背景知识,对文字符号进行加工的过程,通常在阅读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存储了阅读的背景知识,而阅读的过程,也是将静态的知识向解码文本的动态知识的思维转化的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儿童出现阅读理解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利用背景知识,突破儿童阅读理解障碍的策略。

  • 标签: 阅读理解障碍 背景知识 原因 突破
  • 作者: 邹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达州635000)【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61-01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优生优育的观念越来越强,也极度的得到重视,每个家都希望培养出一个优等孩子,所以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长大成人,家长们都时刻关心孩子在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发生的细微变化,发生问题时家长也能及时的给予相应的纠正和帮助,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就会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治疗,这对孩子能正常健康的发育成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儿童期发生生长障碍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什么是生长障碍,从定义上来说,是发育时期的儿童,跟同样种族、同样性别、同样年龄的发育期孩子相比较,其身高都低于标准身高的第三百分位以下,统称为生长障碍。(一)根据病理学研究表示,对于器质性的儿童发生生长障碍时,大多数都是由于一些慢性疾病所引起的,无论是哪种疾病引起的最终都会导致儿童对于食物的有效射入、合理的吸收、正常代谢和排出造成了影响,使之导致生长障碍。但是对于非器质性的儿童发生生长障碍时,常常是因为生长的环境没有受到关注而被忽略,或者是各方面因素剥夺了正常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导致了生长障碍。在这些不被关注的患儿当中有80%的患儿不能找到抑制其生长障碍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落后贫穷导致长期的营养供给不足,不了解正确喂养方面的知识,吃的食物不合理不容易被良好的吸收等因素有关,比如因为贫穷没有钱买奶粉而过度稀释奶粉,奶粉过于稀稠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或者是母亲太疲劳和有压力导致母乳营养不良无法供应充足,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发生生长障碍。还有就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生长障碍,由于看护人自身精神情绪就比较抑郁、沮丧或者婚姻受到危机生活困难等,都与发病有重要的意义,孩子的精神、交流都不能从看护人中得到满足也是重要的诱因。(二)除了病理学方面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影响生长障碍的因素。1、遗传学因素,遗传因素对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会受到父母遗传的影响。无论是身高、皮肤颜色、脸部的特征、头发的颜色、对于疾病的易感程度、性成熟的早晚都会得到遗传。父母有代谢性缺陷的疾病,或者染色体异常畸形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2、性别的因素,由于男孩和女孩生长发育的不同,对于身高、体重的标准也有差别,女孩照男孩身高、体重相比都较小,但是其它方面比如语言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儿童言语语言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大多数家长受到儿童说话晚、口齿不清、发音错误等问题的困扰,找不到相应的医疗部门解决此问题。国外报道2岁儿童言语语言障碍达到17%,3岁达4%~7.5%,6岁达3%~6%[1]。学龄前儿童中,约7%~10%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而3%~6%的儿童有言语感受或表达障碍,并影响日后的阅读和书写。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尤为重要[2]。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言语语言障碍 早期干预治疗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问题 口齿不清
  • 简介:智障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沟通表达能力差、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或重复刻板行为、专注力低、情绪行为异常、自伤、攻击性行为等,如不进行矫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然而,孩子问题行为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矫治的方法也必须是多样的、全面的。首先要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做到家校教育方式方法的统一。同时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到一人一方法,一事一措施。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世界,知其所想,知其所求。

  • 标签: 智障儿童 行为矫治 家校合作 科学方法 爱心责任
  • 简介:摘要关于睡眠障碍已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但在儿科尤其是对0~5岁儿童睡眠障碍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为提高儿科医生对0~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认识,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0~5岁婴幼儿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发病率高,儿科医生对此方面认识较差。睡眠障碍对0~5岁患儿认知行为发育有深远影响。

  • 标签: 0~5岁儿童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药物治疗是抽动障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个体化地把握其应用指征,药物的选择亦需要权衡获益与风险。现对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行概述和评价,旨在获取相关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当前最佳证据,以提高临床用药决策水平。

  • 标签: 抽动障碍 药物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TD)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TD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以抽动为主诉就诊并确诊为TD的患儿纳入研究组(n=122)。对照组(n=106)为同期在本院就诊,排除TD病史儿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年龄及男、女儿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自行设计的《儿童抽动障碍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TD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15项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管教严厉、儿童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等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管教严厉、儿童易发脾气/性格敏感、饮食偏嗜、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及ADHD、家族抽动症病史为TD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P〈0.05)。未发现TD同生产方式、出生体重、母亲年龄、胎龄、围生期窒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防治TD应注意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平衡日常饮食、调试儿童性格、调节儿童免疫功能以增强抵抗力等。

  • 标签: 抽动障碍 相关因素 LOGISTIC分析 儿童
  • 简介: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愈显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智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残疾,以及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他们的歧视、家庭教育不当等多方面的因素,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残疾学生心理问题较正常孩子多得多。所以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偏差的纠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更好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普通教育“主流”中,从而缩小智障学生与健全学生的差距.加强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 标签: 智障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