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内容及要点。方法通过对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分析,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提出的一系列护理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实施护理措施,并对此评价。结果30例患者痊愈。结论气管切开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为了确保危重患者的呼吸顺畅,在抢救患者时常需采取气管切开术维持生命。气管切开是抢救和诊治危重患者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一旦护理措施不当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做好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气管切开拔管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肛周脓肿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28例,A组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B组则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89.29%)显著高于B组(71.43%,P<0.05)。结论针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效果好于切开引流术,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挂线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两种不同方式干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对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刚周功能、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切开挂线干预方式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更佳,由于切开引流干预方式,患者施术后康复期明显缩短,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挂线 切开引流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将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参照组进行单纯切开引流,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比较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用于肛周脓肿治疗中,前者较后者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根治性切开引流术 单纯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切开引流及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本院共62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采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根治性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能快速控制感染,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术后恢复快,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根治性切开引流术 单纯切开引流术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针对肛周脓肿问题进行两种手术形式的对比分析,即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对疗效做以临床讨论。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肛周脓肿,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术,观察组则为切开挂线术,分析不同策略的成效。 结果: 从 手术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12.2±2.7 ) min 、( 18.3±0.9 ) d 和( 15.1±2.7 ) d ,对照组为 ( 16.8±3.1 ) min 、( 26.1±1.8 ) d 和( 24.7±1.9 ) d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0%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安全有效。 结论: 采用 切开挂线术对于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跟更为安全,可以控制并发症,减少脓肿复发,并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治疗用时,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肛周脓肿患者应用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肛肠科中随机抽取36例肛周脓肿患者,均取自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切开引流术治疗,实验组运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低位肛周脓肿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切开根治术与切开挂线术两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纳入94例因低位肛周脓肿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每组,每组均纳入47例。治疗1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2组采用切开根治术。对照与探究切开挂线术、切开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治疗有效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切开根治术 切开挂线术 低位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52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7,14天,1,2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7,14天患者的FL评分较术前增加(P<0.05),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明显增加(P<0.05);术后1,2月FL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稳定性,至术后1月,所有检查项目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泪膜 青光眼 干眼
  • 简介:摘要Kahook双刃刀(Kahook dual blade,KDB)内路小梁切除术作为微创青光眼手术中的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对小梁网进行切除,且不破坏临近组织,降低房水排出阻力,进而降低眼压,对多种类型青光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滤过泡依赖手术比较,其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不破坏结膜,不影响后续手术。本文对KDB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原理、手术步骤、有效性、安全性、联合手术等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80-284)

  • 标签: 青光眼/手术治疗 Kahook双刃刀 内路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的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的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浅前房 可调节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方法总结十年来小梁切除手术982眼,统计和分析了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常见原因。结果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在于制作的巩膜瓣太薄。另一个原因是小梁切除长度与巩膜瓣等长,易于形成滤过过强。结论明确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在围术期积极处理,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目的。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 并发症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所接收的 82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形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复合组,各组分别为 41例。传统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复合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传统组和复合组的治疗效果、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复合组的视力改善率 37例( 90.24%)显著高于传统组 28例( 68.29%),复合组的眼压( 15.25±2.08) mmHg显著低于传统组( 27.99±3.97) mmHg,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1例( 2.44%)显著低于传统组 7例( 17.07%),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改进的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51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如下改进的小梁切除术:1.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并多次放液降压,2.隧道刀制作薄层大巩膜瓣并紧密缝合,3.术中散瞳、术毕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等。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随访1-6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4611~:,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2眼。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后的小粱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不同切口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南阳南石医院眼科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128例(12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手术后,单切口组有效率为95.31%(61/64),双切口组有效率为90.63%(5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6,P=0.300);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25,47.712;P=0.000,0.000);手术后两组眼压有明显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有明显提高,两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双切口组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率分别为60.94%(39/64)和79.69%(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9,P=0.020);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前葡萄膜炎、玻璃体脱出、前房积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双切口高于单切口手术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