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李海燕

昌吉州人民医院眼科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82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形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复合组,各组分别为41例。传统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复合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传统组和复合组的治疗效果、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复合组的视力改善率37例(90.24%)显著高于传统组28例(68.29%),复合组的眼压(15.25±2.08)mmHg显著低于传统组(27.99±3.97)mmHg,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44%)显著低于传统组7例(17.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

青光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终身性眼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眼压的不断升高将会导致视神经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严重损伤了患者的视功能,目前,临床上部分患者需采取手术的方式降低患者眼压,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1]。小梁切除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治疗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黄斑水肿、浅前房、滤过泡失效以及无前房等并发症,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2]。近几年来,伴随临床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已经被临床所广泛应用,具有手术成功率高以及手术恢复快等优势,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82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形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复合组,各组分别为41例。其中,传统组男性21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45.25±1.18)岁;复合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45.83±1.46)岁。各组患者的性格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传统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浸润麻醉,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充分暴露浅层巩膜后,采取灼伤的方式进行止血治疗,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厚度为巩膜厚度的一半即可。剥离巩膜瓣直到清亮角膜区为止,角巩缘垂直切开巩膜全层,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做周边虹膜组织切除,进行整复后于巩膜瓣顶端以及巩膜瓣两侧切口使用尼龙线进行缝合,打结以及调节缝合松紧程度后密闭缝合球结膜,于结膜下注射2.5mg的地塞米松,使用敷料常规盖眼。

复合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的操作方法与传统组相同,巩膜瓣下放置浸泡0.2mg/ml丝裂霉素C的医用棉片,3min后取出,同时使用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缝合巩膜瓣两端,并于巩膜瓣两侧外放置可以拆除的缝合线,重建前房后适当调节缝合线松紧直到房水完全滤除后结扎,调节缝合线后完成手术。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传统组和复合组的治疗效果、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均使用SPSS21.0软件开展统计学的分析和处理,利用(5df746c70afb6_html_8465dc351fdf7ebd.gif ±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各组的临床效果比对

复合组的视力改善37例(90.24%)显著高于传统组28例(68.2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治疗后各组的临床效果比对[n%]

分组

例数

视力提高

视力不变

视力下降

视力改善率

复合组

41

37(90.24%)

3(7.32%)

1(2.44%)

37(90.24%)

传统组

41

28(68.29%)

8(19.51%)

5(12.20%)

28(68.29%)

卡方值

- -

- -

- -

- -

6.011

P值

- -

- -

- -

- -

0.014

2.2治疗后各组的眼压水平比对

复合组的眼压(15.25±2.08)mmHg显著低于传统组(27.99±3.97)mmHg,T值=18.201,P值=0.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后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

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44%)显著低于传统组7例(17.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治疗后各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n%]

分组

例数

浅前房

脉络膜脱离

黄斑水肿

并发症发生几率

复合组

41

1(2.44%)

0(0%)

0(0%)

1(2.44%)

传统组

41

4(9.76%)

3(7.32%)

0(0%)

7(17.07%)

卡方值

- -

- -

- -

- -

4.987

P值

- -

- -

- -

- -

0.026

3讨论

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主要是将传统小梁切除术作为基础,并联合丝裂霉素C以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进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丝裂霉素作为抗代谢药物的一种类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抑制纤维细胞生成的作用,改善滤过泡的形成[4]。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巩膜瓣缝合线的松紧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引流量和手术的成功几率,进而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眼压水平,极大程度改善了房水滤过过度、滤过不足的情况发生[5-7]

经过本组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复合组的视力改善率37例(90.24%)显著高于传统组28例(68.29%),复合组的眼压(15.25±2.08)mmHg显著低于传统组(27.99±3.97)mmHg,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44%)显著低于传统组7例(17.0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眼压水平,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丝裂霉素C需要充分冲洗,加强对于青光眼患者角膜以及结膜瓣的保护,同时,对于年龄较小以及筋膜囊较厚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适当延长丝裂霉素的放置时间,能够减少滤过道狭窄以及堵塞的情况发生[6]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

【参考文献】

[1]潘凤, 王静静, 王伟. 术后可调控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 实用防盲技术, 2015, 10(2):74-76.

[2]孙红艳, 黄振平.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16, 6(31):24-25.

[3]李效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5):644-646.

[4]张影影, 张立贵, 綦跃勤. 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的恶性青光眼[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12):2317-2319.

[5]曾益群, 欧阳君.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分析[J]. 河北医学, 2016, 22(10):1635-1638.

[6]张贇, 陈君虹, 吕喆,等. 粘小管成形术对比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浙江医学, 2016, 38(11):804-809.

[7]王雪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