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张涛著,中华书局2005年3月出版。全书31万余字,434页。本书是在作者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增订而成。作者致力于将易学思想放在秦汉历史进程中做深入全面的综合考察,重点探讨易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相互关联,展示易学思想在秦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书由前言和七章的内容组成。在前言中,作者指出秦汉易学研究和运用的高潮先后出现过三次,

  • 标签: 秦汉 思想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易学思想 2005年 思想文化史
  • 简介:<正>大体上说,《礼记》是秦汉之际和汉代初期儒家学者的著述;唐代“十二经”出现时,确立了作为儒家经典的学术地位.《礼记》四十九篇内容比较芜杂,刘向《别录》分为八类,近人梁启超细分为十类.但是,对“礼”的阐述无疑地是共同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礼记》的题材或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诠释《仪礼》和考证古礼,这些礼仪制度是此后儒家文化中的生活习俗的源头;二是孔门弟子的言行杂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礼”的生活实践;三是对“礼”的理论性论述.《礼记》中的这些内容,在社会的、人性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上,都显示出与原始儒学(孔子)及孟子、荀子儒学思想不同的变化、发展.

  • 标签: 《礼记》 “礼” “诚” 孟子 《中庸》 孔子儒学
  • 简介:荀子从本体的高度,将人的审美需求,视为人本性的一种需要,作为其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并把美作为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表达或物化形式,予以了肯定。这样,苟子从实现社会整体的理性整台及对个体感性的节制与改造出发,将审美引向了政治、伦理领域,虽然在当时美自身尚缺乏自足性,但却获得了为当时社会理性所能认同的人文内涵及存在价值,也因此礼文之美、美善相乐、中和之美成为苟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

  • 标签: 礼文之美 美善相乐 中和之美
  • 简介: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孙聚友一、儒家人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其理论学说,之所以能够在其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作用,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契合人类自身生存完善的思想精华。而儒家的人学思想,则是集中...

  • 标签: 人的存在 道德属性 人学思想 儒家人学 本质属性 思想探析
  • 简介:《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以知来藏往、本隐之显来预测吉凶、趋利避害,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在进退存亡、仕隐出处这一问题上,从蛊、遁诸卦中可以看出“与时偕行”的出处观念。先秦原始儒家在此基础上,对《周易》中隐逸行为的动机进行了道德化的阐释,将其归结于一种真诚的道德自觉和抗议精神,体现了儒家在道统与政统之间所始终坚持的一贯张力,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崇高道德气节和独立不屈的政治不合作态度。这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出处、进退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隐逸 出处
  • 简介:管子指出人性结构是一个二维结构,包括"心性"和"情性",二者存在辩证互动关系。为促进人性之心性与情性的良性互动,《管子》提出了解决之道。管子关于人性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指导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全面、立体地认识员工并建立正确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的良性发展。

  • 标签: 《管子》 人性 心性 情性
  • 简介:<正>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伦、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也不例外,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人格。他对天人关系、名实关系的考察,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成人”,即如何造就完美的人格,从而提出了人生的标准。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荀子的这一思想进行一下探析。

  • 标签: 荀子 理想人格 人格层次 三个方面 君子 人性
  • 简介:<正>荀子是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解诸子之蔽,取百家之长,建立了集大成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荀子还非常注重论兵。荀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儒家一脉相承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思想的发展、充实,显示着荀子自己的特色。

  • 标签: 荀子 兵学思想 富国强兵 富国富民思想 孙子兵法 新形势
  • 简介:在早期儒家哲学家中,荀子以礼学见长.荀氏之礼学,义精蕴奥,广博多方,引人注目.本文试从多个视角勾勒其理论内涵:荀子以礼为人类社会之根本,以天人同理主据天地自然而证礼,是为礼学之本体根源论;荀子言欲求天然,由养欲节求、欲物相长而论礼之缘起.将礼以人文之原则、文饰之技巧溶情感于理智、汇政治理性入民俗仪式,是为礼学之人本文化论;荀子由群论分,以礼明分使群,自异求同,从别索齐,隆礼至法,引法入礼,将制礼者、释礼者、执礼者归结于圣主君王,是为礼学之社会政治论.

  • 标签: 荀子 礼学思想 人本文化论 本体根源论 社会政治论
  • 简介:在季羡林先生浩瀚的著作中,翻译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有关翻译的论述虽然不是很多,但有着他对翻译的独到见解,凝聚着他深邃的思想与洞见,尤其是他严谨的译风,对今天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述评 季羡林 译学思想
  • 简介:“忠恕”在孔子儒学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朱熹解释其意义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就准确地指出了它在词性上既有形容词性又有动词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含义不会局限于道德一域,而是具有极丰富的内涵。具体说来,它同时具有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政治实践和知识论三个层次的含义。当然,这三者在“忠恕”中是一个以一贯之的混融整体,我们这样区分,纯粹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 标签: 孔子 忠恕 道德修养 政治实践 知识论
  • 简介:特朗普执政对美国政治的冲击,以及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对欧盟改革的影响,成为2017年西方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欧美社会的政治极化再次引发学者探究民主的危机。对中国“锐实力”的焦虑反映出西方意识形态的防御趋势。反性侵运动的兴起也激发了女性主义内部的争议。

  • 标签: 特朗普 马克龙 锐实力 民主危机 女性主义 思想工业
  • 简介:《管子》养生思想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及其主导下形成的生命观和人体观为基础的,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管子》的养生思想以“天精地形合为人”的生命观与“气者身之充”的身体观为基础,以“顺天之道”为养生原则,以“时动静”的养形论和“抟气”的精气修炼论与“修心静意”的养神论为核心内容,以“为身”、“长寿”及“为国”、“为天下”的体育目的论为旨归的完整体系。这样的养生体育形式强调精气神的修炼为强身健体之本,重视精神意识和内在生命力的精气在身心锻炼中的中心价值,更符合人作为形神合一统一体的生命本性。这是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启导意义。

  • 标签: 管子 养生 体育 精气 形神
  • 简介:<正>《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成书的时间跨度较长,历经战国秦汉之际以至汉初。今存《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则是汉代经学家戴德、戴圣据之删辑而成的。这在学术界几成定论。《礼记》本非一人所作,故内容十分博杂,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则涉及政治、伦理、文化、教育、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它在思想理论方面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广泛的改造和发挥,上承先秦孔、盂、荀,下启汉代董仲舒以至《白虎通》,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礼治主义构成了《礼记》的思想核心。它是在继承孔、孟、荀礼治主义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成为先秦礼治主义思想的集成和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礼记》中的礼治主义思想做些考察和分析,以期促进对于儒家政治思想学说的探讨和研究。

  • 标签: 礼治 大戴礼记 礼仪制度 法治主义 先王 理论支柱
  • 简介:荀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年甫十五就游学于齐,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成为稷下学宫著名的学者。战国末期,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长期兼并战争,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趋于形成。他的学说特别是“一天下”、“立君势”、“明礼义”、“起法正”等思想...

  • 标签: 荀子 社会秩序 法治思想 走正道 人性恶 性恶论
  • 简介:<正>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竭虑殚思的一个中心问题。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目睹“亡国乱君相属”的状况,深感治国之道的重要。他长期游学于“稷下学宫”,融汇综合儒、墨、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治国学说。《荀子》一书就是代表了当时认识高度的一部治国的百科全书。凡治国中的重要问题,如天、地、君、臣、兵、民、修身、治学等或今人所谓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思想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思想方法 治国思想 长治久安 法先王
  • 简介:孟子和苟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教育思想的道德基础。在教育方法上孟子强调由内而外,“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而苟子强调外在的礼义教化,“隆礼”、“尊师”。他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儒家的“仁政”。

  • 标签: 孟子 苟子 教育思想 性善论 性恶论
  • 简介:“里仁”思想蕴合并显现了孔子对仁的源初领会。但是由于受到对象式、知性化思维方式的影响,“里仁”思想在现今往往被误解或忽略,因此就有重新揭示并澄明这一思想的必要。孔子是在一种实际发问所敞开的源发境域中对仁进行言说的。仁具有本己性,每一个“己”都拥有一个源发的人世境域,孔子强调仁只有在每个人最切身的情境中才能被领会与践行。仁又具有未既性,它并不是有任何既定规定的对象,当入履践于适宜之道时,仁便以其非现成的源初性被鲜活地拥有了。仁还具有时间性,要在特定的时机境域中敞开并在不断的实际践行里成就。上述仁的三重维度都在孔子的“里仁”思想中被收拢并开敞出来。领会孔子的“里仁”之思,与仁重新亲近,反复地践行仁并居于仁,可以为我们向精神家园之回归和朝中国梦憧憬之前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 标签: 本己性 未既性 时间性 实际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