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2例长期存活的肾联合移植受者并发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归纳整理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结合相关文献学习,研究分析后发现,移植肾功能丧失是采用经膀胱回流的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肾联合移植受者并发瘘的主要原因,同时,长期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膀胱残余尿的存在也和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瘘的临床转归尤为重要。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胰瘘
  • 简介:摘要瘘是体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增加其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尽管目前术后瘘的分级诊断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对B级瘘诊断相对宽泛,需要进一步的分层以协助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疗。对于体尾切除术后瘘的预防,目前在术中操作、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等方面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体尾切除术后瘘的分级和预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瘘 手术后并发症 营养支持 预防和防护用药
  • 简介:摘要在医学史上,有许多的不可能都已经被现代医学变为可能。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在体尾切除保留脾脏及其血运功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脾脏原来竟然存在着双重的血液循环系统。其中一重是脾动静脉系统;另一重是连接于脾门及胃网膜左血管侧的胃短血管侧枝血液循环系统,这个侧枝血液循环系统在脾脏静脉结扎以后仍然能够为脾脏维持正常的供血,以保证脾脏功能的正常。正是这一神奇的发现,导致了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保脾体尾切除术的出现。现在,我国的许多医院都已经能够通过腹腔镜施保脾体尾切除术。医学的发展给更多的患者们带来了福音。

  • 标签: 脾脏 保脾 胰腺 胰体 尾切除术 良性病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5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3例,女102例;年龄为(56±14)岁,年龄范围为12~84岁。285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3∶1比例分为训练集214例和测试集71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术后瘘发生情况。(2)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构建。(3)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准确性。结果(1)术后瘘发生情况:训练集214例患者中,45例术后发生瘘,其中B级瘘39例、C级瘘6例。(2)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构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主管直径、术中探查主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是术后瘘发生的相关因素(χ2=32.450,15.789,19.577,4.559,Z=-7.9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管直径<3 mm和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51 U/L是术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148,4.286,0.086,95%可信区间为0.058~0.376,1.736~10.580,0.032~0.231,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瘘预测值=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1+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该模型AUC为0.888(95%可信区间为0.832~0.943,P<0.05)。(3)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验证:在测试集中,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预测模型AUC为0.868(95%可信区间为0.780~0.957,P<0.05)。训练集与测试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4,P>0.05)。结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管直径<3 mm,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15 U/L是术后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术后瘘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风险。

  • 标签: 胰腺疾病 壶腹周围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型一体式管支架置入治疗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因管狭窄,首次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200例,其中改良组(置入改良型一体式管支架)100例,传统组(置入传统管支架)100例。记录并分析手术一次成功率、管支架置入时间、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评价及成本效益。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在一次手术成功率[100%(100/100)比78%(78/100)]、管支架置入时间[(7.66±1.64)min比(34.11±15.32)min]、医师满意度[100%(100/100)比34%(34/100)]、护士满意度[100%(100/100)比23%(23/100)]及手术材料费[(5 817.12±548.09)元比(7 533.51±878.72)元]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改良型一体式管支架置入治疗管狭窄,在治疗效果及成本控制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管狭窄 胰管支架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预防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D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置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3例,女51例;平均年龄(57±11)岁。将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软作为术后瘘发生高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64例)和高风险组(70例);每组再根据是否应用奥曲肽分为奥曲肽组和非奥曲肽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瘘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组患者瘘发生率19%(25/134)。低风险组术后瘘发生率为11%(7/64),明显低于高风险组26%(18/70) (χ2=4.810,P<0.05)。高风险-奥曲肽组患者术后瘘发生率为11%(4/35),明显低于高风险-非奥曲肽组的40%(14/35) (χ2=7.479,P<0.05)。低风险-奥曲肽组和低风险-非奥曲肽组患者术后瘘发生率分别为9% (3/32)、13%(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根据患者胰腺组织情况评估PD术后瘘风险,奥曲肽能降低高风险患者瘘发生风险,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则无影响。

  • 标签: 奥曲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 简介:目的:探讨胆胰液分流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的价值.方法:对91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胆、胃消化道重建时分别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和管内放置引流管3种胆胰液分流术治疗,同时用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作对照.结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胆胰液分流术91例的瘘发生率为2.2%(2/91),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的瘘发生率为15.5%(7/45)(P=0.00065).应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6例,管内放置引流管26例,无1例出现瘘;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59例,2例出现瘘.结论:胆胰液分流是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发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胰液分流术 胰腺瘘 预防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该手术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其中瘘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决定手术的成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肠吻合的方式在不断改良,主要包括肠套入式吻合、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肠吻合,且各自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因此,遵从吻合方法的个体化原则是必要的。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漏的观察与护理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40例行腹腔镜辅助治疗的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常规护理,B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结果:B组满意度高于A组,不良情绪低于A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漏采用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肠吻合在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日照市肝胆脾外科研究所、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朝阳市中心医院应用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肠吻合治疗的21例PD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82.0岁,中位年龄63.0岁。分析颈直线切割闭合成功率、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瘘风险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21例患者中开腹PD 3例,腹腔镜PD 18例,均顺利完成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肠吻合,成功率100.0%。在胰腺残端寻找管并插入引流管的成功率为100.0%(21/21),其中有3例(14.3%)在残断端可见明显的管断端。3例开腹PD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0.0、245.0、260.0 min,肠吻合时间为12.0、1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450.0、600.0 ml,住院时间为14.0、15.0、21.0 d。18例腹腔镜PD患者手术时间为(295.9±14.5)min,肠吻合时间为(22.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40.0)ml,住院时间(范围)为8.0~16.0 d,中位数10.5 d。21例患者瘘风险评分为(4.7±1.5)分。3例(14.3%)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19.0%)发生胃排空延迟,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院内感染,无B、C级术后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颈直线切割闭合后连续单层肠吻合具有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具有预防临床相关术后瘘及肠吻合口出血的潜质,值得谨慎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胰腺直线切割闭合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200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M1)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中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69例胃肠NEN,66例胃肠非NEN和16例转移性NEN中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Cg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及其组合在胃肠NEN中的病理诊断价值。结果CD200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和/或胞膜,CD200在胃肠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200对诊断胃肠NEN的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78.8%。CD200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M1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INSM1在胃肠NEN和非NEN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SM1对诊断胃肠NEN的灵敏度为85.5%,特异度为95.5%。INSM1在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阳性率,在神经内分泌瘤G1和G3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CD200、INSM1、突触素和CgA ROC曲线下面积(0.857、0.907、0.890和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D200+INSM1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突触素+CgA(85.5%比63.8%,P<0.05),两种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和0.925,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00和INSM1是两种新型NEN标志物,有助于胃肠NEN的诊断和排除其相似的肿瘤,并且可以提示肿瘤的分化级别。联合检测CD200和INSM1作为免疫组织化学小组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突触素和CgA有用的补充。

  • 标签: 胃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癌,神经内分泌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
  • 简介:摘要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是以病人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观,以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为方法,以安全、高效和最小创伤为目标的全流程、全要素的外科实践规范。而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由于其疾病特点,术前评估困难、术中操作困难、术后管理困难导致疾病始终迁延不愈,被认为是良性疾病、恶性预后。近年来兴起的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以清除病变胆管树为核心,通过定位、定量、定构技术,增加了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术前评估及手术作业过程中的确定性,不断提高其治愈率。笔者深入阐述精准肝胆外科技术体系的核心、内涵,以及在复杂肝胆管结石领域的应用实践。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石症 精准外科 胆道手术 肝脏切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利肝胆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清利肝胆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金胆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肝胆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利肝胆法 慢性胆囊炎 肝胆湿热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C级瘘并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1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瘘(术后5d)并出血(术后21d)患者的诊治经验和体会。结果发现瘘后第2天开始应用生理盐水经腹腔引流管持续局部冲洗,瘘引流量逐渐减少;发现腹腔出血后立即应用肾上腺素盐水经腹腔引流管持续局部冲洗、结合凝血酶局部保留灌注,24h后出血停止;继续应用生理盐水持续局部冲洗7d,术后第28天康复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可成功救治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迟发性C级瘘并出血。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手术后出血
  • 简介:摘要1例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鼻管引流术治疗后7月,为行ERCP+截断鼻管取出+管支架植入术而入院。术中因鼻管放置时间过长,在取出过程中不慎断裂,先后使用取石球囊、鼠齿钳、过导丝的取石网篮均未成功,最后改用可旋转的取石网篮,在医师、护师、影像技师三者密切协作下将断裂的鼻管取出,并更换管支架,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内断裂鼻胰管取出术 慢性胰腺炎 胰腺假性囊肿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瘘和腹腔感染作为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引起PD术后出血的直接原因,预防和处理瘘-感染-出血的恶性循环是胰腺外科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就PD术后瘘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病理机制、微生物学评估、预后和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感染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行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合并严重感染时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部外伤行十二指肠切除后发生漏7例,胆漏4例,均合并腹腔严重感染,总结其中的护理方法。结果这11例十二指肠切除后胆瘘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心理护理及加强引流管护理及营养支持是十二指肠切除后胆瘘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的重要护理策略。

  • 标签: 胆瘘胰瘘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