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费尔巴哈的论述,人的本质是有别于动物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具体地说,人所共有的本质包括三个层次: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人的精神本质,三者有联系而有区别地构成了人的完整本质。

  • 标签: 人的本质观 费尔巴哈 自然本质 社会本质 精神本质
  • 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伟大的杰作之一,它继承前人的哲学理论,加以批驳和创新,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世界观。21世纪的我们回头看当初的经典著作,不得不折服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超越时代的高瞻远瞩。今天的我们能否从中汲取一些养分,为当今社会亮一盏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严谨性、思辨性、批判性,扎根于现实社会,立足于人类社会整体,探索出普遍的规律,能否为今人所借鉴。我将重点分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著作并做重点讨论。

  • 标签:
  • 简介: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诞生与发展不是偶然,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必然产物。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发展贯穿着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全面批判,其植根于批判性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此而带有厚重的机械性。这种机械性导致其在社会史观视域内无所适从,转而向曾被其批判的精神领域寻求出路,导致其在社会史观上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

  • 标签: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批判
  • 简介:近代西方关于必然与自由这一学说的发展,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峰颠,而费尔巴哈则是这一发展的终结。然而费尔巴哈的贡献,更多地在于他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从黑格尔体系的虚幻的基础上,移置到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在于他对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内容作出进一步的阐发。由于费尔巴哈对实践,尤其是革命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在他的体系中必然与自由的关系最后被范围在纯粹道德的领域内,而决定意志判断的动力便只能是抽象的幸福。

  • 标签: 必然与自由 费尔巴哈 实践
  • 简介:<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他以提纲的形式写了一些“关于费尔巴哈”的扎记,写在他的笔记本中。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发表出来,并在序言中说:“……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本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后这些扎记就叫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了使读者更容易阅读这些扎记,恩格斯在发表时,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 标签: 费尔巴哈 旧唯物主义 宗教 克思主义 唯心主义 实践活动
  • 简介:人的感性的活动即实践这一概念,清晰地标注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界限。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本主义的学说,将人的位置重新归置于人,从而以抽象的理论方式界定人的本质概念。马克思则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在批判黑格尔思想决定性成就的同时,以感性活动为思想进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

  • 标签: 马克思 费尔巴哈 人学 感性直观 实践
  • 简介:感性本体论的诞生,乃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重大的哲学事件,它标志着长达两千多年来的西方传统哲学开始遭遇重创,一个崭新的哲学时代开始来临。而这一感性本体论的确立,是与费尔巴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追忆这一本体论的确立历程,阐释这一本体论的哲学意义,对于我们今天重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在什么一种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产生着积极影响,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感性哲学 费尔巴哈 感性本体论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文献。近年来,随着文本学研究的深入,《提纲》受到理论界更多的重视。概括而言,学者们对《提纲》的写作动机、思想史地位的确认、两种版本的差异性比较、"实践"概念的解析进行了深入的文本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 标签: 文本考据 思想史地位 实践 述评
  • 简介: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从社会现实出发,从实践的角度来谈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将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因而取消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二元论倾向。

  • 标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 二元论倾向
  • 简介:【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标志着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它正确回答了人类如何产生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域下,重新解读《提纲》的实践观对未来中国如何走下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实践观 新世界观
  • 简介:摘要: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区别与以往旧哲学的重要标志。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实践并对其做了系统的阐述,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马克思站在实践的高度上对一切旧唯物主义作了批判,深刻论述了实践在人类的认识、宗教、人的本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 标签: 马克思 实践 人的本质
  • 简介:摘要:费尔巴哈作为旧唯物主义的代表人,其思想对马克思影响巨大,但是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始终还是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因此,马克思对他的思想进行的改造和发展,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篇文章将主要从费尔巴哈哲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马克思视角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研究。

  • 标签: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继承 超越
  • 简介:实践观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核心,本文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指导,通过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实践教育地位等手段,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 标签: 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实效性
  • 简介:通过对《费尔巴哈》章中"交往"理念的梳理,可以发现交往有着其特殊的理论逻辑。其中,现实的人是交往的主体,对宗教的批判是交往的逻辑起点,分工、生产力与交往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共产主义与工人阶级的觉醒是交往逻辑演进的必然诉求。此外,交往在文本中所展现的独特张力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解其他文本以及管窥《费尔巴哈》章中的写作技巧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交往 逻辑 文本意蕴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论述其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经典著作,他们立足实践的唯物史观批判当时德国纷纷扰扰的各色意识形态,着力揭示意识形态与物质实践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批判"颠倒的""遮蔽矛盾的"意识形态。准确把握这两个关系,对于重新梳理和正确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及其实践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 实践的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标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抽象的实践 现实的实践 新世界观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称《提纲》),是马克思完成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之后,着手创立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初期,所写下的两部代表作。虽然这两部作品从写就的时间上看,只有四、五个月之隔,从形式上看,都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

  • 标签: 《手稿》 费尔 哲学手稿 马克思思想 《神圣家族》 革命民主主义
  • 简介:在《终结》第三章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伦理观,同时指出黑格尔的伦理学思想比费尔巴哈深刻和丰富。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一百年过去了,这段话在今天却颇受重视,人们反复引用它来解释我国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某些道德现象与历史进步的关系,论证道德与历史之间具有某种二律背反,某些正在推动我

  • 标签: 费尔 路德维希 道德价值体系 历史进步 社会行为 道德现象
  • 简介:摘 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第六条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而目前思政课中也有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方面入手,聚焦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采取“辨认知——明理论——促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人的本质 思政课 教学实践
  • 简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起点的现实的个人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整体逻辑演进相一致,存在着一条辩证发展的逻辑线索。考察其辩证发展的生成逻辑,可在理论上完整地把握现实的个人在交往形式中生产的总过程,即以主体间性逻辑为核心的现实的个人辩证法。资本主义社会是现实个人的一种交往形式,它以"物象化"与"人象化"方式颠倒地实现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主体间性的始源性关系;共产主义则是对"物象化"与"人象化"进行再颠倒,追求现实的个人在人格关系意义上占有生产力和发展自由个性。从现实的个人辩证法出发,有助于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解。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辩证法 主体间性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