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葡萄6-磷酸脱氢缺乏症(G6PD)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相关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新生儿G6PD筛查情况与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省共报告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1个案534例;其中异常反应(253例)占总例数47.38%,一般反应(247例)占46.25%,无急性溶血性个案报告。2010年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报告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数据,患病率为0.89%~7.82%,平均报告患病率为2.93%。8个地市2010年出生新生儿G6PD缺乏症患病率与当地2010年出生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反应发生率及异常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与7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未发现广东省被调查地区儿童的G6PD缺乏症患病与第1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存在关联。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6磷酸脱氢(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孕前检查夫妇2816例,采用地中海贫血一管筛查法检测地中海贫血,采用G6PD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链反应(growthassociatedprotein—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法检测a-THai基因,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dotblot,RDB)检测β—THai基因。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人,G6PD缺乏患者的G6PD活性明显小于正常人,a-THai基因+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a—THal基因+β—THal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明显小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低于β—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小于a—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联合检测 孕前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GPI抗原在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208例患者者,其中RA患者108例,包括活动期59例,非活动期49例,其中男38例,女70例,年龄20~69岁。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100例,风湿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按198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正常对照组选用女性100名,年龄17~50岁。结果RA组抗原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对RA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可能成为RA的一种新的诊断指标。

  • 标签: GPI 风湿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发生的变化,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做血糖测定已成为我室工作的一个特点,目的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用葡萄氧化法。结果采集两组人数各138人,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做血糖测定,用血量少、简便、快捷,易于被患者接受,作为单一项目检验时,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微量法 末梢血 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葡萄-6-磷酸脱氢G6PD检测结果以及相关的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相关的孕妇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检测的患者350例的检测资料以及临床记录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法对250例孕妇检测相应的产前血样以及孕妇分娩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的血样分析,得出的结论。结果接受血样检测分析的250例孕妇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0例G6PD检测的患者,检测出患有孕妇G6PD缺乏症的有25例(10%),检测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有2例(2%)。G6PD缺乏症患者分娩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G6PD缺乏症的有1例(1%)。结论不同地区相应的孕妇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不同,在我国主要以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发病率较高。G6PD缺乏症能够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病,及时的对孕妇产前以及产后新生儿进行相关的血样检测,能够大大的减少新生儿产生溶血病等并发症,并提高孕妇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治愈率。

  • 标签: 孕妇产前检测 高胆红素血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新生儿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占有极高的比率.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保护缺血心肌,进而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乙醛脱氢2(ALDH2)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醛类氧化,减轻醛类物质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而且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分子,能够抑制细胞凋亡.近年成为了保护缺血心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对ALDH2在心肌保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乙醛脱氢酶2 心肌保护 缺血复灌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心肌 醛类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以提高PTMC的术前超声检出率。方法2011-2012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其中小于1.0cm的PTMC患者约为36例,该36例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该36例PTMC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TMC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PTMC多表现为甲状腺内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L/T(纵横比)≥1,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结论高频超声是检诊PTMC的首选方法和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微小癌 乳头状 甲状腺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乳酸脱氢(LDH)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对正常人(对照组)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组及缓解后复发组的乳酸脱氢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缓解后复发者乳酸脱氢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脱氢水平能反映体内肿瘤细胞的负荷,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对病人的病情、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帕金森大鼠模型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大鼠单侧前脑内侧束及黑质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溶液(12μg•4μL-1),两周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1mg•kg-1),观察大鼠旋转情况,以向健侧、首尾相接、环曲360°计一圈,记录5min,若>7r•min-1(完全毁损)视为建模成功;若<7r•min-1(部分毁损)及15min无旋转或向损毁侧旋转均视为建模失败。结果建立成功PD模型,成功率为27.5%。结论6-OHDA单侧两点法是一种稳定的建立大鼠PD模型方法。

  • 标签: 6-OHDA 帕金森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果糖注射液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能量供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医院2011年1~12月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应用果糖和葡萄注射液的两组胃肠肿瘤手术后病人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差异,果糖治疗组输液过程中血糖和胰岛素波动程度明显小于葡萄治疗组。结论果糖对胃肠肿瘤术后病人血糖和胰岛素影响较小,可在术后短期替代葡萄为肿瘤病人提供部分能量。

  • 标签: 果糖 肿瘤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新技术,可通过磁共振成像来扫描葡萄的摄取量,从而检测癌症.这项突破有望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简单的手段,用以替代标准的放射性技术,并帮助医生获得更为详细的肿瘤图像.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该研究团队基于肿瘤需要比正常的健康组织消耗更多葡萄来维持其生长的事实,开发出了这项名为“葡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新技术.他们发现,将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调整为对葡萄的摄取敏感,会显示出更加明亮的小鼠肿瘤图像.目前,检测人类癌症中葡萄摄取量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 标签: 扫描葡萄糖 摄取量轻松 新技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氯氮平于1972年上市以来,因其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且无或很少出现EPS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特别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而备受关注,然而因其有致命的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可能(以下简称粒缺),使氯氮平作为一线或二线抗精神病药物颇有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所致粒缺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预防粒缺的发生和有效治疗粒缺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发生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药物过敏史或治疗前白细胞基础较低的患者,使用氯氮平而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较大,提示患者原先属于过敏体质,支持关于该副作用的发生存在个体易感性的观点;而与性别、病种、药物剂量无关。结论尽管粒缺合并感染时具有致命性,但早期发现,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不必过份担心。

  • 标签: 氯氮平 副反应
  • 简介:目的:确定大孔树脂纯化6-姜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树脂;以6-姜酚浓度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HPD-950大孔树脂对6-姜酚纯化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溶解粗提物乙醇体积分数35%,上样质量浓度2.1mg]mL,pH6.5,上样流速1mL/min。当上样5.5倍柱体积时树脂达到动态饱和吸附,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65%,洗脱流速0.5mL/min,洗脱液用量6倍柱体积,6-姜酚纯度达34.43%。结论:使用本工艺能简便、快速地分离纯化6-姜酚。

  • 标签: 生姜 大孔吸附树脂 6-姜酚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溴已新止咳化痰,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96例),试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盐酸溴已新葡萄注射液,每次4mg(盐酸溴已新4mg葡萄5mg),Qd;对照组只采用综合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有效率平均为91.2%,对照组有效率平均为80.97%,(P<0.05)。结论盐酸溴已新葡萄注射液能明显地止咳化痰,对肺感染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 标签: 盐酸溴已新葡萄糖注射液 止咳化痰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给予参芎葡萄注射液,对照组(54例)给予丹参注射液,疗程14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在14天为830%、在21天为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8%、741%(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丹参注射液。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丹参注射液 NF-&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氧氟沙星葡萄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本品稀释为含氧氟沙星0.33mg?mL-1的溶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按拟定标准检验,该品种3批样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对氧氟沙星葡萄注射液的检测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其细菌内毒素的限值(L)为0.75EU?mg-1。

  • 标签: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 凝胶法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建立了人泪液中葡萄含量的HPLC-MS测定方法。色谱柱为WatersXbridgeAmind柱(2.1×100mm,3.5µ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1585),柱温20℃;流速0.2ml/min,进样量20μl。葡萄浓度在1μg/ml~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1μg/ml。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人泪液中葡萄含量,该法专属性强,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 标签: 泪液 葡萄糖 HPL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