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州市新生儿G6PD缺乏情况。方法运用比值法对新生儿脐带血或末梢血进行检测。结果1640名新生儿中有108例G6PD缺乏,总发生率为6.59%,男婴检出率为8.23%,女婴检出率为4.26%,男性多于女性。结论新生儿早期进行G6PD筛查,对预防新生儿黄疸和溶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乏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6-磷酸异构(GPI)测定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RA组和非RA对照组的血清GPI水平;并检测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外表现、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嗜酸性粒细胞等;并对RA组治疗后进行血清GPI水平测定。结果RA组血清G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血清GPI水平高于RA组非活动组(P<0.01);关节滑液GPI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1),且与血清水平成正相关(r=0.73,P<0.01);GPI水平与关节受累数(压痛、肿胀数)、血清类风湿因子(RF)、嗜酸性粒细胞、关节外表现呈正相关(P<0.01)。治疗前、后血清GPI水平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GPI水平与RA的活动程度相关,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指导临床进行RA康复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港市新生儿红细胞葡萄-6-磷酸脱氢(G-6-PD)缺乏症的筛查率及阳性率。方法生后应用脐静脉血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用G6PD/6PGD比值法。结果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率为5.56%。男女婴筛查阳性率分别为6.91%、3.86%,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1);筛查阳性者男女婴G-6-PD活性分别为0.68±0.18、0.79±0.15,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1)。结论G-6-PD缺乏症在我市发生率高,男婴明显高于女婴,男婴G-6-PD活性明显低于女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早发现G-6-PD缺乏症,及时对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G-6-PD缺乏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葡萄-6-磷酸异构(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GPI抗原,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组(P<0.01)②GPI和RF两者联合检验,敏感性虽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却有了很大的提高。③GPI与R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葡萄-6-磷酸异构(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以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初步得出本实验室G6PD缺乏患者的活性范围;探讨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速率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本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标本共4625例,采用速率法测定G6PD活性,随机抽取640例标本采用美兰法及荧光斑点法做对照。结果(1)本实验室用速率法检测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为<600U/L;(2)速率法检测G6PD的阳性率为6.72%;(3)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美兰法,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实验室G6PD缺乏的活性范围略高于说明书的参考值;(2)速率法测定G-6-PD活性阳性率6.72%,但阳性结果一定要进行复查,以防假阳性;(3)速率法与美兰法检测G6PD,结果有明显差异。

  • 标签: G-6-PD速率法美兰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3~8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10%葡萄注射液20~40ml与25%硫酸镁5~10ml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20~40ml。1/d或2d1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
  • 简介:葡萄氧化法是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溶血使该法测定血糖偏低[1],也有文献指出是偏高[2]。本研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文件配制不同程度溶血的含不同浓度的葡萄血浆样本,分析不同溶血样本的各葡萄测定值和真实值,以反映溶血对葡萄氧化法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溶血 葡萄糖 干扰 纠正
  • 简介:葡萄及其制剂为临床常用药品,品种较多,应用广泛,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自《中国药典》1953年版起,葡萄的鉴别即采用其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方法规定的试验温度较低,照此标准试验,不易得到相应的结果。为此,笔者进行了实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鉴别试验 葡萄糖 《中国药典》 碱性酒石酸铜 常用药品 实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ADA)、乳酸脱氢(LDH))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05-2011年期间收治的181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以胸腔积液和血清分别采用免疫学化学发光法进行CEA、ADA、LDL含量测定。结果结核组胸水ADA及其比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恶性组胸水、血清CEA及其比值和胸水LDH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72%、特异度92.7%、准确度82.3%。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ADA)、氢(LDH))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胸腔积液 结核 恶性 癌胚抗原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75g规格盐酸氨基葡萄胶囊适合产业化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对盐酸氨基葡萄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处方为盐酸氨基葡萄750g,无水乳糖75g,硬脂酸镁4g。休止角为31.1°,胶囊崩解时限为5分钟,盐酸氨基葡萄的标示量为98%~102%。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胶囊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对于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速率法对44例已确诊良恶性患者的胸腔积液中的CEA和LDH进行检测。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的CEA和LDH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LDH)的联合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乳酸脱氢酶
  • 简介:姜来源于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姜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6-姜烯酚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患儿葡萄-6-磷酸脱氢G6PD缺乏症的筛查,了解南平地区缺乏的状况。方法1007例患儿抽取静脉抗凝血用枸椽酸钠抗凝剂19抗凝,用高铁血红蛋白筛查试验。结果近两年对高胆红素血症在200ug以上的患儿1007例检测高铁血红蛋白筛查试验缺乏率在11.52%,其中男性524例、女性483人。检出阳性标本男性为67例占12.79%,女性为49例占10.14%。男性重度缺乏45例占8.59%女性重度缺乏12例占2.48%。结论南平属于南方山区是G6PD的高发区之一,缺乏率高而且男性缺乏率明显多于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棓丙酯系由中药赤芍的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经酯化反应合成的具有更强生物效应的单体药物—没食子酸丙酯。我们选用葡萄作为本品的渗透压调节剂,并通过对葡萄的用量筛选,认为5%的用量可保持本品等渗,确定处方棓丙酯180g葡萄12500g,注射用水适量配置成250L。

  • 标签: 丙酯 葡萄糖 pH 处方
  • 简介:乙醛脱氢-1(aldehydedehydrogenase1,ALDH1)是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之一,ALDH1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近年来发现ALDH1也是头颈部鳞癌干细胞的标记之一,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 标签: ALDH1 头颈部鳞癌 肿瘤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桂北主栽葡萄品种一巨峰为对照,对维多利亚、红地球、白罗沙里奥、红罗沙里奥、温克和夏黑等6个欧美和欧亚葡萄品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引种的欧美杂交种葡萄中的夏黑葡萄和欧亚葡萄品种中温克葡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是适合桂北地区栽培的优良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欧亚葡萄维多利亚、白罗沙里奥(比昂扣)表现较好,可适当发展。

  • 标签: 鲜食葡萄 引种 全州
  • 简介:目的研究乳酸脱氢(LDH)与蚊溴氰菊酯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RACE)技术扩增白纹伊蚊LDH全长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和抗性蚊C6/36细胞中LDH基因的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敏感和抗性蚊细胞中LDH活性。结果LDH基因全长共1831bp,其中ORF为996bp,共编码33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埃及伊蚊、黑腹果蝇、小家鼠和人的乳酸脱氢的同源性分别为89%、72%、66%和6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DH基因在抗性蚊细胞中高表达,为敏感蚊细胞的1.87倍(P〈0.05)。LDH活性检测结果显示,LDH在敏感蚊细胞中的活性范围为1~95U/gprot,均值为40U/gprot;在抗性蚊细胞中的活性范围为20~150U/gprot,均值为75U/gprot(n=15,P〈0.01)。结论抗性蚊细胞中的LDH表达量和活性均高于敏感蚊细胞,提示LDH可能与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

  • 标签: 蚊C6/36细胞 乳酸脱氢酶 酶活性 溴氰菊酯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