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UDP-葡萄磷酸(UDPglucosepyrophosphorylase,UGP)是代谢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UGP以葡萄-1-磷酸和尿苷三磷酸为底物,催化反应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和焦磷酸,直接参与了植物代谢的生物合成。为了系统梳理UGP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我们对其基因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重点考察该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首先,我们针对UGP的基因序列,鉴定得到其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基因进行了全面鉴定,从而构建了其进化树;其次,将番茄CDS序列比对到各探针,从而从数据库中提取组织中的表达数据;最后,通过结构域鉴定,进化树和表达量的分析,得出UGP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的机理。本研究为UDP-葡萄磷酸提供了基因信息,为植物中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作用机理及其对蔗糖合成的影响相关基因进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基因家族 进化 表达量
  • 简介:PPARγ与RXRα及mGLUT2与mGLUT1克隆载体转染NIH3T3细胞,NIH3T3细胞中Troglitazone可调节mGLUT2和mGLUT1mRNA表达 ,mGLUT2和mGLUT1分别和PPARγ及RXRα重组体共转染NIH3T3细胞

  • 标签: 葡萄糖载体 型葡萄糖 小鼠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随机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夫妇中选取1830对(共3660例)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地中海贫血初筛,对初筛显示为阳性者做基因检测,并用速率法检测其G-6PD活性。结果在3660例受检者当中,地中海贫血检出例数有354例,占9.7%;G-6PD缺乏症检出例数有255例,占7.0%。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检出例数有23例,占0.6%。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者其MCV、MCH明显高于单纯地中海贫血携带者(P<0.05)。结论在产前筛查中进行地中海贫血与G-6PD缺乏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降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率、有效干预新生儿溶血症,保证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G-6PD 葡萄牙6硫酸脱氢酶 产前筛查
  • 简介:氨基葡萄是一种葡萄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份,具有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的功能。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骨关节
  • 简介:日立全自动生化仪对溶血指数的测定是对溶血标本测定血糖结果的一种补偿,波长380nm/340nm测定血糖范围在5.0~8.0mmol/L,证明对葡萄浓度在5.0~8.0mmol/L中度或轻度溶血(溶血指数在1~5)的标本

  • 标签: 干扰校正 测定溶血 溶血干扰
  • 简介:目的:探讨下调乳酸脱氢-A(lactatedehydrogenase-A,LDHA)对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转染)、siNC组(转染control-siRNA)和siLDHA组(转染LDHA-siRNA),脂质体转染48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3(cleaved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ROS水平,比色法分析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glutathione,GSS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LDHA组细胞的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ROS水平和GSS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LDHAmRNA表达和LDHA、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NC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CleavedCaspase-3、LDHA、Bcl-2和Bax蛋白表达、LDHAmRNA表达、ROS水平和GSS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LDHA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有关。

  • 标签: 胃癌 乳酸脱氢酶-A 细胞凋亡 RO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型与木醇型口香对牙菌斑的抑制效果及差异分析。方法:将 100名正常成人志愿者随机分为葡萄组与木醇组,每组 50人,在统一变量的前提下于饭后同一咀嚼口香 7min后吐出,在此洗脱期内进行牙菌斑指数与口腔唾液流率的测定。结果:木醇组牙菌斑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葡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口香均能使口腔唾液流率上升,木醇组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葡萄组。结论:两种口香均具有预防功效,且木醇型口香对牙菌斑的抑制效果强于葡萄型口香,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牙菌斑 口香糖 葡萄糖型 木糖醇型 口腔唾液流率
  • 简介:目的旨在阐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非受体型6(tyrosineproteinphosphatasenon-receptortype6,PTPN6)是否对心脏HERG钾通道电流具有调控的作用。方法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构建pcDNA3.1-PTPN6-EGFP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种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DNA3.0-HERG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6过度表达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DNA3.0-HERG和pcDNA3.1-PTPN6-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并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以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TPN6-EGFP质粒,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K293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检测发现,PTPN6过度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6.42±2.76)pA/p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84.73±7.18)pA/pF]均较对照组[(45.92±3.18)pA/pF、(108.43±7.98)pA/p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7.10±2.96)pA/pF、(110.52±7.87)pA/pF]均较PTPN6过度表达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N6过度表达组失活时间常数Tau[(785.59±90.05)ms]较对照组[(440.7±49.49)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PN6过度表达能使HERG钾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且这一作用能被酪氨酸磷酸抑制剂逆转,提示PTPN6能通过催化HERG钾通道去磷酸化而发挥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电流的作用。

  • 标签: 长QT综合征 HERG钾通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 膜片钳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重症HFMD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各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LDH)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CK、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对照组为6.67%(2/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结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可抑制重症HFMD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其心肌功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小儿 布洛芬混悬液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五维葡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疗效。方法收治不同年龄段感冒患者86例、口腔溃疡患者49例,采用口服五维葡萄搭配用药治疗,观察不同年龄组的治愈和好转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感冒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84%,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96%。结论口服五维葡萄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感冒及口腔溃疡愈合速度,提高治愈率。但本文因缺失对照组,有待进一步继续观察。

  • 标签: 维生素 葡萄糖 免疫力 感冒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利用SiemensFDG4化学合成模块合成核医学肿瘤示踪剂18F-2-脱氧-β-D-葡萄(18F-FDG);以三氟甘露为前体,在反应瓶中经过亲核氟化、盐酸水解两步反应,然后用各类萃取柱纯化所制备的18F-FDG注射液。同时还研究了亲核取代氟化反应体系中的含水量和前体三氟甘露的用量对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8F-FDG总合成时间约50min,未校正18F衰变情况下,放射化学产率约5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

  • 标签: 肿瘤示踪剂 化学合成 18F-FDG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验室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总结室间质评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经验,提升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法对质评样本的葡萄-6-磷酸脱氢(G6PD)和17-羟孕酮(17-OHP)进行检测并上报,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接受卫生部临检中心分发的14批次共计70份质评样本,G6PD测定结果偏倚分布范围为-13.29%~66.67%,相对偏倚平均值为4.13%;17-OHP测定结果偏倚分布范围为-10.18%~16.89%,相对偏倚平均值为1.14%。70份质评样本中,2份G6PD测定结果失控(偏倚≥30%或≤-30%),定量判断符合率为97.14%(68/70);17-OHP测定结果全部在控,定量符合率为100%(70/70)。70份G6PD质评样本反馈结果中,阴性32份,阳性38份,定性判断符合率为100%(70/70);70份17-OHP质评样本反馈结果中,阴性25份,阳性45份,定性判断符合率为100%(70/70)。每一批次项目评分结果均≥80%,本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结论四川省新筛实验室G6PD和17-OHP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满意,但仍存失控情况,需要密切注意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减小实验误差,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7-羟孕酮
  • 简介:摘要近1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更新速度显著加快,移动通信不仅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极大认可和满足。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进入5G时代,在体验5G智能服务时代前,要知道5G是什么,畅想5G能带来什么体验,怎样更好地利用5G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展望6G技术是什么,它会用多长时间替代5G。对于此,本文分析了5G通信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应用场景,探讨了5G通信关键技术,并展望了6G通信技术,以供参考。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5G通信技术 现状分析 6G通信技术 技术展望
  • 简介:相较于以往的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并力求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ITU所确定的5G关键技术指标包含了用户体验平均速率、端到端传输时延等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此外,业界还试图将5G的应用范围从目前的人与人通信拓展至人机物协同通信、超密集连接物联网、车联网以及新型工业信息化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很多国家初始设计的5G商用频段在6GHz以下的频段范围。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CMW100V06版本的仪器可以为5Gsub6G测试提供完整的生产测试方案,非常适用于无线设备的大批量生产测试。

  • 标签: 5G sub6G 解决方案
  • 作者: 宋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陕西西安    710089)     【摘    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时进食含糖食物和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后的效果。方法:任意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140名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均匀分为两组,分别为含糖组与葡萄糖组,并针对患者的年龄、血糖指标、血糖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等,将含糖组采用常规的口服含糖食物,葡萄糖组采用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结果:通过研究比较发现,葡萄糖组的临床效果远远高于含糖组,其症状缓解的时间远远优于含糖组。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均有明显改善,但葡萄糖组的血糖值明显优于含糖组(P<0. 05)。结论: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更明显,对低血糖的处理效果也更好。  【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剂和葡筍注射剂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剂和百分之五的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剂和5%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性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性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前世界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升高。钠-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使2型糖尿病患者排出过多的葡萄而发挥降糖作用。2012年,全球第一个钠-葡萄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i)在欧洲上市,截至目前在我国上市的SGLT-2i主要有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本文将对钠—葡萄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降血糖药 蛋白抑制剂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