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6-磷酸葡萄脱氢G-6-PD缺乏症患儿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96例足月、广西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脐带血G-6-PD活性定量测定结果,将96例新生儿分为G-6-PD缺乏组(n=31)和G-6-PD正常组(n=65)。统计学比较两组新生儿生后3h内,生后第1、2、3天TSB含量,TSB上升速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分析两组新生儿生后3h内TSB含量与生后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相关性。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母亲年龄、自然分娩率、催产素使用率、开始排胎便时间及胎便排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G-6-PD缺乏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男性74.2%、女性25.8%)与G-6-PD正常组性别构成比(男性52.3%、女性4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P=0.041)。2G-6-PD缺乏组新生儿生后3h内及生后第1、2、3天TSB含量,TSB上升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7±0.6)mg/dL,(6.6±1.7)mg/dL,(10.4±2.2)mg/dL,(12.3±2.3)mg/dL,(0.14±0.04)mg/(dL·h),45.2%]均显著高于G-6-PD正常组新生儿[(2.4±0.4)mg/dL,(5.8±1.4)mg/dL,(9.2±2.0)mg/dL,(11.0±2.6)mg/dL,(0.12±0.04)mg/(dL·h),1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9、2.540、2.648、2.274、2.659,P〈0.05;χ^2=14.527,P=0.000)。3G-6-PD缺乏组新生儿生后3h内TSB含量与生后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均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3、0.619、0.596、0.549,P=0.029、0.000、0.001、0.001);G-6-PD正常组新生儿生后3h内TSB含量与生后第1、2、3天TSB含量及TSB上升速率间均分别存�

  • 标签: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胆红素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葡糖糖-6-磷酸异构抗原检测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4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4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葡萄-6-磷酸异构(GPI)、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等进行检测,分析RF、抗CCP抗体和GPI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GPI、抗CCP抗体和RF,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结合葡糖糖-6-磷酸异构(GPI)对早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早的发生患者的病变,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抗CCP抗体 葡糖糖-6-磷酸异构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6-磷酸脱氢G-6-PD缺乏症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日到12月31日40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G-6-PD活性检测,对确诊为G6PD缺乏症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云南仍为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高危地区;男女婴G6PD缺乏症比较,男婴多于女婴;新生儿G6PD缺乏症以溶血性黄疸为主要表现,黄疸程度重,易引发胆红素脑病。结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

  • 标签: G-6-PD缺乏症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为1例自身抗体阳性的葡萄6-磷酸脱氢缺乏症(G6PD)贫血患儿筛选合适红细胞血液制剂,纠正其低血红蛋白血症。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患儿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主侧试验,经“盲配”多个供者,为患儿选择了2单位主侧凝集强度小于或者接近自身对照的红细胞进行临床输注。结论自身抗体致主侧配血不合非临床输血的绝对禁忌,输注1.5U红细胞悬浮液后,患儿血红蛋白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输血疗效
  • 简介:研究了葡萄氧化(GOD)对鱼糜制品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金线鱼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OD,均可使其凝胶的破断强度、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及持水性增加,而对其白度无影响。当加工工艺为40℃30min至90℃20min时,添加0.5‰的GOD对鱼糜制品质构改良的效果最明显,凝胶强度提高18.2%。对鱼糜盐溶蛋白及肌动球蛋白浊度、巯基的分析表明,GOD可促进金线鱼鱼糜蛋白中巯基的氧化交联,形成不溶性蛋白质。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鱼糜制品 凝胶强度 蛋白浊度 巯基
  • 简介:目的了解四川某三甲医院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提高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口服葡萄耐量试验相关知识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OGTT知识调查。OGTT知识调查由试验目的、试验前准备、试验中注意事项、试验后标本处理、结果判读等组成,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调查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的知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OGTT试验目的知晓率为71.4%,对试验前准备知晓率为54.0%,对试验中注意事项知晓率为52.0%,对试验后标本的正确处理知晓率为35.7%,对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知晓率为28.5%,综合以上分析平均知晓率为48.3%。接受过OGTT试验相关知识教育的患者为60.0%。接受相关知识主要来自医生和护士,较少从陪伴、家属、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处了解。结论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对OGTT试验知晓率较差,需加大对OGTT试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OGTT试验的掌握度,从而保证OGTT试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葡萄糖调节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知晓率
  • 简介:晶态碳纳米材料具有石墨烯晶格的碳基纳米结构。这种晶态材料与非晶态碳结构相比,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以葡萄为碳源,硝酸镍为催化剂,通过水热配位-热解炭化路线制备了晶态碳纳米材料(GC),研究了催化剂浓度和炭化温度对GC材料微观形貌和结晶性的影响。

  • 标签: 晶态碳 催化 裂解 炭化
  • 简介:在反应体系pH=4.84,106±2℃,2.5h的条件下,用单因素方法制取猪肉香精样品。采用热脱附方法(TD)提取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分析其香气成分。研究葡萄和木在美拉德反应中对香气的影响。单独添加葡萄样品挥发性成分59种,单独添加木样品挥发性成分有48种,添加葡萄与木样品挥发性成分有72种,不添加单糖样品挥发性成分有37种。木葡萄相比,对香气的肉味贡献大,反之,葡萄对香气的焦香贡献大。同时使用葡萄和木,香气更丰满。可调整木葡萄的比例,获得偏重焦香或肉香的产品。

  • 标签: 葡萄糖 木糖 美拉德反应 香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GLDH)的变化情况,以及该在肝细胞损害性疾病中的活性,结合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鉴别诊断肝病的基本类型和预后的判断。方法采用德意志临床化学协会(DGKC法)检测GLDH,同时检测AST、ALT、TB及GGT等常规生化项目,并作相关性分析,统计有关指标。结果对于肝细胞损伤性疾病患者,血清中GLDH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者和其他疾病患者(P<0.05)。其中急性肝病患者GLDH阳性率可达76.0%,慢性乙型肝炎为57.5%,原发性肝癌为46.2%,肝硬化为25.6%,急性脂肪肝为71.4%。结论谷氨酸脱氢作为肝细胞病变,特别是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谷氨酸脱氢酶 肝损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妇科经腹手术10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50例脂肪液化患者应用高渗葡萄换药治疗。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高渗葡萄换药治疗脂肪液化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高渗葡萄糖换药体会
  • 简介:摘要小儿麻醉期间多种因素可导致血糖变化,无论血糖过低还是过高都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因而维持小儿血糖在正常水平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小儿麻醉期间是否应该使用葡萄液,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葡萄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研究显示,对术前禁食时间短、小手术及身体状况差的患儿,可使用无液,对于新生儿、早产儿、禁食时间较长及术前状况差的患儿,可使用低浓度葡萄液,并加强监测,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 标签: 糖代谢 血糖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渗葡萄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0例(90眼)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45眼)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45眼)在其基础上使用高渗葡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术后角膜水肿的消退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为(4.69±3.04)天,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3±2.77)天、86.6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渗葡萄不失为一种可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用药选择,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高渗葡萄糖 白内障 角膜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我国相关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及社会舆论对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6-BA)残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膳食健康风险出现了很大争议,但一直未见有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报告。为明确豆芽中6-BA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充分收集市场豆芽残留监测数据和中国裁判文书中豆芽残留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了我国不同人群的6-BA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我国各类人群的6-BA膳食暴露(情景Ⅰ)风险商(RQ)平均值为0.001,97.5百分位点值为0.001~0.003;在豆芽制发中普遍使用6-BA的情况下(情景Ⅱ),其风险商平均值为0.001~0.003,97.5百分位点值为0.003~0.006;在极端高残留假设下(情景Ⅲ)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11~0.025,97.5百分位点值为0.025~0.055;在果蔬中普遍残留假设下(情景Ⅳ)的风险商平均值为0.007~0.020,97.5百分位点值为0.012~0.031。可见,豆芽中6-BA的膳食暴露风险非常低,远未达到健康关注水平。6-BA在豆芽生产中规范使用具有技术必要性和高安全性,建议重新允许使用,同时制定其使用规范和残留限量要求,建议其残留限量(MRL)值可设为0.2mg/kg。

  • 标签: 6-苄基腺嘌呤(6-BA) 豆芽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风险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香丹葡萄注射液中丹参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以丹参素为对照峰,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冰醋酸溶液-0.8%冰醋酸的甲醇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1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灵敏度0.01AUF。结果标示出香丹葡萄注射液中丹参的4个指纹特征峰,建立了香丹葡萄注射液中丹参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结论本试验方法准确、重复性好,所建指纹图谱特征性强,为香丹葡萄注射液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香丹葡萄糖注射液 丹参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 简介: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葡萄水溶液,观察到旋光现象,并测出了不同波长所对应的旋光度,从而计算出它们的旋光率.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得,在一定温度下葡萄溶液旋光率与波长具有对应的函数关系,证实了旋光率与照射光源波长倒数的平方成正比.

  • 标签: 旋光度 旋光率 旋光色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高原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高原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注射液20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观察14天。结果治疗组36例,临床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86.1%);对照组36例,临床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高原心脏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