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9
/ 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

张容瑜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8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置管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导管留置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长,P<0.05;从置管并发症来看,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以缩短置管所需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还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导管相关性感染;效果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指的是从外周静脉将导管向中心静脉插入,此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另一方面可以使静脉血管受到的药物刺激作用减轻,操作简单,而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可以长时间留置[1]。但随着置管时间延长,患者容易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现象,所以需要在置管期间做好导管维护工作[2]。本次研究对此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8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最大78岁,最小32岁,均值(52.52±4.45)岁;研究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最大77岁,最小31岁,均值(52.48±4.35)岁;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穿刺点用聚维碘酮消毒处理,并覆盖无菌透明膜,每周更换1次,做好冲洗管护理、正压封管护理、肝素帽护理等。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①强化维护室消毒工作,每天消毒2次。同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拖地,并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予以消毒处理。用84消毒液擦洗操作台。②强调护理操作的无菌要求,护理人员应注意正确洗手,帽子、口罩以及手套均应佩戴整齐。③对穿刺部位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发现渗血、渗液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同时观察贴膜情况,若发现潮湿以及污染等现象应及时处理。④在穿刺手臂下垫无菌治疗巾,并将原贴膜揭开,用乙醇消毒穿刺点,按照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方式进行,再通过聚维碘酮消毒。⑤导管切勿人为移动,做好固定。按照无菌要求更换肝素帽。在正压封管以及脉冲式冲管过程中,应切忌暴力冲管。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后,再通过肝素稀释液封管。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置管所需时间;②导管留置时间;③置管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其中包括两种资料信息,一种是计量,另一种为计数,前者按照(`x±s)方式展示,并利用t值检验,后者则按照(n/%)方式展示,检验方式为X2,以检验结果是否<0.05为准判定是否有意义,若<0.05则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置管所需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比

从置管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从导管留置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长,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所需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比(`x±s)

组别

置管所需时间(min)

导管留置时间(d)

对照组(n=40)

27.88±4.56

101.85±20.26

研究组(n=40)

16.98±6.55

115.27±43.60

t

8.638

1.765

P

0.000

0.042

2.2两组置管并发症情况对比

从置管并发症来看,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导管相关性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

堵管

对照组(n=40)

7/17.50

6/15.0

8/20.00

研究组(n=40)

1/2.50

1/2.50

2/5.00

X2

5.000

3.914

4.114

P

0.025

0.048

0.043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指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长时间留置可能会导致多种导管相关性感染,这将会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康复,所以对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来说,强化导管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常规导管维护缺乏规范性,临床效果一般[3]。与之相比,标准流程导管维护可以使临床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确保导管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保证临床效果[4]。在标准流程导管维护工作中,护理人员能够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不管是维护室地面,还是操作,另外还包括操作台,均可以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其洗手以及防护工具的佩戴予以监督和指导,使其操作技能提高,强调工作规范性和无菌性[5]。另外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现象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标准流程导管维护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更短,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更低,可见其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以缩短置管所需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还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易小容,张荔.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降低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07):169-170.

[2]吴桂真.PICC导管维护中应用弹力宽胶带固定延长管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06(05):118-120.

[3]段盈芳,胡小艳,张永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标准化流程对护理质量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71-173,176.

[4]罗希.PICC导管标准维护流程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2018,01(33):247.

[5]罗惠琴,庄华,张海青, 等.规范化管理在运用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