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正>用EL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组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

  • 标签: 浸液 转移性癌 术后复发转移 扩散转移
  • 简介:肺部外周结节的常见疾病主要有周围小肺癌、结核瘤及纤维干酪样结节、球型肺炎、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肺炎性假瘤、肺部其他良性肿瘤等。尽管大多数肺孤立性结节(SPN)细针经皮肺穿刺组织检查(活检)即可作出正确的病理细胞学诊断.但如果SPN合并有严重肺气肿或局部紧邻肺大泡.以及靠近心脏大血管.肩胛骨和肋骨阻挡进针路线等.则限制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 标签: 大型C臂机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酸乙(EP)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肺组织MIF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MIF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以及品种多等特点,而深受临床青睐,几乎占全部所用抗菌药的半壁江山。头孢呋辛钠(注射制剂)与头孢呋辛(口服制剂)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中历史最悠久、用量也最多的一种。为什么本品能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该药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 标签: 头孢呋辛酯分散片 头孢菌素 类抗生素 序贯疗法
  • 简介:人弓蛔虫病遍及全球,由犬蛔虫,犬弓蛔虫或猫蛔虫,猫弓蛔虫的幼虫感染所致。人类是弓蛔虫的偶然宿主(图1),在人类宿主中弓蛔虫不能进一步发育,不会达到成熟期。感染表现为2个主要的综合征——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

  • 标签: 内脏幼虫移行症 弓蛔虫病 线虫 组织 偶然宿主 犬弓蛔虫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论是否行溶栓或冠脉介人治疗(PCI),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已成为常规,低分子肝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时间(AC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PTT)值影响较小,本文采用纤维蛋白肽A(FPA)来分析ACS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前后指标的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凝血功能 低分子肝素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肽A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三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三(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为提高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对甘油三增高及心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视程度.推动高甘油三血症的规范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循证医学评论专家组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了《甘油三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标签: 甘油三酯 指南 血脂异常 防治
  • 简介:皮肤是宿主和环境之间的一道屏障。它由数层结构组成。最表面不含血管的薄层是表皮,覆于真皮之上,真皮层则较厚,包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皮下脂肪位于真皮之下,与肌肉层之间相隔一层坚硬的筋膜。感染可以侵犯其中一层或几层结构。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深脓疱 抗生素 毛囊炎
  • 简介: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的流行病现况。方法依据先心病有无左向右或双向分流且血氧饱和度≤90%,将661例患儿分为紫绀组和非紫绀组,并按照年龄〈1岁,1-3岁和≥3岁进行亚组分析。术后常规进行TEG检测比较主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先心病患儿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高达46.3%,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43.7%占主要原因,其他凝血异常发生率如纤维蛋白原缺乏13%和凝血因子缺乏4.2%。与非紫绀组相比,紫绀患者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63.4%显著高于非紫绀组39.7%,且凝血因子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亚组分析显示,〈1岁患儿凝血异常风险相对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增加,但紫绀患儿在1-3岁时纤维蛋白原功能和血小板功能低下发生率反而更高。结论先心病患儿心脏术后凝血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血小板功能低下是主要原因。低龄和紫绀可能是术后凝血异常的高危风险因素,其次较大紫绀儿童的凝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先天性心脏病 凝血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局部注入凝血酶对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将70例中等量以下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凝血酶组)及对照组(肾上腺素组),通过纤支镜器械孔分别注入凝血酶及肾上腺素到出血创面。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55.9%,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凝血酶为局部止血药,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而止血,并能刺激纤维母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的修复,病灶的纤维化,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注入 凝血酶 药物治疗 咯血 肾上腺素
  • 简介:皮肤是宿主和环境之问的屏障。它由如下几层组成,最外层是表皮,较薄,无血管;其下是真皮层,较厚,含有毛囊、皮脂腺和汗晾;皮下脂肪层在真皮层下,由一层较韧的筋膜与肌肉相隔。感染可累及一层或多层。

  • 标签: 皮肤感染 软组织感染 皮下脂肪层 真皮层 脓疱病 臁疮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外周血管栓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将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不用抗凝药,B组术前使用阿司旺林),在术前、捕管完成心内电生理检测后,消融完成后即刻及术后2d,采静脉血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蛋白c(PC)、蛋白S(PS)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与术前比较,其他三个时点血浆PAF、TXB2含量明显增加,PC及PS血浆含量无变化,且发现年龄、左右心系统操作对PAF、TXB2变化尤影响;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其他三个时点的血浆PAF、TXB:含量尤明显变化。结论RFCA术可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抗凝系统无明显变化,可致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的激活,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射频消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栓烷B2 蛋白C 蛋白S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UGTD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对36例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股动脉PSA进行了UGTI,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482(63.5±10.8)岁。造影术后发生11例,支架置入术后发生25例。凝血酶注射成功后平卧4~6h,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1~3d复查超声,30d临床随访。结果36例患者,单囊腔PSA32个,复合囊腔PSA4个(≥2个腔),瘤腔平均为(2.98±1.30)cm×(1.84±0.75)cm,凝血酶注射剂量为250~1000(644.29±239.10)U,34例患者1次UGTI即刻闭合瘤腔,2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动脉与瘤腔通道血流明显减弱,在超声引导压迫下5min闭合。UGTI治疗PSA成功率为94.4%0(34/36)。1例注射凝血酶1000U后虽然瘤腔闭合,但股浅动脉内血栓形成,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注射凝血酶500U后瘤腔闭合,但2min后出现寒颤、高热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d复发2例,1例超声引导压迫后瘤腔闭合,另1例再次注射凝血酶1000U成功闭合,30d临床随访无复发,UGTI治疗PSA复发率为5.6%(2/36)。结论UGTI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简单、安全、快速、耐受好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PSA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股动脉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以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浆中FⅩ抗原含量和分子量大小;以中和试验检测FⅩ的抑制物。以PCR方法对F10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F10基因突变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Ⅹ促凝活性(FⅩ:C)和FⅩ抗原含量(FⅩ:Ag)。结果:先证者FⅩ:C和FⅩ:Ag分别为〈1%和53.36%,中和试验结果阴性,诊断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的FⅩ缺陷症。F10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Asp368del体外表达显示FⅩ:C和FⅩ:Ag分别为(0.52±0.04)%和(85.9±5.0)%,为CRM+突变。结论:F10基因双重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Ⅹ缺陷症。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导致内含子无法正常剪接,影响FⅩ正常表达。Asp368del突变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但功能降低。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5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其血清甘油三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的患者[(1.76±1.15mmol/Lvs.(1.52±1.08)mmol/L,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11,P=0.021)、甘油三水平(B=0.11,P=0.013)与LVEF呈正相关,而心率(B=-0.2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未来仍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甘油三酯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正>我市农村肺结核病人中,由乡级医疗机构发现和治疗管理者占98%。为提高乡级防痨组织的业务水平及防治效果,于1988年提出乡级防痨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及人员落实各乡卫生院建立结防领导小组,由肺(内)科、放射、检验、防疫医生组成,并有一名院长担任结防领导小组组长。兼职防痨医生由各卫生院推荐,经县结核病防治所审核,县卫生局发文确认。要求乡防痨医生相对稳定,如有变动,须经县结防所同意后重新安

  • 标签: 规范化建设 肺结核病人 结核病防治 乡级卫生院 治疗管理 医疗机构
  • 简介:<正>911444补体及朴体受体缺陷与免疫复合物疾瘸的研究进展(综述)/王建渝…∥四川医学,-1990,11(4).-227~228911445胶原性疾病合并脯动脉高压/马秀娥…∥中国循环杂志.-1990,5(3).-200~202报告3例均为女性,29~3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均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右心衰竭。例1并累及心包、肝、肾、关节、皮肤。例3病理诊断为丛原性(致丛性)肺动

  • 标签: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 肺心病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检测胰腺组织mRNA的表达已经成为研究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组织富含RNase,抽提胰腺总RNA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难点之一。为此,本实验旨在探讨提取胰腺总RNA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胰腺组织 总RNA 提取 分子生物学实验 大鼠 RNASE